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至今,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等非国家武装行为体频频登台亮相,深刻影响着中东地缘战略竞争走向。其中,伊拉克“人民动员武装”也是代表性案例。截至2024年2月,伊拉克民兵武装为报复美国支持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袭击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美军基地超150次,美国则回以一系列空袭报复。从2017年成功打击伊拉克境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势力、2020年副指挥官穆罕迪斯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共同遇刺,  相似文献   

2.
一年前的8月,伊拉克发生的三次大爆炸让世人感受到了反美抵抗武装的威力。一次是8月7日的约旦驻伊使馆门前爆炸,一次是8月19日联合国驻伊办事处的爆炸,一次是圣地纳杰夫阿里清真寺的爆炸。一年后的伊拉克,反美抵抗武装群雄并起,派别林立,“十八处反王,六十四路烟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活跃于伊拉克境内大大小小的反美抵抗组织有近百个。绑架、袭击、爆炸……伊拉克似乎成了恐怖渊薮,正上演着一幕幕恐怖剧。  相似文献   

3.
萨达姆倒下了,但仍是一杆反美“大旗”,具有象征意义。美国还想借审判萨达姆,向人们展示他的“残酷罪行”,挽回自己因发动伊拉克战争而在阿拉伯民众中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伟 《世界知识》2014,(4):42-43
自今年初“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宣布占领安巴尔省重镇费卢杰,并宣告成立“伊拉克和叙利亚伊斯兰国”以来,全球舆论一直高度关注“基地”组织的动向。据伊拉克国防部消息,伊安全部队近日来连续与“基地”组织武装分子在安巴尔省交火,并击毙了一些“基地”组织武装人员。近年来,“基地”组织大力渗透中东,收效明显,未来国际社会面临的恐怖威胁恐将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5.
<正>胡塞武装也叫“胡塞运动”,是也门最主要的反政府组织。自2004年以来,该组织与也门政府频繁爆发冲突,近年又与沙特领导的伊斯兰教逊尼派多国联军鏖战对阵,在战火中不断发展壮大,日渐成为中东地区以伊朗为首的反美阵营中不容小觑的一支力量。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胡塞武装高调支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  相似文献   

6.
外刊要论     
JasonBurke(英国《观察家》报首席记者)超越本·拉登“基地”组织不仅是全球性恐怖组织,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尽管在阿富汗该组织已受到沉重打击,但“基地主义”世界观却大行其道。逮捕或杀死本·拉登并不会对“基地”组织造成毁灭性打击,伊斯兰好战分子仍将存在。伊斯兰武装分子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摧毁西方和建立全球伊斯兰国家,而是要反击西方对伊斯兰教的分化和羞辱。“基地”组织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伊斯兰教的温和派被边缘化,反西方也不代表拒绝西方的价值观,伊斯兰武装分子并不排斥现代思想,并且乐于吸收现代化成果。巴以冲突不是伊斯兰武装…  相似文献   

7.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像这位经验丰富和有声望的政治家,我们很乐意倾听他的忠告和建议。”———安南邀请格鲁吉亚前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到联合国担任顾问。“萨达姆是憎恶‘基地’组织的,并且采取一切措施……这件事他办得很成功!他那个时代,伊境内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恐怖分子。但如今的伊拉克已成为国际恐怖分子的一块‘磁石’,他们就像叮在蜜糖上的一群苍蝇那样纷纷飞到伊拉克去,并且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俄防长伊万诺夫公开赞扬“萨达姆反恐的业绩”,从而成为萨达姆政权倒台以后世界各国公开表扬萨达姆“长处”的第一位高官。“应该用枪…  相似文献   

8.
龚正 《世界知识》2014,(21):28-29
<正>近两个月来,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对盘踞伊拉克、叙利亚的"伊斯兰国"展开了高强度、大范围、长时间空袭,就目前战果来看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空袭阻止了"伊斯兰国"对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的进攻,成功解救辛贾尔山区平民,夺回摩苏尔大坝,并摧毁了其在伊、叙境内的部分军事目标,顺便削弱了叙利亚另一暴恐组织"呼罗珊集团";但另一方面,"伊斯兰国"  相似文献   

