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流体力学有关原理,推导出了水力喷砂割缝设备微型流量控制阀阀芯为刚体时的流量特性方程及调试角度与流量的关系,为该阀的设计、制造、实验、应用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根据材料冲蚀磨损理论和磨料射流切割原理,对利用水力喷砂射孔技术切割套管和近井地层岩石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水力喷砂射孔地面模拟实验,并在胜利油田现场进行了施工工艺设计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力为23-24MPa的条件下,水力喷砂射孔能有效地穿透套管并在天然砂岩上射出直径30mm以上,深达780mm的孔眼,现场试验证实水力喷砂射孔油井增产效果明显,水力喷砂射孔增产的机理主要是解除近井地带污染,松弛密实圈,避免炮弹射孔的压实污染,增加地层渗透率并扩展油流通道。  相似文献   

3.
割缝施工中钢球及颗粒的沉降速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水力喷砂割缝施工中,钢球和石英砂的沉降速度和它们到达割缝层位的时间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参数,本文针对不同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层流和紊流运动方程求解了钢球和石英砂的在油管中沉降速度,并计算出了到达井下一定位置所需的时间。从而保证了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4.
水力喷砂破岩技术应用于油井扩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力喷砂扩孔技术是采用多俄罗斯引用的水力砂割缝工具在辽河油田进行进行地面模拟试验而实施的,试验证实了该项技术的可行性 ,为今后进行井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材料冲蚀磨损理论和磨料射流切割原理 ,对利用水力喷砂射孔技术切割套管和近井地层岩石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水力喷砂射孔地面模拟实验 ,并在胜利油田现场进行了施工工艺设计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 ,在压力为 2 3~ 2 4MPa的条件下 ,水力喷砂射孔能有效地穿透套管并在天然砂岩上射出直径 30mm以上、深达 780mm的孔眼 ,现场试验证实水力喷砂射孔油井增产效果明显。水力喷砂射孔增产的机理主要是解除近井地带污染 ,松弛密实圈 ,避免炮弹射孔的压实污染 ,增加地层渗透率并扩展油流通道。  相似文献   

6.
对油井打完以后的环形区域渗透率低于环形区域外岩层渗透率,也即低于岩层原始渗透率的原因以及应力的重新分布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由于应力的变化对渗透率变化和对油井产量的影响。同时也对油井割缝后的应力重新分布和渗透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磨料射流割缝后增产、增注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油井中磨料射流割缝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油田油井中磨料射流割缝的机理,阐明了磨料射流割缝时流体在缝隙中流动的状态,讨论了水力喷砂割缝时射流流动情况,认为在套管中对套管割缝时系自由淹没射流,说明了油井中磨料射流割缝是三面附壁复合射流的原理,解释了不同材料在高压水射流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和为什么淹没磨料射流在压力很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将靶距为1000mm以外的5mm钢板击穿。  相似文献   

8.
张振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5):1127-1130,1134
短半径径向水力喷射是最近几年在国际上刚刚兴起的一种油层改造从而增产增注的新技术,对于提高油层的导流能力,改善纵向上和平面上的油层动用状况有着显著的作用。增产增注原理有两个方面:一是穿透污染带沟通井筒与剩余油富集区;二是形成类似与水平井的作用。本文通过论述此项技术在非均质油藏先导性应用情况,讨论了增产机理、施工过程、先导区油井实施情况及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煤体水力割缝中瓦斯突出现象实验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室内1:1大煤样水力割缝抽放瓦斯的实验研究,揭示了水力割缝过程中煤与瓦斯突出现象,依据煤体特性、应力状态、应力水平、水射流压力、瓦斯压力等实验结果,并结合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水力割缝中煤与瓦斯的突出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孤南131断块油藏的采收率,在加强油藏精细研究、深化油藏认识、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复合解堵工艺、水力割缝技术、完善注采井网、优化生产参数等进行调整挖潜.经矿场实验后,水驱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采收率由24.8%提高到29.0%.该油田的成功经验对类似油田的后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脉冲磁场对高速钢刀具材料微观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脉冲磁场对W9Mo3Cr4V高速钢刀具材料微观硬度的影响规律. 利用自行构建的磁处理试验平台对高速钢试样进行定向脉冲磁化处理. 研究不同的脉冲磁场强度、磁场频率和磁化时间对高速钢材料微观硬度的影响规律,通过观察高速钢材料金相组织,分析脉冲磁场作用下高速钢材料的微观组织变化机制. 试验结果表明,在选择合适的脉冲磁化工艺参数条件下,高速钢材料的微观硬度能够明显提高. 脉冲磁场作用促使金属材料中一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化为硬而脆的马氏体,使马氏体含量升高,材料组织变得均匀.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微小型压电发电机的发电性能,设计了一种悬臂梁式的柔性风力发电机,通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柔性悬臂梁振子的结构类型和结构尺寸对发电机输出电压的影响规律. 研究发现,合理选择压电振子的长、宽以及基底厚度,使压电振子在给定风速下产生共振将有助于提高发电机的发电能力. 在0~50 m/s的风速范围内,对不同结构尺寸的柔性压电发电机的发电能力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压电振子能够发生共振的前提下,基底的厚度对发电性能的影响不大,而振子的长度及宽度对压电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影响较大,且输出电压不随振子尺寸单调递增;在其他参数均为定值的前提下,压电振子的最优长度为40 mm,最优宽度为11.3 mm.   相似文献   

