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报》是近代上海的一张极具典型性的中文商业报刊,它从创办、繁荣到最终停刊,从外资独家经营到为中国民族资本家所有的历史过程,代表着多数近代上海中文商业报刊所经历的兴衰,也体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萌芽到发展直至衰落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王月 《科技信息》2013,(7):146-146,151
<正>关于断代和断代史,《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的解释为:断代即按时代分成段落,如:文学史的断代研究。断代史即记述某一个朝代或某一个历史阶段史实的史书,如《汉书》、《宋史》。在《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增订版》中,作者卓南生详细阐明了中国近代报纸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跨越年代从1815年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发刊开始,至1874年香港的华文日报《循环日报》创刊为止。作者将书中的研究对象是以近代中文报刊自身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报业经营历史中,美查时期《申报》经营曾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给后来的报人提供了许多成功的报纸经营经验。但是,通过对比历史、审视当前,我们却能发现,在正处于市场转型的今天,我国的报纸产业发展尚存诸多问题。从市场开发、业务基础、资源利用、公信建设、多种经营、读者本位等六个重要方面对美查《申报》和我国当前报业的经营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美查时期《申报》的经营至今仍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针对当前新时期、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我们可以从美查《申报》的成功经营这一历史镜鉴中寻找到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在近代中国领土创办、发行的第一份中文期刊,在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报刊发展史、新闻传播史上有开创之功,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拟结合相关资料,略述《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报业的真正产生在近代,戊戌时期出现了第一个女报人裘毓芳和她的《无锡白话报》。受维新思潮影响,裘毓芳的报纸显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极力鼓吹变法。传播西学、提倡白话,并开设新闻专栏,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报人,裘毓芳和她的《无锡白话报》在我国报业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前进报》是在1925年旅居前苏联的中国人所办的苏联境内第一份中文报纸,是在五卅运动的激励下,旅苏华侨要求参加国民革命运动的言论工具.《前进报》抨击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侵略行径,坚决支持国民党的三大政策,反对国民党右派,提倡以世界革命来推翻帝国主义,向华侨介绍了苏联及其革命经验,报道了大量的中国革命消息.《前进报》在启迪华侨的革命思想、宣传中苏动态、动员华侨参加革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从传媒话语权的视角对清末报刊的历史进展进行了梳理,论述了近代国人逐步从洋人手中夺回公共话语权。到了维新运动时期,掀起了近代中国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戊戌变法的主要领导者。同时 ,他又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富传奇色彩、最有影响力的报人 ,对近代中国报业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与康有为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政党报刊 ,对冲破几千年来封建统治阶级严厉的结社、新闻出版禁令 ,有开山之功 ;主笔《时务报》风行天下 ,宣传了维新变法的主张 ,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 ;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 ,宣传西方先进思想 ,提倡民主民权。他所创办、主笔的这几份报刊在各自生存的有限时间内充分发挥了报纸的宣传、鼓动、引导的职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申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它的创始者英国商人安纳斯托·美查坚持按照现代理性精神来经营这家报纸,美查时期《申报》的现代化模式具体体现为企业经营、新闻本位、舆论监督、文化传播等方面,对中国新闻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是一份有待重新整理、继承的遗产.  相似文献   

10.
晚清以降,早期来华传教士投身近代报刊的出版活动,以此揭开了中文报刊杂志近代化的序幕.<东西洋考>作为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杂志,采用分类编纂方法,设定新闻栏目,关注国内外社会新闻,成为近代中文报刊杂志的雏形,推动了中文报刊杂志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政党报刊与商业报刊可谓同中有异,平民化即是二者当时最大的共同点,但同时也存在着支持力量、经济来源、政治倾向等诸多不用之处。但二者同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加快了中国新闻事业职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格致新报》是戊戌变法时期以介绍西学为主的一种科普杂志,开启了近代国人自办科普杂志之先河。从文献整理的角度对该杂志的创刊、栏目设置、主创人员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以推动《格致新报》及近代报刊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上海仪器馆创办的自然科学期刊———《科学世界》所刊载的数学内容作特别梳理。方法采用原始期刊文献调研和考证。结果《科学世界》首次在中文期刊媒介上介绍了阿贝尔的传奇人生和近代数学研究分支,相对于当时落后的中国数学现状,为国人传递了国外最新的数学知识。结论对阿贝尔及其经典代数的传播,反映了中国近代的科学家立足本土科技期刊平台、拉近与世界科技前沿距离的信心,而第一份数学研究计划则是中国近世数学发展史的一份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4.
传媒作为文学传播的手段和载体,其每一次革命性突破,都随之影响文学的内变.现代传媒与文学结盟,把文学带进了一个崭新的生存空间.晚清时期,中国小说借助于以期刊杂志为主体的现代传播媒介,堂堂正正地步入了文学殿堂,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角.申报馆的一报一刊--<申报>和<瀛寰琐记>,开创了我国报刊文学的先河.<新小说>的问世,促成了二十世纪初期报章小说繁盛一时的新局面,也引发了中国近代小说观念的彻底变革.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现代传媒对中国小说发展的影响意义之大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5.
维持近一个世纪之久的上海租界,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是近代中国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看齐的一个"窗口"。上海租界期中国报刊事业开始向近代化起步与衍变,初步具备了近代社会的新的特征。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办报,宣传西方基督教思想企图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他们的办报活动影响了中国一代代知识分子,催生了近代大批著名报人。"租界"这片"国中之国"在西方成熟报刊体系影响下,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媒介集团化经营、出版自由和商业经济的先进资本主义性质的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16.
报刊史料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种类也极其众多,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报刊史料能很好地弥补相关史料的不足,因而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不可或缺的一项史料。利用近代报刊史料研究中国近代史,需要加强对近代报刊史料的研究工作,要将报刊史料和其他史料结合起来利用,此外利用报刊史料也要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整理晚清体育科学在中国体育学校中的整体传播,分析期刊传播体育科学的重要意义和影响.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 近代中国体育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军队编练和新式学堂的体育教育;戊戌维新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力倡学校体育;体育文章和赛事报道首见于清光绪六年(1880)的<万国公报>,继见于<知新报>、<杭州白话报>、<广益丛报>、<教育杂志>等刊.<体育界>是最早的中文体育专业期刊.结论 西方体育引入中国学校教育和中文体育专业期刊的创办,是近代中国体育学科生成的社会化标志.  相似文献   

18.
《新政真诠》是近代思想家何启、胡礼垣的政论集 ,其中贯穿了一条改革思路 ,具体表现在对实行新政、振兴商业、培养人才三个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陈撷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女报人之一。她于1889年创办了《女报》,后改名为《女学报》。该报从宣传女权到鼓吹革命,为中国女性报刊畅言革命之发轫。笔者从“谁(who)?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at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式”出发,来分析这份女性报刊,使人能够对该报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希翼现今的报人可以汲取先者之精神——为国人之福祉而走在时代前列发声。  相似文献   

20.
韩胜利 《甘肃科技》2013,(24):80-82
中国近代报业的转变与初步发展,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阶段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政治变动的时期,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3次办报高潮,报刊业在由最初的出现到逐步形成的过程中,第一次在中国政治生活中产生影响,刺激了中国政党报刊(主要是言论纸,而不是新闻纸)的兴起,政治新闻学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