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地铁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黄土地区的特殊性对西安地铁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有关勘测资料,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盾构推进过程进行了模拟,以西安地铁二号线工程为背景,对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隧道纵向沉降分布规律、黄土特性对盾构法施工中地表沉降的影响、地表沉降与黄土层覆土厚度的关系以及黄土特性对盾构法施工中土体变形的影响,从而得出了黄土地区地表沉降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天平铁路段方家湾黄土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系数,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借助有限元软件和强度折减法将时程分析应用于隧道结构的地震动稳定性分析,从而获得隧道结构的动力安全系数.通过数值算例,考虑隧道衬砌结构的弹塑性本构关系,利用动力有限元静力强度折减法对有衬砌黄土隧道进行地震动稳定性分析,结合天平铁路土建一标段方家湾隧道工程,对该黄土隧道进行动力稳定性分析,定量估计天平铁路部分黄土隧道地震动的安全储备情况.为以后黄土隧道围岩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安全系数的计算及其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黄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在建古浪隧道实体工程,分析了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要点,利用ANSYS程序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分析预支护技术对开挖围岩的稳定性影响及围岩和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超前支护可以提高围岩自稳自承的能力,减小围岩的收敛变形.  相似文献   

4.
祝改玲 《河南科技》2013,(11):49+92
在盾构隧道中,钢筋混凝土管片是最基本的结构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盾构隧道施工工程的成败。为了实现隧道较高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能,不仅需要在管片生产中严格把握其施工工艺,在管片的运输、拼接等过程中也应该采取适当方式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中管片产生的缺陷及其原因,对其应对方法也做了相应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会武 《河南科技》2013,(12):143+229
若要对公路路基中湿陷性黄土施工实行全方位、全面的管理,那么就需对公路路基中湿陷性黄土施工中的各个方面、因素进行细致化、全面化考虑,并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正常开展。本文对公路路基中湿陷性黄土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我国公路及铁路的建设过程中,隧道施工规模逐渐扩大,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复杂。在目前各项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传统的隧道施工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隧道施工需求。因此,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以保障隧道施工的进度及安全性。基于此,本文就光面爆破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光面爆破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公路隧道建设也突飞猛进地发展,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公路隧道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必须加强公路隧道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本文通过济邵高速公路新林隧道工程实践,从施工角度分析了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隧道施工中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以及保障措施等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公路隧道建设也突飞猛进地发展,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公路隧道是围家基础建设的重要部分,必须加强公路隧道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本文通过济邵高速公路新林隧道工程实践,从施工角度分析了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隧道施工中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以及保障措施等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白俊 《河南科技》2013,(8):15-16
岩溶地区因受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影响,往往具有高水压、富水、溶洞及断层的特征,因而,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中极易诱导突发大规模的涌水、涌泥、涌砂等灾害。由于岩溶问题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预报准确率较低,目前仍是国内外隧道施工地质界尚未攻克的技术难题。本文结合贵广铁路三都隧道施工实践,对隧道岩溶及岩溶水的处理途径和高压富水岩溶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越来越发达,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与标准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不断地拓展交通运输方式。目前,我国的铁路隧道工程量不断增加,要求必须提高铁路运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高速铁路隧道建设工程的标准不断提高,施工难度也随之提高,在施工过程中受到许多方面的阻碍。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分析当前铁路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不断完善与创新施工技术,提高铁路隧道的施工质量和运行效率。本文将着重阐述我国铁路隧道施工的概况和现状,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若干技术问题,探索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提高我国铁路隧道施工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赵小荣 《河南科技》2013,(17):40+45
突水是山岭隧道施工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它是由先期赋存在隧道围岩中地下水,在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通过构造裂隙、施工钻孔、爆破孔等涌入隧道形成的,对于隧道施工威胁很大。文章结合湖山隧道工程建设实例,分析总结了隧道凝灰岩地段突水灾害发生的原因,并对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处治方案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国内沉管隧道施工工艺日益成熟,陆续施工的沉管隧道工程也越来越多,隧道的安全性和密水性是整个沉管隧道的生命,作为止水带承载体的钢端壳,在制作和安装过程有着很高的精度要求。本文结合洲头咀隧道工程二标的工程实际,浅谈了钢端壳制作和安装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盾构进出洞施工为盾构隧道施工的关键,也是盾构施工的重难点。小半径、大纵坡、浅覆土盾构始发的情况更加大了盾构始发的技术难度,如何采取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以保证盾构始发的施工质量,是需要研究的关键课题。本文以工程实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端头加固、割线始发、堆载反压和洞门密封等技术,有效解决了盾构始发存在的管片上浮、隧道渗漏水、地表沉降隆起大、管片姿态偏移超限和隧道成型效果难以控制等问题,既保证了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也保证了隧道的成型质量,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隧道、桥梁裂缝已经成为影响公路桥梁隧道质量的主要问题,其严重威胁人们的出行安全。灌浆法是有效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施工技术,且具有适用范围广、施工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应用灌浆法不仅能提高公路施工质量,还能满足现代公路建设要求,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是推动公路建设事业及交通运输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施工手段,值得研究与推广。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灌浆法在公路桥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隧道、桥梁裂缝已经成为影响公路桥梁隧道质量的主要问题,其严重威胁人们的出行安全。灌浆法是有效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施工技术,且具有适用范围广、施工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应用灌浆法不仅能提高公路施工质量,还能满足现代公路建设要求,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是推动公路建设事业及交通运输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基础施工手段,值得研究与推广。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灌浆法在公路桥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湿陷性黄土其由于自身特性影响,若处理不当,可能会诱发相关灾害问题.因此,相关施工企业需要合理采取应对措施,使湿陷性黄土给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降低.本研究针对湿陷性土壤特性进行分析,探讨湿陷性黄土给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施工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连明 《河南科技》2022,(16):67-70
兰州新区位于湿陷性黄土区域,拟建建筑物场地属典型的黄土堆积和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丘陵、梁峁地貌,原地貌已破坏,现为人工回填整平场地,回填土层最大厚度约为28.00 m,黄土状粉土层底埋深最大约为38.70 m。黄土状粉土具有很严重的湿陷性,湿陷等级为Ⅳ级。通过某疾控中心综合楼工程案例,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区超厚回填土内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控制技术要点,为湿陷性黄土地区超长桩基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王东洲  凌涛 《河南科技》2013,(9):122-123
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事故不断,造成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地质复杂的明月山特长隧道为例,对该隧道施工时可能会出现的涌水突泥事故编制了应急救援预案,并用以指导现场,确保隧道施工遇到意外情况的时候能够有效应对处理,降低事故灾害给施工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地铁持续建设,地铁网络不断完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进而使得新建盾构法隧道穿越已建地铁隧道及其他各种地下建筑(构筑)物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已建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命脉,其运营的安全极为重要,在建的隧道盾构施工扰动将不可避免地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层变形,其穿越施工期间势必对已运营地铁的使用功能和安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依托矿山法新建北京地铁8号线木—大区间正线下穿既有10号线盾构区间工程,采用FLAC3D建立空间三维数值模型对管幕施工及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在管幕预支护体系保护下新建地铁双线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施工对地层扰动变形的影响,并将数值模拟结果同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管幕预支护体系作用下,新建隧道的施工对上部地层的扰动以沉降为主;新建地铁双线隧道施工中,左、右线隧道施工引起的土层沉降具有叠加效应;在管幕预支护体系作用下进行新建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施工,能够将既有结构的沉降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