9.
李硕 《世界博览》2015,(5):38-39
2014年以前,ISIS还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可是在2014年6月以后,这个恐怖组织在很短的时间以惊人速度发展壮大,并且还在世界的眼皮子底下干下了一系列血腥暴行。就目前来看,尽管多个国家联合起来对ISIS进行打击,可是效果似乎不太大,给人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感。起源基地ISIS的崛起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扎卡维,一个是巴格达迪。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引发了普遍的反美武装斗争,形形色色的逊尼派武装团伙,如“圣战  相似文献   

10.
孙冉 《世界知识》2014,(13):30-32
近期,伊拉克局势再次引发世界高度关注。一个名叫“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的极端组织攻城略地,不到十天就攻下多座重要城镇,首都巴格达一度告急,更有媒体报道说,近5万名装备先进武器的伊拉克政府军在千余名反政府武装分子面前望风而逃。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战事一开始,美国媒体便传出惊闻:包括萨达姆、易卜拉欣、拉马丹在内的伊拉克高层领导人在第一轮轰炸中被炸死,阿齐兹已经叛逃。“死亡名单”上还有萨达姆的儿子乌代和库赛。很快,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萨达姆、易卜拉欣、拉马丹、库赛在电视上亮相,副总理阿齐兹也悠闲地叼着雪茄出来辟谣。这张图片就是“死而复生”的萨达姆和他的亲信在电视上的画面。的确,萨达姆总统以铁碗政权统治着伊拉克,主要依靠他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以及“死亡名单”上的几个亲信支撑。易卜拉欣是伊拉克的二号人物,曾是萨达姆的亲家,他把女儿嫁给了萨…  相似文献   

12.
西方学者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有不同的观点。的确,即使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许多冲突,如果把所有矛盾、冲突都归结为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有许多问题是说不清的。那么,这次伊拉克战争有没有“文明的冲突”的因素?我认为有。如果从更深层次解读这场战争,解读萨达姆现象,解读布什主义,就会发现“文明的冲突”的因素。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反映的“文明的冲突”不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冲突,而是伊拉克和美英两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部分伊斯兰文明同美国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伊…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很多问题是没有办法用“文明的冲突”来注解的,包括美国内部很多问题,如俄克拉亥马州联邦大厦爆炸案和炭疽病毒等,原先都以为是基地组织或伊斯兰激进分子干的,但实际上并非这样。即使伊拉克战争本身也不能说明是“文明的冲突”因素造成的。美军为何先打伊拉克而不是朝鲜,是因为它考虑各自的地缘政治状况。美国所讨厌的国家也并不完全是按“文明”来划线的。美国不喜欢萨达姆政权,但未必憎恨科威特、沙特政权。对亚洲也一样,它喜欢日本这样听话的国家,而不喜欢朝鲜这样不听话国家。尽管这两者都属于东亚文明,或者说是儒家文…  相似文献   

14.
新十字军:美国要重画中东版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冷战结束前,还是冷战结束以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都存在着一股反美思潮与势力。克林顿时期,对这一势力当权的国家采取遏制政策,但无法消除这一势力。布什上台前后,一直将推翻萨达姆政权列为重要目标。9.11事件后,安全问题成了悬在美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于是将打击阿富汗境内的“基地”组织以及支持它的塔利班政权列为首要任务。为了表明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布什提出了引起争议的“进行新的十字军东征”的口号。2001年9月16日,布什对记者说:“这次十字军东征、针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将是一场长期的战争。”后来白宫…  相似文献   

