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词析句,指的就是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精味和表达技巧。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架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教学就会显得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所以,在阅读课堂中,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动”起来,让品词析句“亮”起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相似文献
2.
3.
新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基于这种理念和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与学生、文本进行对话,但往往是“话”对不起来,学生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课堂中的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浮在表面呢? 相似文献
5.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特别要在写作教学中搭建对话平台,解决学生写作上的难题。我们知道新理念下的对话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师生双方“问答式”对话,它是一种“互动”的过程,通过民主、平等、和谐的互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互动情感,使学生在互动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创造。[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自然界、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课堂,但更要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带着课本走进生活,养成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走进生活,做个有心人,就能随处感受到活生生的语文存在。如何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新视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以为,若能积极地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文实践空间,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就会更加多姿多彩了。 相似文献
9.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人文性”,即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人性、人情和教养。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主要指在阅读教学的情景中,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剖析,人物性格的展示,情感性语言的感悟,学生获得全面、丰富、完美的人性教育。它包含着对真、善、美的彰显,也包含着对假、恶、丑的抨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何以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二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基于这种理念和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与学生、文本进行对话,但往往是“话”对不起来,学生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课堂中的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才能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浮在表面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凸显出来,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一月一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现择取一次主题实践活动整理评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道始于情”。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动真情?聆听王崧舟老师教《一夜的工作》,便能从中找到“煽情”的“点”与“线”。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技校语文课程体现得尤为突出。技校教材主要以人文为主题,可以将其理解为一所关乎生活而不关乎分数与名次的,实用的、支持表达与交流的学校,其工具特性和人文精神浸润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发挥着有形和无形的作用。对技校生来说,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知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该如何落到实处呢? 相似文献
15.
评价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评价等。”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平衡地把握好评价的这根“杠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贯彻落实课标精神,成为语文教师深思与研究的重要课题。经过几年的努力,笔者在习作指导中,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当前,语文课堂改革,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倡导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