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这里说的“弱势群体”,并非是大家所认为的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 2007年的一节自习课上我从一名学生那里发现了一本书——《坏蛋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描写了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从一名倍受坏同学欺凌的弱者,如何在血雨腥风之中蜕变成为一呼百应的校园“老大”,  相似文献   

2.
打开六年级美术课本,其中有一课是《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这是课本中唯一一节关于绘画的课,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这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第七课成为一个色彩知识单元。本课在学生了解色彩调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色的相关知识,学习运用色彩进行创作表现。  相似文献   

3.
张武会 《奇闻怪事》2007,(10):31-31
为了“取乐”,班上一名学生从家里带来一条蛇,在教室里到处追逐那些胆小的同学,吓得他们胆战心惊,东躲西藏。事后我问他,他却说只是为了好玩而已。还有一名同学,因期末考试成绩不很理想,回家遭到父母批评指责以后,心情苦闷而自杀未遂……针对类似的一些现象,如何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或者将不良后果扼杀在萌芽状态?这学期以来,我给班上五十名同学建立了“心理档案”,使学生的心理有一个有效的监控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忘记是谁说的了,……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对的,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何正确理解鲁迅这一宝贵的创作经验之谈,也就是给什么是“画眼睛”的手法作了回答。文痞姚文元在他的那本《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中谈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时,在“画眼睛”上胡诌了一通,罗列了鲁迅不少对人物的眼神的描写,把“画眼睛”的手法,当作一种实体的概念。我们有的同志也有类似的理解,例如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这是值得不断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天赋,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经常性地进行仿写课文的训练,让他们在仿写中轻松地掌握习作的谋篇布局(立树干)、描写技巧(添枝叶)等写作方法,手把手地教会孩子“画”一颗“树”的方法,也就为孩子“画”一片“森林”奠定了基础,从而更快地推动学生走向完全独立性的创作。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声乐教学只注重声音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调节“情感”与“心理环境”对声乐教学的作用,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内在潜力的发挥。本文就声乐教学中怎样调节“情感”和“心理环境”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报载:美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是给学生每人发一个,让学生自己照着画;日本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是把苹果向学生展示一下,讲上三言两语,让学生自己想着画;中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则是讲一节课的比例、透视、明暗等有关理论,第二节课一边在黑板上打九宫格,一边要求学生在画纸上打上同样的格子,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结果呢?自然是美国的学生画得像葫芦,日本的学生画得像鸭梨,只有咱们中国的学生旗开得胜,画得最像苹果了。后来呢?后来是美国、日本的学校培养了大批画家,而中国的学校却培养出大批的画匠。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考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英语听力考查成了“焦点”。因为“听”这一环节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一大薄弱环节,很多同学能在笔试中考出好成绩,却在听力测试中不能如愿以偿。且英语的口语测试也在苏州被列入考试范围,这必将给考生带来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于是,如何有针对性、有实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便成了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但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长时间逐渐形成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它要求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外,还要吃透学生的“心”,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案,长期地循环往复地逐步调动起学生培养自身英语听说能力的积极性。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我想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引趣”上多用些力量。  相似文献   

11.
新一届开始了,我们七(1)、七(2)几个搭班老师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这届新生素质如何,哪个学生不错是个可造之材,哪个学生“朽木不可雕也”。几番下来,七(2)班的林龙(化名)同学显然被列为后者:上课没有上课的样,作业从没有认真完成过,要么随便画几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高中学生普通存在的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一怪现象,设计了一种“自己选择”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改变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状,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简笔画是一种简洁,高效的直观教学手段。它夸张幽默,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课堂妙趣横生。本文从简笔画的特点及其作用两个方面来阐述简笔画在英语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张秀华 《奇闻怪事》2005,(11):37-37
今年4月27日,在课程改革研讨活动中,我借班上课,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苏珊的帽子》。当学生合作讨论。读懂了课文,理解了老师和同学对苏珊的关爱后,我问:“读了课文,你想对苏珊、老师或好的同学说点什么呢?”同学们纷纷举手。我喊了一个把手举得高高的,坐在后排的女孩,我注意到,这个女孩在这节课上还没举过手呢。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描述 在一节二年级的美术课上,学生a正在聚精会神地画一幅画。在旁边画画的同桌学生b突然抬起头大嚷:“看呀!他将河水画成黄色了。”在大多人的印象中,书里写的,画上画的,水似乎只能是蓝色,此学生也不例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应如何组织上好英语课,并结合诸多教学实例阐述了上好一节英语课需要注意的几点环节:学习兴趣的培养,直观教具的使用以及与教师形体语言的紧合,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等,并从侧面阐述了教师如何当好“指路人”这一角色,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把英语学好。  相似文献   

17.
李慧 《奇闻怪事》2005,(9):35-35
今天的天空格外的蓝,这给充满自信的我又增添了几分激情。这节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是《小蝌蚪找妈妈》。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的基本教学环节是:先让学生通过欣赏课件出示的动画片,然后通过教师范画并讲解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等“主要人物”的基本画法,使学生尝试创作出一幅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图。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生中,教师往往把学习成绩偏低的学生叫“差生”。如何对待“差生”,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较难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意”与“笔”的关系一直都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和绘画创作研究探讨的中心。从绘画创作的过程来看,张彦远所提出的“意在笔先”和“画尽意在”的命题,是对绘画创作过程之始、之终的概括和总结;除此之外,“意”与“笔”的关系贯穿于整个绘画创作的过程之中,即“意在笔中”,这是对绘画笔意论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最后一年才新开的--fl科学——化学,学生们大都充满着向往和好奇。好奇心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只有具有了“我要学”、“我想学”的动力,才会使学习的兴趣大增,使求学之路虽然艰辛但却充满快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使之持之以恒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