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一、概述粮食增产精播是关键,精播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多种型式的精播机相继出现,如纹盘式、离心式、气吹式,气吸式和型孔式等。因其制造复杂,成本高,不宜与中小拖拉机配套,或因有的对种子要求严格和损伤种子,一直不能在我国农村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曹煜 《河南科技》1991,(12):29-29
<正> 由于今年麦播期间遇到严重干旱,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干旱持续时间长、晚播小麦面积大、至今还有一部分没有播种上,因此,掌握好晚播小麦栽培技术,把小麦种足管好,对保证明年小麦高产,稳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选用早熟、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春性品种。春性品种一般具有生长快、所需积温少,春化时间短、发育早、起身拔节早,而且春性品种播期比冬性品种晚5—10天,能够适合小麦播期适合我省晚播小麦春性品种有:豫麦18(矮早781)、豫麦17(内乡182),宛7107,豫西832。二、抗旱浇水种麦,提高播种质量,培育晚播壮  相似文献   

3.
<正> 由于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致使一部分秋作物如棉花、红薯、蔬菜等收获较晚,造成部分小麦推迟播种期,成为晚播小麦。晚播小麦的特点是:播种晚、地温低,有效积温少,冬前分蘖少或不分蘖,主茎成穗,产量偏低。因此要在精细整地,足墒播种,全面提高播种质量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栽培管理措施,达到晚播小麦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晚播小麦弱苗的管理武陟县喜应观乡农技站李泰荣,慕凤云冬季如何管好晚播弱苗,是争取明年小麦均衡增产的重要工作。晚播小麦,冬前本身积累的养分少,分蘖少,根系不发达,抗寒能力差。对这类麦怎怎样管理,特提出以下三条措施。1、早追冬肥。在三叶期之后,就进行追肥...  相似文献   

5.
一、选用适宜晚播的品种 晚播小麦应选用弱春性或春性品种.适合平顶山市种植的中晚播弱春性品种有:豫麦18、豫麦34、豫麦47;晚播春性品种有郑麦9023.  相似文献   

6.
<正> 地膜覆盖是农业生产中一项改革性的新技术,它不仅适用于棉花、西瓜、花生、红薯等作物,同时,一膜两用也适用于晚播小麦。小麦盖膜是解决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促苗早长,安全越冬的重要栽培技术措施之一。据1983年—1985年省农科院小麦所及各地联合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它能增温保墒、促弱变壮、加速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提早成熟等作用,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 晚播麦主要是指寒露至霜降节(10月20号前后)播种的小麦,比普通栽培播期晚20天左右,这种晚播麦晚播不晚熟,高产了倒伏,据吴桥县1987—1988年度3500亩的试验示范,原产可达到400—450公斤/亩,是提高粮食单产增强农业后劲的一条新途径,使晚播麦高产稳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小麦晚播延长了夏玉米的生长期,使夏玉米可种植增产潜力大的中晚种,如掖单4号、2号等,以充分利用高温多雨的夏秋有利季节,提高玉米单产(单产600—650公斤/亩),  相似文献   

8.
小麦、玉米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挖掘两大作物的增收潜力,大力推广以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为主要内容的“两晚”增产技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性基因对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影响,以及小麦对连续一个月寒潮且平均气温突降10℃以上的适应能力,以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6个品种为材料,在四川绵阳进行单播和混播处理,并和当地小麦进行比较分析.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研究了条锈病在单播和混播条件下的发病情况和寒潮对小麦抗病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种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条锈菌的反应型差异显著(P0.05),不同近等基因品种单播和混播的枯芯率差异显著(P0.05),同时,结合当年寒潮的影响,四川小麦品种适应当地异常环境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适时套种。适时套种是夏玉米早播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有关试验,以麦收前7~10天套种产量最高,其次是麦收前15天套种,麦收前20天套种的产量最低。在适时套种的范围内,应根据小麦的长势确定不同的套种时间。一般小麦亩产量在350千克以上的麦田,可在麦收前7天左右套种;亩产量在200~250千克的小麦田,可在麦收前10天左右套种;  相似文献   

