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史·艺文志》载有《黄庭坚词》二卷,今佚。行世者有南宋闽刻本《山谷琴趟外篇》三卷,为现行归安朱祖谋先生《疆村丛书》本所从出,又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山谷词》一卷。虞山毛氏汲古阁六十家词刻本疑从之出,故仍沿旧名。明嘉靖刻甯州祠堂本《豫章黄先生词》一卷,词同毛刻而编次前后则异。《全宋词》录《山谷琴趣外篇》,删去黄叔达〔南乡子〕词一首,得九十首;又录《豫章黄先生词》八十九首,《山谷词》一首;另从《回文类聚》、《全芳备祖》《诗人玉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杨金本草堂诗余》、《金山县志》、《京本通俗小说》诸书中各得一首,计一  相似文献   

2.
陆游将毕生精力贯注在诗歌创作方面,“六十年间万首诗”(《小饮梅花下作》),流传至今的诗篇尚有九千三百多首。他对词这种文学样式却有点鄙夷,没有并力而为,故其词作数量远不如诗篇繁富。今传汲古阁刻本《放翁诗》(一称《渭南词》)一卷,凡一百三十首,另从《剑南诗稿》卷十九补五首,南宋陈鹄《耆旧续闻》卷十补二首,南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二补五首,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一补一首,明汪砢玉《珊瑚网·法书题跋》卷七补《大圣乐》一首,共得一百四十四首,仅及其所传诗篇的百分之一点五。质量上也不能跟他自己的诗作和同时代的“词坛泰斗”辛弃疾的词篇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3.
顷读中华书局出版万曼遗著《唐集叙录》,其中对《李贺歌诗》的版本源流,作了一番考证,指出:“宋代所传李贺诗集,据记载有五种版本:京师本、蜀本、会稽姚氏本、宣城本、鲍钦止家本(或称上党本,大观戊子[1108)冬刊)。……宋元间五本通行,独碣石赵衍本,因刻于北方,不为当时人所知”;而在谈到这五种宋代版本流传的结果时,则说“所云五本,除鲍本外,皆不见。……这五个本子,正集四卷都是二百一十九首,后集一卷  相似文献   

4.
张于湖误宿女贞观一段风流韵事,流传已久。每加工一次,故事性愈强、愈完整。杂剧、平话,并给故事的主人公拟了许多赠答的爱情词。翻遍了《于湖集》,只有两首《减字木兰花》留下一点痕迹。一首的词题是:“赠尼师,旧角妓(奴)也”。可见此尼出家前的身分和其大致年龄。另一首的结句说:“要免离披,不告东君更告谁?”似与《古今女史》所载“后与于湖故人潘法成私通情洽,潘密告于湖,以计断为夫妇”情  相似文献   

5.
韩元吉是南宋前期一位比较重要的作家.其集稿已散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南涧甲乙稿》二十二卷.关于韩集中两首题巫山图诗,四库馆臣判断失误,不仅误收了范成大的诗作,又怀疑原本属于韩元吉的诗作为他人作品,实在有澄清的必要.笔者又从一些方志中辑得韩元吉的三首佚诗,现一并录出.  相似文献   

6.
张綖的《诗余图谱》是词由音律向格律转变的定型之作,其中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其对于词调的探讨。该书不仅首创了词调三分法,而且对同调异名和一调多体等问题皆有开拓之功,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英志《袁枚书法作品中的集外诗词九首考释》(《文学遗产》加08年第6期)一文,至少有三首诗著作权误判。《扇面绝句三首》前一首见《瓯香馆集》卷八,题作《题画赠李先生》;后两首见《瓯香馆集》卷二,题为《观潮》,俱为清初“毗陵六逸之冠”恽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贵刊1982年第1期所载《唐诗与倡伎》一文,其中有一二失考之处。为免以讹传讹,愿借贵刊一角加以补正。一、文中有云:“樊素口,小蛮腰”,樊素是白居易的歌伎,小蛮是白居易的舞伎。刘禹锡有一首诗叫《忆春节》,‘春草’也是白居易的舞伎。”这段话错误有二:(1)樊素、小蛮皆兼擅歌舞,并非一为“歌伎”,一为“舞伎”。文章乃沿孟棨  相似文献   

9.
李义凤所编《古今释林》广搜博取汉唐宋儒道释历代典籍,传承参仿《语录解》编排体例,汇《语录解》、《译语类解》、《吏学指南》、《吏文集览》等所释为一编。从《古今释林》所载诠释不仅可探我国传统文化在朝鲜的承创脉络,而且亦可探传播方和接受方的理念和观念异同,在研究我国古典文献和汉语词汇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误一书为二书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之《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分别收有《春渚纪闻》、《闻见后录》两点校本.《春渚纪闻》(张明华点校)页73卷五“古书托名”条:“世传王氏《元经》、《薛氏传入关于明《易经久《李卫公对问人皆际追着拐.通尝以享示奉常公也.”《闻见后录》(刘德权、李剑雄点校)页36卷五.“世传王氏《元经》、薛氏《传》、关于明踢入《李卫公对问》,皆际逸拟作。逸尝以私稿视苏明允也.”今按:王氏之书,经也,薛氏之传.经之疏解也,不当离析为二书.《郡斋读书志》、《它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  相似文献   

