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国盛,男,1964年生,湖北武穴市人.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攻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1986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 1997年被破格晋升,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 1995年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 1999年被批准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 2000年担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 2001年出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 2003年出任北京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2.
邹崇理研究员1989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逻辑学家周礼全先生;1992年获博士学位并留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事科研工作;1999年为香港理工大学外聘研究人员;2005年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马塞诸塞大学的访问学者。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逻辑研究室主任;哲学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哲学所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任浙江大学985语言和认知研究中心语言逻辑方向的学科负责人,燕山大学讲座教授,中山大学和西南大学兼职研究员。任中国逻辑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语言逻辑专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筹备会于一九八二年十月五日至九日在南宁广西民族学院召开.这次会议是今年六月武汉会议的继续,参加会议的有:西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湘潭大学、广西大学、南宁师范学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湖南省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社会科学院和广西民族学院等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央民族学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  相似文献   

4.
本刊编委     
孙中原(1938-),河南省郑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61年毕业于中共中央高级党校逻辑研究生班。1961-1964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逻辑研究室,师从汪奠基、沈有鼎、金岳霖、周礼全等,专攻中国逻辑史和中国古代文献。1971-1979年调至清华大学哲学教研室讲授哲学。1980年调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逻辑学、逻辑史、诸子学、中国哲学。社会兼职: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墨子学会名誉会长,《中华大典·哲学典》编委,《中华大典·哲学典·诸子百家…  相似文献   

5.
于光远,上海人。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48年起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从事理论宣传和科学研究的管理工作,历任国家科委副主任、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同时涉猎社会学、教育学等。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探索》1~6卷《、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札记》《、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战略学与地区战略》等。其中《,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一书被列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在教育部和省委的领导下,在校党委的具体组织领导下,经过全校同志们的辛勤劳动,一年来在科研工作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如下: 今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共221项,比去年的206项增加了15项,增加项目数占7.3%。其中列入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有11个,计有《朱子语类》研究、《中国人口丛书(甘肃分册)》、 《草原畜牧业经济研究》 (部分项目)、《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7.
为了帮助我校师生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何祚庥同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柳树滋同志于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应邀来我校讲学,分别向理论物理进修班和广大教师作了若干专题报告。柳树滋同志设了两个专题:《现代物理学的革命和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关于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五章的学习辅导);《大庆以“两论”为指导进行科学研究的情况》。何祚庥同志作了三次专题报告:《批判“四人帮”的“科学技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22日至23日,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召开,来自全国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见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和重庆理工大学共同主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逻辑学会应用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杜国平研究员主持,中国逻辑学会名誉会长张家龙研究员、重庆理工大学副校长何建国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孙伟平研究员、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社长彭熙  相似文献   

9.
1992年,在河南省教委举办的河南省高教系统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论著和科技成果评奖活动中,我院有12项科研成果荣获奖励.其中,有三项成果获二等奖,七项成果获三等奖,二项成果获优秀奖.其中:王忠著的明代社会心理论稿》、杜福磊著的《散文美学》、聂向山、石宪昌合著的《改革之路的哲学探索》获哲学社会科学论著二等奖;金长明、陈登报合著的《写作感知学引论》、舒刚、衡彩霞合著的《西方非  相似文献   

10.
学术动态     
据中国逻辑学会编委会编《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培育在《名辩与逻辑、因明的比较研究》提出:“我以为,20世纪在比较研究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有孙治让、梁启超、章太炎、谭戒甫、虞愚、章士刮、沈有鼎、张盛彬等 8位学者。…… 张盛彬着重比较名辩、逻辑和因明的推理形式,发现三者的‘贯通’之处在于类比,在一定程度上接触到不同民族传统思维的特点;但他关于类比的定义还可商榷。” 张盛彬是我院教授。他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未定稿》1981年第…  相似文献   