15.
在中东,埃及拥有古文明,拥有尼罗河,却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沙特拥有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拥有世界储量第一的石油,却没有令人羡慕的大河。只有伊拉克……伊拉克很“大”,萨达姆的心更大,他要让伊拉克在阿拉伯世界、在中东更强大。然而……从古至今,伊拉克都很“大”。三位女学者通过她们细腻的观察、思考、研究,将告诉您一个如此之“大”的伊拉克。———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世纪审判案还远未落下帷幕,台前幕后的各路人马人影晃动,你来我往,抢眼率一点都不逊于在公堂上咆哮如牛的萨达姆。1月19日,库尔德人阿明交出伊拉克高等法院萨达姆案主审法官一职。阿明不是遇到了法律知识或者法律技艺上的困惑,而是受到了法律之外因素的巨大压力。一些政府官员出于个人感情偏向,指责阿明把握“尺度”不当,在“罪恶滔天”的犯人萨达姆面前表现过于“软弱”和“缺乏经验”。“法律至上”的司法精神以柔克刚,它在重塑伊拉克法治的同时,也在与人治崇拜的独裁者展开较量,更是在与形形色色的人进行殊死较量。…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万岁!”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站起身,左手持《古兰经》,右手高举过顶,食指伸向空中,高声喊道。坐在后面的萨达姆胞弟巴尔赞·易卜拉欣·提克里提也起身高举右臂,大喊:“你们为什么不干脆处死我们,永远结束这一切?!”这是2005年12月发生在伊拉克高等法庭审理“杜贾尔村案”中的一幕。一年后的2006年12月30日,即穆斯林传统节日宰牲节的这一天,随着萨达姆被执行死刑,“这一切”就真的结束了。16天后,提克里提和另一名原伊拉克高官班达尔也被处以绞刑,行刑地点和方式与乃兄如出一辙。就在本文截稿后的1月20日,在沙特的一个网站上又出现一个新的手机录像。该录像显示,萨达姆的尸体在被运往提克里特埋葬之前,曾遭游街示众……萨达姆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同样没有结束的还有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1月10日,布什宣布向伊拉克增兵的新政策,同时承认在伊拉克犯有“错误”。16日,美国向海湾增派航母舰队,因为“伊朗威胁着伊拉克和中东的稳定”。这些事情接二连三、彼此纠结,每一件都足以引起激烈争议甚至重大后果,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各地。再联想到美国共和党在去年11月中期选举中的落败、布什身边那些强硬人士的失势、关于伊拉克是否已经陷于“内战”的争论、“伊拉克研究小组”报告承认在伊拉克的失败、驻伊美军死亡人数破3000大关和美国国内撤兵呼声的高涨……下一期,让我们再梳理一下美国国内的有关情况。——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8.
自2006年11月5日萨达姆被伊拉克特别法庭判处绞刑,到12月26日萨达姆的上诉请求被终审法院驳回,再到12月30日萨达姆被突然绞死,两个月来萨达姆一直是伊拉克媒体和世界舆论持续关注的焦点人物。其实从2003年12月13日萨达姆被美军抓获之日起,世人就已经估计到了他难逃一死的可悲下场,可事到临头,还是有人希望看到其他结局的出现。萨达姆死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却不会即刻消失。今天在伊拉克层出不穷的暴力仇杀场面以及世人对萨达姆的爱恨情结,都将长期保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暴力仇杀导致因果报应位于两河流域的伊拉克,虽说是世界文明古国之…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2月14日发布政令,禁止生产和销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少年儿童也武装起来了,随时准备战斗。  相似文献   

20.
从海湾战争一个月来的空中作战中,人们还难以断定今后战争的发展。但是,美伊双方在这场战争中可能的得失却是很可以探讨的问题。伊拉克的军事力量和经济潜力将受到沉重打击。如果伊拉克在战争中被打垮,为了该地区的力量均势和政治稳定,有关国家可能会努力保证伊拉克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但限制它的军事发展。如果伊拉克顶住了多国部队的打击,使战争久拖不决,萨达姆可能会成为阿拉伯甚至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偶像,以他为代表的阿拉伯激进势力将对美国及西方在中东的利益构成长期挑战。即使伊拉克在战争中败北,但只要萨达姆政权未垮,由于它与多国部队史无先例的顽强抗争和战绩,也可能使萨达姆积累起充当阿拉伯世界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