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刘良云研究员团队攻克了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算法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我国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获得了碳卫星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实现了国产卫星叶绿素荧光遥感产品从无到有的突破。碳卫星  相似文献   

2.
以传统卫星编队及姿态控制方案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大气阻力的微小卫星编队飞行控制方案,给出相应的系统配置和姿态轨道控制律. 该方案采用4 块气动板对卫星姿态及队形进行控制,提高了功能密度,显著减小了系统复杂性. 采用气动板使卫星编队飞行任务摆脱卫星燃料载量的限制,延长了卫星的生命周期,在应用中具有优势. 仿真实验验证了基于大气阻力的卫星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前沿     
*欧洲卫星要找类地行星 2006年年底,欧洲航天局发射了一颗COROT卫星,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颗专门用于探索太阳系外行星的卫星,也是最便宜的搜寻太阳系外行星的卫星--造价仅为1.75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卫星视频处理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过 《应用科学学报》2016,34(4):361-370
视频卫星通过一定时间范围内对目标的连续成像,实现对热点区域和目标的动态实时监测,近年来已成为遥感卫星发展的一大热点.从视频卫星数据应用的角度出发,叙述视频卫星发展现状,分析卫星视频数据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成因.重点介绍卫星视频数据的几何辐射定标、视频稳像、超分辨率重建、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三维重建等关键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卫星视频的主要应用领域,并对卫星视频数据处理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相对于地面观测点的GPS卫星星座的可视性,从而改善观测数据质量,提高测量精度。【方法】本研究基于标准RINEX数据,通过假设卫星开普勒参数,拟定地面观测点及观测时间,并根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原理来计算各GPS卫星坐标及相对于地面观测点的高度角,从而筛选出符合观测条件的GPS卫星。【结果】在计算出坐标及相对于地面观测点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的24颗GPS卫星中,选出7颗高度角大于15°的卫星作为有效的观测卫星。【结论】本研究所述的方法可按照一定原则对GPS卫星星座进行筛选,从而获取质量更佳的卫星观测数据,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卫星进行信息传递的业务也越来越多,因此用户如何准确有效的收到卫星节目信号就变得至关重要。而数字卫星接收天线的调试是成功接收卫星信号的关键。根据卫星接收的原  相似文献   

7.
在地球卫星轨道上,由于地球引力差异使地球卫星受到引力梯度力矩,所以对地球卫星姿态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万有引力定律出发,推出引力梯度力矩一般表达式和地球卫星小姿态角时的引力梯度力矩表达式,并得出地球卫星姿态稳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精确的时钟系统,是电视台准时播出的重要保证。为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我们台时钟系统配置了2套GPS卫星接收天线和卫星校时钟(TVZ3100),互为备份,2路卫星校时钟获得时间后,进入2台GS2高稳时钟,  相似文献   

9.
刘欢 《河南科技》2023,(19):134-137
【目的】梳理涉及卫星有效载荷相关的专利,为我国卫星有效载荷方面的创新主体提供发展参考。【方法】通过incopat专利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与分析。【结果】展示了全球和我国卫星有效载荷相关专利的申请量、申请趋势、申请人等信息的分布并进行简要分析【结论】我国相关技术起步晚,发展快,相关企业需辩证地学习国内科研院所、高校乃至其他国和地区主要创新主体的卫星发展路径,加速拓展卫星业务。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卫星固定业务上行频段的频谱利用效率,提出了一种无授权接入该频段的方案.利用卫星的"空闲"信道构建认知无线电业务信道,同时采用宽带扩频信号,构建具有较低功率谱密度和较强抗干扰能力的公共协调信道.给出了Ad Hoc和星型两种基本的无授权接入模型,重点分析了认知无线电对卫星可能造成的干扰.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众多感知用户可以利用该方案,以低于1%的干扰概率避免对卫星接收机造成有害干扰,实现在卫星固定业务上行频段的无授权接入.  相似文献   

11.
确定卫星和飞船的测控站的位置,建立尽量少的测控站就能有效地对卫星和飞船(特别是载人飞船)进行全程跟踪测控,是完成航天任务的关键之一。通过对星下线的方程、性质与图形的研究,在全程跟踪测控的两种要求下,给出了确定卫星和飞船的测控站位置的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概况进行了介绍,根据北斗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地震监测特点,探讨了该系统应用于地震监测的方法,并给出了基本的应用方案,最后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GPS精密星历以15min为间隔发布卫星精密轨道。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求解任意时刻卫星精密轨道。常用的方法有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切比雪夫多项式拟合法。基于此,利用2007年7月8日的2号卫星精密星历数据,编程实现了不同阶数条件下的轨道拟合,并比较2种方法的精度,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卫星进行信息传递的业务也越来越多,因此用户如何准确有效的收到卫星节目信号就变得至关重要.而数字卫星接收天线的调试是成功接收卫星信号的关键,根据卫星接收的原理,只有准确的调节好天线的仰角、方位角和馈源在天线焦点处的最佳位置及高频头波导的极化位置,才能收到满意的节目信息.数字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系统的调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接收天线的调试,二是接收机的调试.  相似文献   

15.
北斗卫星信号作为北斗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研究北斗卫星系统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Matlab为平台,以北斗信号仿真为目标,对北斗中频信号进行了仿真与实现.首先,在研究卫星信号传播的基础上,提出了北斗中频信号仿真的总体构架.然后,在CBI码信号生成原理的基础上,对CBI码进行了Matlab仿真和验证.通过对不同卫星CBI码的相关性分析验证了仿真生成的CBI码的正确性.最后,基于扩频调制和载波调制的基本原理,采用16.367667MHz的采样率将CBI码调制到4.123968MHz的中频信号上.通过对信号时域和频域进行分析,验证了仿真信号的正确性和仿真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经过多年努力,织就一张对地观测的卫星天网,不仅大幅提高了自身防灾减灾能力,而且通过相关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中国卫星为国际防灾减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卓越贡献。2019年7月中旬,应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组织紧急事务官的数据请求,中国调动高分一号、二号、三号等遥感卫星对印度洪涝灾害区域进行多次成像工作,同时安排专人查询历史存档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光学遥感技术,分析了测绘有效荷载、卫星定轨同步和几何定标与立体测图,介绍国内外光学遥感测绘的现状以及对光学遥感立体测绘的探索方向,为高精度光学遥感立体测绘卫星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消息,经联合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阿拉伯国家上空平均可见北斗卫星数达到8颗以上,定位精度优于10米,可用性95%以上,可为阿拉伯国家和地区提供优质的卫星导航服务。这是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阿北斗合作论坛发布的消息。据悉,中国致力于卫星导航国际合作,正稳步推动北斗系统走出去。中国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卫星导航服务。北斗系统"走出去"迈出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两期不同时相的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结合广西国土“一张图”中的二调资料,土地审批等数据,运用人机交互判读方法,对两期影像进行解译,勾勒出土地可疑违法用地图斑.利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探讨了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土地违法行为发现的影像处理流程和变化信息提取方法.同时,利用GPS一RTK技术进行野外实测定位,并建立解译标志集,验证了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在土地违法发现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东部一次强降水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MICAPS资料、各种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对2004年7月27日夜间到28日白天发生在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机制及卫星云图进行分析,揭示了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成因,为武威市大降水的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