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在两种产色素微生物的培养基中,加入煤的微生物转化产物,所得微生物发酵液的色素浓度及吸光度有较显著的增加,将煤生物转化产物作为蔬菜生长刺激素的实验亦取得了显著效果,该结果揭示煤微生物转化产物在生物激素上的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国家战略安全决定了我国能源战略必须立足国内优势煤炭资源,走以煤代油、煤炭绿色转化之路。煤的微生物转化是煤炭,特别是低阶煤洁净高效利用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并因其设备要求简单,转化条件温和,能耗低,产物利用价值高等优点,成为煤炭转化和清洁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对微生物降解煤的研究状况,主要从煤种、溶煤微生物、影响微生物溶煤过程的因素、溶煤产物的分析和用途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微生物降解煤的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球红假单胞菌降解褐煤时的煤样粒度、菌液用量、煤浆浓度、转化降解时间及pH值的变化,研究以上各因素对煤炭微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煤炭微生物转化率影响的大小为煤样粒度>煤浆浓度>降解时间>菌液用量。试验条件下,各因素的最优水平为煤样粒度-0.2mm、菌液用量10mL/100mL、煤浆质量浓度0.9g/50mL、降解时间14d,此时经硝酸预处理的义马褐煤的煤炭微生物转化率为41.72%;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培养基pH值是在呈上升的趋势。用XRD和FTIR测试分析了褐煤的微生物转化产物,结果表明,转化产物的芳香聚合度和分子量有很大程度降低,官能团含量也发生了变化,褐煤样中的大量芳香类高聚物降解为低分子量类物质及其他类物质。研究为实现煤炭微生物降解的产业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鼠肠道微生物和小檗碱进行体外厌氧共培养,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MS)分析小檗碱的代谢产物,探讨大鼠肠道微生物对小檗碱的生物转化过程.采用UPLC的方法,有效分离得到小檗碱及其代谢产物,再采用串联质谱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解析及鉴定.研究结果发现,在体外条件下,大鼠肠道微生物通过脱甲基、脱羟基、去亚甲基等反应将小檗碱转化为小檗红碱,药根碱等5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5种外源性金属离子对液相和固相培养的煤生物转化率的影响。在5种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上,真菌和细菌表现出了不同的金属离子敏感性,大多数金属离子对真菌有激活作用,其中Mn2+在本实验条件中下,对真菌A有最好的激活作用,生物转化率提高了120%;Zn2+将真菌B的生物转化率从8%提高到29%,提高了263%;Fe3+对细菌的溶煤作用有较好的促进效果,生物转化率提高了184%.研究结果表明,细菌转化液总的蛋白含量与金属离子对煤转化率的影响趋势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生物转化是煤炭清洁温和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提高神府煤的生物溶解率及产物定向转化的选择性,分别用沙门氏菌、黄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及云芝菌对神府煤进行溶解.以最佳溶煤菌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微波复合诱变,选育更高效的溶煤菌株进行煤的生物转化,用FTIR和GC/MS对溶煤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外-微波复合诱变对云芝菌具有明显的诱变效应,复合诱变后的云芝菌对神府煤具有最好的溶解效果,其溶煤率从原来的41.3%提高到54.2%.FTIR和GC/MS分析表明,神府煤经生物转化,产物的芳香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而烷烃、酰胺、烯烃、醇及醚类物质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发酵为中药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材微生物发酵研究由传统自然发酵向纯菌种发酵转变,其重要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中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常常会引起生物转化反应,导致中药有效成分的改变和药效的变化;相反中药材成分也会刺激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改变.中药材微生物发酵研究对缓解中药资源缺乏、发现新颖天然活性物质和生物转化反应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中药微生物发酵历史悠久,但采用种属明确的纯菌种微生物发酵中药材近几十年逐渐兴起,考虑到天然药物微生物发酵机制还未系统阐明,并且自然界还存在大量微生物未系统研究,该领域具备巨大潜在研究价值.该文系统综述中药材微生物发酵改性研究进展,为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及相关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将合成气转化为氢气、甲烷以及有机酸和醇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合成气生物转化为氢气、甲烷以及有机酸和醇的原理,微生物种类及其主要的代谢过程,并对合成气的生物利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煤的微生物溶(降)解及其产物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利用八种真菌及九种煤研究了氧化煤的微生物溶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的溶解能力不同,需有适当的菌-煤匹配,考察了培养液组成、接种量,培养时间和作用温度,以及培养液-煤体系与空气接触面积因素对溶媒作用的影响,得出了溶煤效果较好的的适宜条件,对煤溶产物进行了戒严分析、元素分析,以及红外、核磁、分子量和溶解特性等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溶煤产物是一种极性强、有类腐植酸结构和酸性,高度水溶性的高分子有机化合  相似文献   

10.