11.
<正> 良好的栽培管理技术,一方面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减轻病害的危害,另一方面又可创造不利于病原菌活动繁殖的生态环境,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作用。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常受气候条件,菌原活动、品种抗病性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各项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因而决定着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程度。本文通过播期、浇水次数和施肥量等不同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了解这些技术条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影响,以此为小  相似文献   

12.
油菜晚播、晚栽易造成植株营养生长不良、发育受阻.因此,加强晚播、晚栽油菜的田间管理极为萤要.其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1.早施苗肥.晚播、晚栽油菜生长慢,要早施苗肥促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一、果播覆膜的增产效应 1.借墒早播保全苗因早春风力小,墒情好,果播耐低温,覆膜保墒增温,解决了墒情地温不同步的矛盾,收到了花生全苗壮苗的效果。据观察,果播覆膜比仁播覆膜早播种25~30天,提早出苗9~18天,出苗的双株率增加 5.2%~14.5%,壮苗率增加 8.6%~13. 7%;比露栽仁播出苗提早 14~23天,双株率和壮苗率分别提高34.05%和55.6%。 2.自然蹲苗创高产因果播覆膜播种早,生育前期气温低,地温高、墒情好,花生根深茎粗节密,矮壮不徒长。花芽分化早而集中,开花下针整齐,结实、…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基因型杂交水稻播始历期与结实期对播期的反应.以45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设置8个播期处理,分析发现随播期的推迟播始历期缩短,结实期延长,但播始历期的缩短量大于结实期的增长量,致使全生育期缩短,且将播期推迟到5月中旬对全生育期天数的影响最大.播期每推迟10 d,播始历期缩短5.8 d,结实期延长2.3 d,全生育期缩短3.5 d;随播期的推迟,播始历期与全生育期所需的有效积温下降,结实期所需的有效积温较恒定,受播期影响小;杂交水稻生育期对播期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播期每推迟10 d,生育期缩短2.1~5.2 d.根据其生育期随播期变化的变异程度可将供试组合分为钝感型与敏感型2类,其中钝感型组合8个,敏感型组合37个.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通信瓶颈、满足数据传输的需要和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其中,IP组播技术是最值得关注的.IP组播是基于UDP协议、面向多接受者的数据分发方式,是对标准IP协议的发展.在局域网上实现声音的实时捕捉和传送是极具实际意义的,采用组播与语音数据能有效地节能省网络带宽.根据IP组播技术原理,我们在Visual C++环境中,成功实现了对声音的捕捉和组播.  相似文献   

16.
刘晓龙 《松辽学刊》2003,24(3):72-73,75
日益增加的庞大的网络业务开始给计算机网络带来巨大的危机:带宽耗竭。本文分析了IP组播技术,阐述了实现机制,探讨基于组播的应用开发问题。指出组播是具有优化传输模型的高级网络应用。基于组播的应用开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实现组播技术的基础是组播硬件过滤技术,精简而高效的硬件设计将提升组播过滤的性能.该文分析了组播硬件过滤时内核哈希表与硬件寄存器数量之间的关系.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出了组播地址映射到硬件寄存器的概率计算公式,为硬件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选择.  相似文献   

18.
当前使用的IP组播模型不提供接入控制,任何用户可以向组播地址发送数据,也可以任意加入组播组成为成员接收数据.在具体分析了组播参与者的不同类型和对接入控制的不同要求后,引入了策略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策略的组播接入控制,给出了该系统的模型,并具体阐述了用户接入时的请求、应答、配置ACL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域间组播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部署域间组播所面临的2个重大问题,地址问题和对第3方的依赖,然后对几个比较重要的域间组播协议进行比较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域间组播路由协议,是网络中进行视频传播的一种重要协议。网络环境日益复杂,选择一个合适的组播协议,是确保视频传输质量的前提,也是科技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