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突发性气象灾害是影响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它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针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巳刻不客缓。本文在第一部分对“云娜”台风灾害成因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突发性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和目前应对各类气象灾害的体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剖析浙江省防御“云娜”台风的做法与成功经验,提出了一些有关加强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灾害对社会影响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要求社会减灾方式的多元化。分析了民间组织参与灾害管理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在灾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民间组织参与灾害管理的能力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于暴雨引发的山洪有着突发性强,水量大,破坏性大的特点,所以作为山区的基层管理部门,特别是山区水利管理部门,做好山洪防御的预警工作是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4G通信技术的覆盖和智能化手机的大规模使用,使得获得各类气象预警,各类山洪气象灾害预警,各类气象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速度不断增快。使得基层单位按照暴雨预警,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山洪灾害实时预警等手段进行山洪预警成为可能,以石河子巴音沟河2019年7月5日洪水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4.
旱灾危机管理集中于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管理或灾后的恢复与重建,而旱灾风险管理则包括准备、预测、早期预警、回应、恢复等灾害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危机管理到风险管理的转变是现代化干旱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减少旱灾损失,抗旱保粮,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伴随着管理理念的变迁,政府部门及各类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者也应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并密切配合,组建一个综合性的干旱灾害安全网。干旱灾害安全网的构建对转变抗旱工作理念、加强干旱管理体制、明确干旱管理职能和提高干旱管理水平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灾害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与发展,气象灾害尤甚.据中国气象局资料统计,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损失大约占到70%以上.本文在对中国气象灾害时空分布及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31个省(市)2004—2013年的气象灾害数据及次年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各省(市)次年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直接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为度量的气象灾害,短期内,会对各省第二年GDP增长率产生较为显著的正面影响,这种正面影响受到城市化率、开放程度、教育水平、交通状况、医疗卫生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灾害管理的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有较为完善的国家灾害管理体系,在灾害管理中,表现出:有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法律依据充分;技术指导力度大、管理规范;以志愿者为特色的社会广泛参与;以风险管理为基本管理方式等特征.通过澳大利亚灾害管理的特征分析,作者认为,在中国灾害管理中应该重视:提高和统一管理者对自然灾害和灾害管理的科学认识;加强灾害法律法规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建设;在减灾防灾工作中,除了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工作外,还应加强灾前的预防和备灾工作;注重社区公共灾害意识和应急管理建设.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的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 (人为 )灾害两大类 ,这些灾害又可以分为显性灾害和隐性灾害 .显性灾害是在其发生的当时或短时间内 ,能够被觉察到的灾害 ,如大多数自然灾害和部分社会灾害 .隐性灾害则是在其发生的当时和短时间内 ,没有被察觉到的灾害 ,如医疗事故和教育事故 .自然灾害的预防需要在研究其形成规律的基础上 ,依靠科学地管理来完成 .社会 (人为 )灾害的预防需要提高各阶层人士的素养 ,依靠完善管理制度来实现 .隐性灾害往往不易被民众察觉 ,但其对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 ,也是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的 .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城市内涝灾害发生后对居民、社会及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哈尔滨市区为研究区,以典型内涝灾害年为案例年,收集气象、社会经济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从社会与个体、社会与家庭、社会与心理、社会与交通、社会与秩序、社会与稳定六个方面筛选城市内涝灾害社会影响评价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实现了城市内涝灾害社会影响评价与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哈尔滨市内涝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应急管理角度探讨地震应急信息的作用,并结合个体面对灾害时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四个影响因素:灾害意识、灾时行为、灾害认知和社会支持,论述有效管理地震应急信息的关键技术对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护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应急管理角度探讨地震应急信息的作用,并结合个体面对灾害时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四个影响因素:灾害意识、灾时行为、灾害认知和社会支持,论述有效管理地震应急信息的关键技术对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护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陈娟 《科技促进发展》2013,9(5):105-109
城市面临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我国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尤为频繁,造成巨大损失,而社区是各类事故灾害承受的主体。评估社区灾害应急准备能力对于降低伤害损失、提高综合应急准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简单化和实用化原则,论文构建了二层三级评估城市社区灾害应急准备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给出该方法的具体应用,为评估城市社区灾害应急准备能力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判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卢立川 《科技资讯》2012,(22):159-159
俗语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班组是落实安全生产最基层的生产组织,是一切安全工作的落脚点,是加强企业管理、搞好安全生产、减少伤亡和各类灾害事故的基础,是实现企业安全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赵鹏 《科技资讯》2013,(12):232-232
随着我经济和快速发展,社会的快速转型,各类灾害事故危险性越来越大和复杂,灭火和抢险救援形势、任务也随着发生了新的变化。消防部队指战员的灭火救援能力急需提高,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工作实际,提出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信息的中心,同时也是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巨大承灾体,一旦遭受灾害影响其损失也是巨大的。综合防灾是近年来我国城市防灾建设的新理念,强调建立能够统一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及应急的思路。针对我国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性质、内容和编制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城市综合防灾减灾的编制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分析现状—灾害识别及分析—风险评估—规划对策—规划管理"的编制流程。  相似文献   

15.
消防部队作为一支参加社会抢险救援的快速反应部队,它担负着扑救火灾和各类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如何从战训效能提升的角度,探讨灭火救援的高效性的举措是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气象灾害重点单位的气象安全保障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核心。该文系统阐述了气象灾害重点单位的确定和管理。气象灾害重点单位的管理包括单位责任主体落实、人员管理和气象安全保障措施三方面。其中,气象安全保障措施涵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与管理和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7.
巨灾是各类灾害中灾变强度最大和致灾程度最高,发生时间隔较长的一类灾害和一般自然灾害相比,自然巨灾虽然有自然的特性,但其发生仍受自然规律的控制。自然巨灾的致灾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因而防减巨灾不但是一技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云涛  柴扉 《前沿科学》2021,15(4):37-41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台风、暴雨等极端大气天气事件频发,酸化、低氧等极端海洋生态事件增多,海洋灾害成为人类社会未来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对各类极端天气气候和海洋极端事件做到早期发现、准确识别、精准预报,是各国的共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海洋与大气观测能力和数值预报水平已经...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根据其成因和我国灾害管理现状将其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干旱、雨涝等)、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了70%,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 ̄6%。2005年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连续遭遇到多起台风的侵袭。包括“麦莎”在内,几次强台风虽然没有像“卡特里娜”那样“恶果累累”,飓风毁坏企业超过15万家,损失金额在250亿至1000亿美元。自然灾害的发生固然是件令人悲恸的事,它是不可抗拒的。然而…  相似文献   

20.
气象灾害应急主叫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气象灾害频发的国家,突发性气象灾害是影响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它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根据多年的气象服务工作经验,利用近几年来气象业务的发展优势,开发了气象灾害应急主叫服务系统。系统具有先进性、灵活性、开放性、实用性,兼有预警外呼管理、路由选择、自动雨量站语音预警、语音信箱平台等功能,为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和预报服务提供一种崭新尝试,对各地的气象灾害应急服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