11.
苏联处在改革的浪潮中。现实生活的改革必然会推动理论的改革,而理论的改革反过来又推动现实的改革。有人说,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进展,可以用理论的变化来衡量。刚刚从苏联参加逻辑、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国际会议归来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邢贲思,以及全国苏联哲学研究会会长贾泽林,应本刊之请同记者畅谈了苏联哲学界的变化。记者:邢贲思同志去年和今年两次访苏,所见所闻必很丰富。能否请您谈谈苏联哲学界在这两年来的动态,理论上有哪些突破,哪些发展? 邢:我两次到苏联,相当多的时间是用在国际会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作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强调,当时哲学要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根据毛泽东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列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应当是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逻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体系。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的抽象、概括和总结。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建设逻辑是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中外建设的历史,特别是我国文化大革命十年历史教训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3.
西方人了解或认识中国哲学当然主要是靠翻译文本。《老子》作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一 ,历史上有过多种译本。本文从哲学概念的术语化及风格两个方面简要地、对比性地对《老子》的三个英译本进行了评论 ,认为新译本有可能在吸收旧译本的基础上而优越于旧译本  相似文献   

14.
标志中国传统推论整体性质的一级范畴,有"推"(广义)、"推类"、"类推"、"推理"和"推故"等。标志中国传统推论个别方式的二级范畴,有"止"、"譬"、"侔"、"援"和"推"(狭义)等。对中华先哲原创的传统推论范畴,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具有重要的逻辑哲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因此,使用电子计算机检索的方法,从总量达9亿字的《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两部特大型丛书的电子数据库等中,全面搜索中国传统推论的基本范畴,并穷尽归纳,逐个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实证分析,由此总结中国传统推论的特质,引申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逻辑策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图谋和平发展,正确的逻辑策略,是磨制锐利的思维工具,汲取西方逻辑先进成就,借鉴西方逻辑观点方法,对中国传统逻辑进行现代式元研究,给予创造性新诠释,建立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融合西方逻辑和中国传统逻辑现代转型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西方逻辑在中国近代时期(1840—1949年)的第二次东渐,对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逻辑东渐促成了当时哲学观念的新变化;第二,逻辑东渐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和方法;第三,逻辑东渐诱发了“逻辑哲学”这一全新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出现。西方逻辑东渐对中国近代时期哲学革新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标志着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对中国新文化建设蓝图的一种有益探索——妥善处理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所产生的进步文化成果,扬长补短,择优而从。  相似文献   

16.
《哲学研究》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集中反映,为了对深入阅读、研究以及正确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有所帮助,从语言、逻辑、哲学3个角度对《哲学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反映维特根斯坦哲学体系的思想要点。  相似文献   

17.
沈有鼎先生是中国几位有成就的数理逻辑学家之一。他对经典逻辑、直觉主义逻辑、相干逻辑、模态逻辑等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他构造了"沈氏悖论"。沈先生在中国古代逻辑研究中的最重要成果,是挖掘出《墨经》中许多鲜为人知的重要的逻辑思想,揭示了以《墨经》逻辑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逻辑体系,把我国学者对《墨经》逻辑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哲学方面,沈先生分析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哲学的民族"的观点。沈先生是一位真做学问、做真学问的学者,是一位在众多领域里做出重要贡献的伟大学者。生活中的沈先生是一位十分可爱的老人。  相似文献   

18.
现代逻辑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对逻辑的哲学反思。《逻辑哲学研究》对逻辑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在若干重大的逻辑哲学问题上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学术创见;在解决某些逻辑哲学问题时,也体现了逻辑学家特有的睿智和机敏;提出或者涉及了一些逻辑哲学的开放性问题,给学者们指出了诸多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伯特兰·罗素是英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哲学家。《西方的智慧》(1959年出版)是罗素继《西方哲学史》(1945年出版)之后写出的又一本哲学史力著。这是一部上起希腊的泰勒斯思想下迄当代的维特根斯坦观点的、内容函盖了大约2500年间整个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简史。罗素的文笔向以清楚明白见长。《西方的智慧》对洋洋大观的西方哲学史做了高度凝缩,语言之清晰简明,让人有兴味一气读下来。著者以行云流水般的写作风格,吸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哲学课题--从东亚问题与视点出发"中日哲学论坛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6日-27日在杭州浙江树人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日本国哲学学会主办,浙江树人大学、杭州师范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中华日本哲学学会合办.出席会议的中日学者们围绕会议主题,从"环境、生命、共生的哲学考察"、"全球化的哲学意义"两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会议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