11.
现存《稼轩词》版本有十二卷本和四卷本之分。十二卷本的祖本是刘克庄作序的《稼轩词》全集本,信州本十二卷即以此为底本翻刻,此二本已佚。元大德广信书院十二卷本出自信州本,王诏刊本出自元大德广信书院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出自王诏刊本。四库全书本和辛启泰《稼轩集》初刻本皆源自毛氏汲古阁钞本。辛启泰《稼轩集钞存》本以辛启泰《稼轩集》初刻本为底本,并附录了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的36首辛词。朱祖谋将《稼轩集钞存》本中补遗的36首刻入“彊村丛书”。四卷本的祖本是稼轩生前所刻四卷本,长沙坊刻本即以此为底本翻刻,此二本已佚。吴讷本的底本即为长沙坊刻本,毛氏钞本则直接影钞自稼轩生前所刻四卷本。陶湘甲乙丙三集刻本刻自毛氏汲古阁甲乙丙三集,赵万里校辑之丁集出自吴讷本《稼轩词》四卷之丁集。  相似文献   

12.
文献[1]所载的ky Fan不等式为:(1)其中0相似文献   

13.
《草堂诗余》是一部“重北宋、轻南宋”,独尚绮艳婉丽词风的一部词选,在流传中享有盛名,尤其在明代流传甚广,对明代词风、词学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清初承袭明代词风、词学观念之影响,且为反拨明末淫靡词风,《草堂诗余》在清初一时被重新接受.但由于《草堂诗余》取径狭隘,以绮艳婉丽为词风本色,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晚明淫哇之风,但最终无法避免流入淫靡,且受当时社会情况、清廷文化政策之影响,《草堂诗余》受到了批判,乃至最终摒弃  相似文献   

14.
遗民之有录,奚昉乎?明初洪武中有佚名者所为《宋遗民录》一卷,明末毛晋刊之,附于《忠义集》之后,《四库全书总目》入“传记类存目三”。其后成化间休宁程敏政撰《宋遗民录》十五卷,都列十一人。天水朝养士泽至深厚,乃厓山之变以后,遗民可数者仅此,然如《山阴陆氏族谱》所载,放翁玄孙天骥宋亡后杜门不仕,来孙世和、世荣拒绝蒙元征辟,皆程录所未收。洪亮吉《蒋清容先生冬青树乐府序》云:“三百年之运,已尽庚申;一二士之心,犹回天地。”此我汉族人民爱国  相似文献   

15.
张九龄,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是开元唐玄宗朝贤相,又是一位著名的盛唐诗人。《全唐诗》第二册四十七至四十九卷中收集了他的诗作将近二百首,《全唐诗补》也增收了他的几首诗,《文苑英华》除收集他一些诗外,还收集了他两首赋。他的诗作以《感遇十二首》、《杂诗五首》、咏史、咏怀诗等政治抒情诗为主,也写有许多山水纪行诗、送别诗、  相似文献   

16.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二五。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也是北朝民歌中的奇葩和代表。它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壁",异曲同工,先后辉映。胡应麟《诗薮》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这种提法和评价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甲申三百年祭》是郭沫若同志一九四四年发表的一篇著名史论,文章在总结明末农民起义的失败教训,以给我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提供借鉴方面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作为一篇论文,它的观点和材料在不少地方是统一不起来的。这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后一部分(“李自成本不是刚愎自用的人”至结尾)。这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便开宗明义——“李自成本不是刚愎自用的人”,接着引了《北略》卷二十所载“内官降贼者白宫中出,皆云,李自成虽为首,然总有二十余人,俱抗衡不相上下,凡事皆总共谋之”为证,并主要以此为依据,进而推出——“李自成的  相似文献   

18.
在扬州入仕的青年王安石十分崇尚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皇祜二年(1050)秋,他在到临川省亲后返回鄞县途中,专门绕道杭州,拜见了当时担任杭州知州的前辈政治家范仲淹。这是北宋仁宗朝的两位大政治家仅有的一次见面,意义难以估量。这次会面的证据就是相关的三封书启,即《临川先生文集》所载《上范资政先状》、《上杭州范资政启》、《谢范资政启》三文。  相似文献   

19.
一《钗头凤》词,赖有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钟情前室》)、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十)、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八《诗话续集》)所载有关笔记,因而大体可解,不必兴“只恨无人作郑笺”之叹。然而三书(以下简称《野语》、《续闻》、《续集》)所记,有同有异,故《钗头凤》一词仍未得尽解,各家注释,也未尽合。兹以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他选注的《陆游选集》对此词的解释为讨论基础,作进一步的探求。  相似文献   

20.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王安石说:“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第五)这是赞美李白诗的清新、自然。《静夜思》就是一首绝去雕采,纯出天然,以朴素见长的作品。全诗都是平常话,口头语,字面上没有什么惊人的地方,构思也并不怎么奇崛。然而,深挚的感情藏在平淡之中,经得起咀嚼和回味,受得住时间的洗磨,动人的正是那种平淡,“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