13.
涂层技术是改善高速钢刀具切削性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用磁控溅射离子镀CrAlTiN涂层M2高速钢麻花钻,在干式切削条件下对三种不同强度和硬度材料进行钻削试验,结果表明M2高速钢麻花钻经CrAlTiN涂层后,使用寿命显著提高。但随着被加工材料强度和硬度的提高,钻头寿命提高幅度下降,尤其是钻头重磨后下降幅度更大。因此要充分发挥涂层的作用,必须合理地选择高速钢基体和刀具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14.
随机减量法识别轮对系统模态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述了运用随机减量法获取自由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模态参数的提取方法,选择机车车辆轮对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机车车辆轮对横向振动响应中得到自由响应,并应用最小二乘法从自由响应数据中提取出模态参数,最后分析了影响轮对系统随机减量法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别利用分形理论和电子自旋波角分布场理论研究了磁性超微粒的超顺磁化特性,并且导出了两个理论公式.理论计算模拟得到的超微粒磁化曲线与Shunji bandon等人实验测得的磁化曲线相符合,有效地解释了超微粒与块状材料之间磁化特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齿啮输出谐波传动柔轮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根据板壳理论推导了齿啮式谐波传动柔轮中面的变形方程,得到了波发生器作用下柔轮的波发生器端与齿啮输出端之间的变形关系曲线,据此设计的谐波齿轮齿啮参数既不会产生齿廓干涉又不会使传动侧隙过大。并用实例验证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的结果对齿啮式输出谐波传动的啮合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世界与我国铅锌产量和消费量的详细调查,采用混沌理论重构相空间预测方法,对世界与我国铅锌生产和消费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世界与我国铅锌产量和消费量的演化均存在混沌现象,且锌金属产量和消费量演化的分形维数比铅金属高,说明锌市场变化比铅市场复杂.预测结果显示,2010年以后世界铅锌产量小于消费量,市场将出现短缺,且锌金属短缺程度比铅金属严重;我国铅金属将出现过剩,而且越来越严重,锌金属产消基本平衡.此外,探讨了我国铅锌原料供需矛盾.研究结论为:我国铅精矿将出现严重的短缺,锌精矿短缺程度比铅工业略好,但资源短缺将会长期存在.针对我国铅金属生产严重过剩,同时铅精矿严重不足的局面,提出了重点对我国铅工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华丹 《科技信息》2007,(36):261-262
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也面临很多问题,例如:听力课时不足,教师对听力教学方法缺乏研究。语言学家Swain的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理论,指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有助于改革传统的听力,并提出了两种适合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特点的语言输出形式:口头语言输出和书面语言输出,为改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研制出的复配稳泡剂泡沫体系,在80℃下开展了高盐对泡沫体系的稳定性和表观粘度影响的研究,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含盐、含盐度为7.08×104mg/L和20.30×104mg/L的泡沫的微观结构,试图找到高盐增效性的作用机理;运用HAAKE流变仪研究了高矿化度泡沫体系的粘弹性。实验结果显示:泡沫体系具有高盐增强泡沫体系的稳定性和表观粘度的效应,同时,该泡沫体系还存在一个最佳抗盐度;扫描电镜显示高浓度盐、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之间形成了高强度的复合膜,从而增加了泡沫的稳定性;泡沫体系具有很好的粘弹性。首次对泡沫体系的高盐增效性进行了研究,丰富了泡沫体系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A class of two-heat-reservoir heat engine model with heat leakage,finite heat capacity high-temperature source and infinite heat capacity low-temperature heat sink,is researched with the finite-time thermodynamic theory and the entransy theory.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based on the minimum entropy generation and the maximum entransy loss under the given cycle is searched,which are compared with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based on the maximum output work,and all the heat transfer in the model is assumed to obey the Newton’s law.The results show that,for the infinite heat capacity high-temperature source,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does not change whether heat leakage exists or not;however,for the finite hightemperature reservoir,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is different among which based on the minimum entropy generation,the maximum entransy loss,and the maximum output work when the heat leakage exi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