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受到客观外界物的刺激,在特定条件下,产生与主观愿望相反的感觉,从而引起的反向心理运动。它具有盲卧性、主观性、反向性、极端性、两重性、从众性及针对性等特点。本文依此列举了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研究分析了他们产生这种心理的各种相关因素,并提出了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陈刚 《科技咨询导报》2010,(17):214-214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地对客观事物的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遇到个别学生不服从管理或顶撞教师,教师让他向东,他偏向西,这就是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定势在特定教育情景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不少的中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对青少年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从超限逆反心理、自主逆反心理、情境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类型加以分析,并就如何加强正面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心态,谈了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对立情绪和内在的否定意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接受的极限,使个体感官饱和后产生的一种相反体验。  相似文献   

6.
试析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的逆反心理是勇于探索真理的个体应具备的心理素质。超“度”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种心理疾病的产生与客体所处的社会客观条件以及客体“自我”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密切联系。针对不同的逆反心理现象可以采用不同的对策加经消除和抑制。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是一种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支持自己行为的心理现象,它是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是后进生对教师明显的“抵触”、“对抗”心理。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消除后进生的逆反心理是班主任做好教育和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关键。那么,如何消除后进生的逆反心理呢?  相似文献   

8.
杨永林 《科技信息》2010,(18):I0045-I0045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多见的一个特点,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现象。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因素有许多,而大多数逆反心理是消极和有危害的。本文对逆反心理机制、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消除逆反心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的"逆反心理"与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运动员“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剖析了运动员“逆反心理”的行为表现,探讨了矫正运动员“逆反心理”的优秀运动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中的逆反心理对管理工作有着消极的影响。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应当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充分发挥领导的职能作用,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创造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完成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培养中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人才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在中学生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逆反心理现象,学生一旦形成了逆反心理,就会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产生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叙述了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高校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从列举学生若干“逆反心理”的表现入手,分析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索其解决的对策,指出科学面对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应当引起高校学生工作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一个较普遍的问题,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的不平衡性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内部原因,也是主要原因;青少年所处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则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外部原因。针对逆反心理产生的各种原因,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克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德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姚晓灵 《奇闻怪事》2009,(10):26-29
在多年学校德育工作中,常常听到班主任抱怨“现在的学生不知怎么啦,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叫他夸鸭他偏骂鸡”的无奈。其实,这种违背常规的定势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就是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障碍。形成逆反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不当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误、社会不良影响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中专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而最容易出现的心理表现就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值生理与心理发育的阶段,同时亦是逆反现象频发的时期.本文立足于正视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的目标,分析了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依此结合案例,探讨如何开展逆反心理的转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逆反心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逆反心理的出现,有着很大的负效应。本文力图从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入手,寻求缓解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学生逆反心理及相关行为较为常见。究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本文从分析高校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入手,探究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缓解进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9.
许海英  孟丽坤  刘君英 《科技信息》2011,(15):J0342-J0342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它对中职生健康成长和专业技能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认识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危害性,从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对逆反心理进行分析,预防和帮助中职生消除逆反心理,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教育行为的对象和主体,只有根据其特点采用相应的方式方法,教育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青少年学生通常具有较强逆反心理,我们应当真诚地了解、理解、谅解学生,有效地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并正确地处理好施教的种种辩证关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轻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