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伦理"作为一个词和概念,始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初期的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微妙而又有序的辈分关系,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演变,泛指人与人之间以道德手段调节的、和谐有序的关系。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是指网络的出现使得大学生间的  相似文献   

2.
"伦理"作为一个词和概念,始于《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初期的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微妙而又有序的辈分关系,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演变,泛指人与人之间以道德手段调节的、和谐有序的关系.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是指网络的出现使得大学生间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生活内容、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伦理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所谓网络道德就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形成的道德网络的特点和规律,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氛围、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网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网络成瘾行为、网络依赖症、浏览、传播黄色信息等问题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越来越突出。强化道德引导,加强社会监管,积极提倡建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是抑制或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与大学生道德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建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络时代来临引发了大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意识和伦理精神的巨大变革,传统道德失范问题严重。面对其负面影响,应主动迎接挑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开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现象入手,通过对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特殊性、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缺位等方面深入剖析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行为的成因,并结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网络特点,提出了预防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校园网络行为和网络道德问题现状的探讨,提出加强对校园网络行为的规范和网络道德意识的建设,加强对不文明、不健康的上网行为的监督和监管,解决网络道德现实问题,从而使校园网络更好地为大学生所用,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介入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它对当代大学生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不可否认,各种各样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接踵而来。本文就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进行了初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研究表明网络在方便大学生的同时,网络成瘾也正成为困扰社会和教育的一个难题。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心理和道德双重影响力来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已迫在眉睫。目前对于大学生网瘾问题的研究日趋增多,但是对于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及危害研究、网络成瘾者的现状调查还不够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怎样利用有效载体帮助网瘾学生走出困惑,并没有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实施方案。作为一名十几年来一直在计算机学院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且的辅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博客道德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鉴别素养、道德自律素养、文明诚信素养和社会责任素养等,树立良好的博客形象,推动网络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他律"向"自律"的升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反思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问题是人类千百年来如何在道德自律与世俗诱惑之间把握平衡的永久难题。就高校及至全社会而言,当前普遍遭遇诚信危机,进而使高校诚信教育的问题更为凸显。诚信教育作为基于对生命的尊重而实施的一种向善、向美的至诚境界理应得到加强,目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对模式属于由"他律"指向"他律"的,而忽略了"自律"及由"他律"向"自律"的内化环节。因此,大学生诚信教育应树立如下观念:作为一种生存需要,道德与诚信当为大学生自律的双面镜;作为一种情绪体验,诚信、协作当为大学生修身的基本境界;作为一种标识,契约、责任意识当为诚信的首要保证;作为一种范式,"内省式的道德自律"与"外察式的道德迁移"当为诚信教育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推行过程中,整个中国的经济、文化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建立起一个符合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是当今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我们认为:应围绕着舆论力量的宣传、价值观念的培养、道德行为的规范和文化条件的渗透这四个方面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一、加强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的舆论宣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宣传、理论、影视、广播、出版、新闻必须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相似文献   

13.
张迪 《河南科技》2005,(12):9-10
据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网民总数已逼近1亿。其中,21,4%为在校大学生。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为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日渐凸现,已经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张迪 《河南科技》2005,(23):9-10
据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的网民总数已逼近1亿.其中,21.4%为在校大学生.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为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同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日渐凸现,已经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漳州师院学报》2017,(3):138-142
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567份问卷,以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大五人格量表中的五种人格品质、学生对教育环境的满意度及其思想政治素质三者之间关系。结果:思想政治素质、大五人格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思想政治素质、环境满意度和大五人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大五人格的尽责性和神经性在环境满意度和大学生思想现状之间存在不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解释因变量为24.5%。教育对策:可立足积极心理学,通过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大学生对教育环境的进行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特别是责任性人格,推动积极心态教育等方式,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在道德领域的具体化。道德产生于实践,实践是道德主体性培养的基本途径。在实践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并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使德育时空拓展、开放,使学生德性发展表现出主体特征,既突出了道德的实践本质,也符合大学生主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有助于德育实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北京、武汉、广州数所高校的相关调查文献显示:我国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存在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的公民主体意识处于非自觉状态,存在着国家意识不强、政治热情不高和法治意识较为淡薄等问题.提出应致力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营造利于大学生公民素质发展的健康环境.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师院学报》2019,(1):142-146
革命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形态,蕴含了献身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革命风范,其精神的传承对于教育人、培养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革命文化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道德品格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因此,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把革命文化教育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中;推进革命文化教育进校园,营造革命文化教育和传播的氛围;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把革命文化教育纳入大学生的生活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进程及方向.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在就业、人际关系、情感三个方面的幸福观都存在若干问题,高校教育应从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择业观念教育、增强大学生社会与集体道德意识及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三个方面做出应对,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20.
夏萍 《高师理科学刊》2016,(11):108-110
当"互联网+"成为一种新型社交方式时,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服务部门都在进行积极调整.分析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信息需求特点,指出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信息素质教育的策略、内容及方式,旨在全面提升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质量,以期达到教育时代化和现代化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