关于钒的微生物转化,迄今尚未见报导。本人在研究重金属的毒性时,发现微生物能转化钒。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等纯培养及土壤混合菌都能使五价钒转化为四价或三价。在转化过程中,培养液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钒的转化,除生物途径外,还有非生物的化学途径。以计活菌数法测五价钒及其经微生物转化后产物的毒性,给果表明后者明显大于前者。我国钒钛磁铁共生矿储量丰富。在采矿,冶炼等过程中,大量含有钒的矿渣,废水和废气进入环境,在土壤和水体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转化。对此,是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鹤岗风化煤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青霉菌等4种微生物降解鹤岗风化煤及稀盐酸处理样,得到了降解效果。酸处理风化煤的降解远好于示处理的风化煤。对产物的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煤样发生了变化;降解过程中伴随着O,H,N含量的增加,酸性官能团含量及FT-IR谱上吸收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张利国 《科技信息》2008,(23):301-301
市场营销工作的进展与煤炭企业生存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分别从思想角度、用户原则、创新营销策略和开发新产品的角度进行论述,并总结了营销工作在煤炭企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乔晓军  吴刚  左强 《太原科技》2011,(5):103-104
介绍了适合国内焦化企业压浮煤机构的研制过程,分析了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及指标,与同类产品技术水平做对比,阐述了具体的研制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煤化工工艺技术和示范工程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煤化工产业开始从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型升级。“十二五”以来,中国现代煤化工在新技术开发、核心装备突破、产业规划和布局、示范工程建设和运行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实施能源替代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精细化是煤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它既能解决传统煤化工产品雷同、竞争力差,产能过剩等问题,又能改善煤化工产业能源转换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偏低的现状。本文综述近年来中国在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重点领域的技术进展,提出了未来加强精细化、高端化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夏冰 《山西科技》2004,(2):46-47
煤炭开采业目前是以井工开采固体形态的原煤产品为主。近阶段世界各主要采煤国正在加大对煤层气开采的研究和试验 ,煤层气开采有望成为煤炭采掘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地下气化目前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如果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煤炭采掘业中 ,洁净的气体产品比重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结合当前无烟煤选煤技术现状和无烟煤产品市场应用情况,针对以进口朝鲜无烟煤为代表的无烟煤,通过筛分和泥化试验,研究其煤样性质和可选性,利用三锥水介旋流器和浮选试验,探讨此类无烟煤的分选效果。提出一种新的分选方法和工艺流程方案,即重介浅槽分选机-三锥水介旋流器-浮选联合工艺。该工艺结构简单,不需要脱泥入洗,解决了重介旋流器分选工艺中细粒级精煤脱介难题,为生产高质量无烟煤提供了可靠方法。经理论计算,最终理论精煤产率可达79.09%,灰分为9.80%。其中,块精煤灰分为10%,产率为10.97%;末精煤灰分为9.76%,产率为65.12%。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用乳化沥青做粘结剂以无烟粉煤制取型煤的新工艺方法,该工艺流程短、耗能少,型煤质量高,成本低,无污染,是洁净煤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影响煤炭热解产物分布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分析了煤质性质、热解条件、预处理、催化剂和共热解等因素对煤炭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提高煤炭转化效率,并调控热解反应产物分布.开发高效加氢催化剂、添加生物质等富氢物质进行共热解是提高煤热解焦油收率及调控产物分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用海口电厂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掺少量石渣和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外加剂,制成人造大理石,原材料选择及配方,合成机理及制作工艺,性能及应用前景等.该产品为合理利用海口电厂粉煤灰,使之变废为宝,为生产新型建筑材料探讨了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煤与木屑以及高分子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结构的不均匀性及煤与木屑中包含大量的顺序和平行反应的事实,提出一个模拟煤与木屑共液化的反应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认为煤与木屑共液化经历了以下过程;煤与木屑裂解生成沥青烯、前沥青烯和小分子的气态产物;沥青烯与前沥青烯进一步转化生成油,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59.8KJ/mol、43.7KJ/mol和84.0KJ/mol。其中,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煤与木屑以及沥青烯与前沥青烯均分为两部分;即可反应部分和不可反应部分,由此得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能够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