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兰州市农用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州市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是为了加强土地管理,把土地使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增强土地经济意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开发和保护土地资源,挖掘土地潜力,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其方法采用定量半定量,因素和子因素结合,多因素加权分值求和法,以综合观点,剖析土地自然属性特点和社会经济属性特点,分等定组。为强化地籍管理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三个丘陵为主的调查区按地形、地貌进行土地整治分区,然后讨论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的方法,再分别对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建设规模和补充耕地的数量潜力与质量潜力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对调查区土地整治综合潜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申云鹏 《河南科技》2013,(3):153-154
以会昌县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采用特尔斐法专家讨论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对其开发成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其开发为建设用地的适宜程度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中,开发为建设用地中高度适宜和中度适宜的土地面积占绝大多数,各占适宜开发为建设用地总量的40.1%、36.2%。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该市城镇经济发展提供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特点及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践为基础,分析影响海南省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因素,采用归类和叠加的方法,将海南省划分为4个一级工程类型区和5个二级工程类型区(工程模式),并归纳总结了不同工程类型区土地开发整理的工程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5.
田琛 《河南科技》2024,(3):98-101
【目的】以西安市高陵区为例,进行土地综合整治研究,以期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高效集约利用、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高陵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从耕地数量增加潜力、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和生态保护修复潜力等三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开展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结果】高陵区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共分3级,鹿苑街道和通远街道土地综合整治潜力较高,其次是耿镇街道和泾渭街道,张卜街道和崇皇街道整治潜力较低。【结论】在今后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过程中,应当优先整治潜力较高区域,但也需依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潜力区域安排整治项目,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解决高陵区城镇化用地需求。  相似文献   

6.
当前土地的整理复垦和开发是较为复杂的工程,工程测绘技术则是在土地的整理复垦以及开发中占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的讨论了农田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中工程测绘技术的应用以及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城镇土地整理的潜力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国情,探讨我国城镇土地整理的意义;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强度三方面分析城镇土地整理的潜力,最后提出城镇土地整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1999年,国家开始集中一定比例的地方土地收入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安排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南省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情况检查工作.现就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湖南省湘乡市村庄规划11个试点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参与主体对宅基地整理的意愿数据,结合自然及区位、社会经济等方面限制因素,运用人均宅基地标准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测算出11个村的宅基地整理现实潜力。村庄规划将11个村划分为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拆迁撤并类、集聚提升类和其他类5种类型。本文通过比较5种类型村庄的整理潜力测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1个村平均理论潜力占宅基地总面积的39.70%,现实潜力占理论潜力的72.62%。不同类型的村庄整理潜力存在较大差异,拆迁撤并类和集聚提升类村庄理论潜力较大,城郊融合类与其他类村庄理论潜力较小。城郊融合类和集聚提升类村庄自然及区位和经济限制性较小,农户整理意愿相对更低,现实潜力较小;而拆迁撤并类、特色保护类和其他类的村庄自然及区位和经济限制性较大,但农户整理意愿更为强烈,现实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0.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晨光 《河南科技》2007,(10):20-21
<正>1999年,国家开始集中一定比例的地方土地收入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安排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南省国家投资土地整理  相似文献   

11.
作为城乡的过渡地带,城镇郊区的土地利用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南方丘陵地区城郊人地矛盾突出,土地整理能够在补充耕地数量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耕地的质量,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应尽量挖掘城郊土地整理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滨海旅游资源的研究是评价地区滨海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使其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参与旅游产业竞争的重要依据.文章从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资源协调性、开发与保育及知名度5个方面共计39个因子构建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育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测算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以厦门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厦门滨海旅游资源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BP神经网络和主成分分析法,结合SPOT-5遥感数据对土地开发整理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定量反演.试验采集了29个土壤样品并进行野外光谱测量,29个土样分为20个预测集和9个验证集,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光谱信息进行变量转换,建立土壤有机质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达0.95.与土地开发整理前相比,土地开发整理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而且分布均匀,土地平整效果显著,该方法对土地开发整理土壤质量验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2014年为评价时点,锦州市中心城区城镇用地规模边界内的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因素评价法对居住用地进行集约利用状况评价,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规模潜力测算。结果表明,锦州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差异明显,离中心越远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低。可挖潜区域土地面积3 471.936 5hm~2,理论规模潜力1 793.689 9hm~2,现实规模潜力687.559 5hm~2,挖潜改造规模空间较好。未来需要加强规划管理与调控,科学编制土地储备计划,结合现实条件,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锦州市城市建设用地节地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多指标动态评价方法,对2007—2016年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动态评价;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水平整体较高,区域差异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集聚性特征,土地利用效益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青岛和济南两个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城市,年度间土地利用效益波动是影响土地利用效益总体水平的重要原因。协调发展度显示,处于轻度失调区的城市数量最多,其次是协调发展和初级协调区,滞后失调区城市数量最少,土地利用社会效益低是导致土地利用效益协调性差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密切相关,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发展度低,影响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动态评价方法更好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的总体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景观尺度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标体系构建是生态风险评价的核心内容.由于区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不同,对同一区域采用不同方法评价的结果有较大差异.以区域土地利用生态风险为切入点,借助景观生态学的尺度分析优势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将景观尺度作为生态系统与区域之间相对独立的中间尺度,运用尺度推绎和指标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筛选并构建景观尺度...  相似文献   

17.
作为矿区生态治理的主要内容,露天矿土地复垦在中国煤炭产业生态文明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方法对构建露天矿土地复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可行的。基于此,本文以大型煤炭央企数据作为对象,借助层次分析法对某露天矿土地复垦进行了有效的考核评价。经过对各种大型露天矿中土地重新开垦进行评估,以检验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建立有关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应指标的理想值和权重,计算城镇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并测算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结果将为用地管理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矿山环境评价。利用矿山开发背景、矿业活动、矿山环境污染、矿山地质灾害4类17个矿山环境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计算出矿山环境评价综合指数,确定矿山环境影响分区。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矿山环境评价是合理、有效的,其评价分区的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也是广大农民关心的焦点问题。本文结合济源市土地流转实际,对土地流转的方式、土地合理流转的作用及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土地合理流转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