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问题随着近年来的数起侵权案的审理而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网络作品属于《著作权法》保护之列,网络这种新兴媒体有其特殊性,如果一律按现行《著作权法》对其侵权行为进行调整,将对正处于发展中的网络媒体产生不利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解决网络作品侵权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文中将从网络作品著作权的客体与主体,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三种侵权行为类型,网络作品著作权案件的特殊问题以及加强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谈几点认识,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数字环境中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各国著作权法中通行的著作权限制制度,它允许作品的传播者与使用者在某些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而无偿使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数字环境使得传统环境下属于合理使用的行为可能不再合理。文章主要讨论数字网络环境对合理使用制度所带来的改变,以及合理使用制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因应数学技术下网络环境对著作权的挑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内近年均通过制定相关国际条约或修改国内法,采用不同模式确立:著作权人在网络环境下享有网络传输权这一著作权专有权,而且这一专有权的性质是著作权的财产权性质.国际条约及相关法律已有明确规定:传输权的内涵指作者所享有的将自己创作的作品上载至互联网服务器,或许可他人实施上述行为,供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选择和获得该作品的权利。而根据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作者的发表权即是指作者决定其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因此,根据发表权的特性,笔者认为,作者在网络环境下的网络传输权不单纯是一项财产权利,还具有发表权的性质,从而为作者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精神权利的保护提出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网络著作权中若干重要法律问题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著作权法领域带来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网络作品著作权的确认及网络著作权侵权等。探讨我国网络著作权法律问题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和立法中的不足,是完善我国将来相关立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法通过对著作权的保护和限制实现著作权人的私权利益和社会公共文化利益的价值平衡。数字复制和网络传播加大了著作权人控制作品的难度,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强化了对数字化文献著作权的保护,并进一步明确数字化文献合理使用的尺度。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解读法律的基本精神和研究相关案例,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解决对策,以求更好地维护著作权人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促进知识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在涉及著作权各方利益、社会文化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各国法律都普遍承认了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以求得总体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入网络时代以后,我国《著作权法》22条关于著作权合理制度规定的具体情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在新环境下的法律适用和网络环境下的问题分析,以期对解决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的著作权及著作权的保护现状、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立法情况,从文献数字化中的著作权保护、数据库条件下的著作权保护方面,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以及解决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蔡穗霞 《科技资讯》2009,(2):216-216
在著作权法领域,对于如何将原有的完全规范有形的著作物的著作权法适用于新的网络上传输的无体著作内容的现况,各国甚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都在积极寻求对策。本文将对网络作品的认定,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创作和传播作品的手段有了新的拓展,人们对作品的使用形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网络在改变人们获取和传输作品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给传统著作权造成巨大冲击,其中与著作权立法最密切相关的是《著作权法》如何防止网络上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目前,对于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和传播的作品,作者享有什么权利,作品传播者的行为应当如何规范等,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未做出明确规定,加快建立起适应网络发展要求的著作权法律框架,防止网上侵害著作权的行为己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网络著作权是以传统著作权为基础派生出来的概念,网络信息技术特有的共享性、多元性、互动性、即时性等特点刷新了知识扩散和信息传输的方式,除了附着于纸质载体上的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作品,还出现了表现为数字代码形式的数字化作品,延伸了著作权保护客体的领域,使得现有的著作权法律出现保护空白,令著作权保护制度面临着全新维度的挑战;同时,网络服务的共享性与著作权的专有性发生冲突,简单易上手的操作系统与监管的疏失为著作权侵权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于是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频频发生。加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首先应该完善著作权保护法律,结合技术措施,加强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体系性设计,从而多角度、宽领域地实现网络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中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的发展,导致数字编码形式作品的出现。近些年来互联网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又强烈刺激了这种作品的广泛传播。数字编码形式作品的出现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强烈地影响了作品的复制、出版、创作、传播过程,进而对现行作品版权保护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形成了对现行版权保护制度的猛烈冲击,怎样妥善处理这一系列新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知识产权界共同关心的热点,也必然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作权法》修订工作内容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扩张了著作权人的权利,也产生了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间的新矛盾,要求立法作出变革。信息网络传播权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界限扩张的表现,其内容包括数字化权能、上载权能、传输权能和下载权能。信息网络传播权同其他著作权一样应当受到适当限制以平衡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在合理确定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人间的权利界限方面存在立法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成熟,不仅诱发了信息交流方式的革命,而且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导致众多网络侵权的发生。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有其特殊性,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制约相关各方权利、平衡各方利益的法律制度,合理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裁,同时又能够保证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时代,涌现出浩瀚的网络作品,凸现出网络著作权保护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认真对待。首先,在界定网络著作权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著作权的主要特点。其次,深入地分析了我国在网络著作权保护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我国为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网络著作权保护应采取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宽带上网的普及以及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网络作品大量出现,网络已成为使用版权作品的重要方式,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网络作品享有版权,依法受到法律保护.面对各种侵权行为,权利人可以通过诉讼、仲裁、行政等方式寻求法律救济,保护好网络作品的版权权益.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传统作品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基于这种变化,网络环境中的主体是否承担责任,在何种条件下承担责任应重新考量。完善我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措施应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建立网络作品法定许可制度,建立健全技术保护措施制度。  相似文献   

17.
数字作品以往的版权保护方法是加密和数字签名,然而这并不能完全解决数字作品的版权问题,因为数字作品加密后不能有效地利用其易于传播和使用的特点;至于数字签名,它只是验证当事身份的一种信息,直接用于版权保护其作用不大.而新近出现的一种版权保护新技术——数字水印,让人们看到了数字作品版权保护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数字作品版权保护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系列有效的保护策略.数字作品的版权保护,应采取以下策略:法律救济;版权保护新技术的应用;作权集体管理;引进电子商务模式.  相似文献   

19.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版权法上的地位是由其在网络上所发挥的功能决定的。当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信息内容的提供者直接参与信息交流时,即其在充当网络内容提供者的角色时,其实际在版权法中居于信息“发布者”的地位;当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提供电子邮件账号而充当网络接入服务提供者时,其仅起到一个“传输管道”的作用;当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主机服务提供者的法律地位是介于发布者和传播者之间的一种新型信息主体。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作权限制制度主要是对针对著作财产权利进行限制,法律中并未直接规定对著作人身权的限制。这并不意味着在我国不存在着对著作人身权的限制,实际上在著作财产权的限制中已隐含着对著作人身权的限制。结合我国著作权财产权限制条款设置的具体目的分析其中包含的对著作人身权的限制,主要包括了对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修改作品的权利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