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Z25-1油田沙二段储层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水驱采收率偏低。通过分析气水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在物模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N2水交替注入实现BZ25-1油田沙二段储层的挖潜控水。实验结果表明,N2水交替注入采收率较单纯水驱采收率提高3.63%。受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影响,注入水主要进入高渗透层驱油,并很快从高渗透层突破且含水上升快。注N2综合采收率较水驱略低,主要是N2从高渗透层突破后,降低了低渗透层的驱油效率。N2水交替驱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流度比,降低渗透率非均质性带来的影响,增加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2.
洼38块东二段为薄层边水普通稠油油藏,地质储量1076×104t。油藏含油饱和度低、含水高,长期处于低速开采状态。自2006年以来,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平井提液增油思路,在2、3、4、7小层开展水平井二次开发试验,部署水平井14口,截至目前完钻并投产水平井13口,累产油50051t,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实践证明,水平井提液增油适合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3.
气井控制储量计算方法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牛地气田属低渗透封闭气藏,且储层非均质性强,单井控制储量计算难度大。在理论研究、方法学习和现场验证的基础上,总结了利用动态监测资料计算单井控制储量的方法,包括压降法、流压法和压力历史拟合分析法。单井控制储量的计算为气井的合理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流线数值模拟研究高含水后期油田的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剩余油分布研究是高含水期油田的难点问题。以济阳拗陷孤东七区西馆陶组Ng6~(3+4)层高含水开发实验区块为例,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小网格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及参数模型;通过试验区储量、压力、含水率和单井含水拟合,85%的单井历史拟合误差5%。采用流线数值模拟技术显示出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流体推进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模式,得出:(1)流线显示目前地下储层形成大孔道高渗带,流体基本沿高渗带运移,驱油效率明显降低。(2)目标油层组剩余油分布明显受到沉积相、沉积韵律、层内非均质、生产井网等因素的控制;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微构造高点、层内低渗透区及注采不完善区,纵向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主力厚油层的顶部。  相似文献   

5.
玛湖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已发现三级地质储量超10×108t,是新疆油田公司油气上产最现实的主战场.针对开发前期存在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量丰度低、效益建产难等开发难题,通过创新运用非常规储层改造理念,推行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办法,开展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地面地下一体化、技术经济一体化、试验建产一体化联合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容积法是计算油气地质储量的基本方法之一。但是,容积法计算油气地质储量的参数选值,习惯用大平均值、大面积计算,这不仅精度难保证,而且不能表达非均质性储层特性;不能适应当代测井新技术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当前油藏工程对地质参数高精度的要求。 通过对非均质油气藏地质特点的研究,我们提出用单元体积法计算油气地质储量,并用其结果编制油气储量分布图。计算结果不仅可得到一个总的储量数据,而且可以表示出油气藏范围内油气地质储量的分布情况,这在油气层非均质性研究、油气工业勘探、开发布井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 笔者等用这种计算方法和表示法,实际计算了某油气田凝析气顶的油气储量,其结果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西江A油田是一个多油藏油田,已投入开发四年多.目前油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评价K34油藏的原油原始地质储量;二是主力油藏的水淹状况及油田开发潜力.笔者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手段,运用饱和度函数标定技术及油藏含水饱和度拟合技术精确建立了油藏模型;在历史拟合基础上,通过对油水运动规律的分析,对K34油藏的原始地质储量及各油藏动用状况及潜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以非均质油藏岩心和试油资料为基础,对测井地质资料进行处理, 求取了油藏含油面积、油层有效厚度、孔隙度及原始油、剩余油饱和度等储量参数。本文旨在探索,以工作站为平台,以多学科工作组为组织方式,充分利用地震-测井反演技术描述非均质性,并采用容积法进行非均质油藏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9.
针对尕斯油田N21油藏南区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从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层间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层间隔层分布较为稳定,各油组砂层发育情况差别不大.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并且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韵律模式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按照非均质性的强弱,沉积微相依次为: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间湾、远砂坝.统计了平面上不同微相砂体的几何形状,并且采用流动单元法综合评价储层的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充分应用长6油藏的静动态资料,通过油藏开发地质的综合研究,分析影响单井、剖面和平面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地质要素及其耦合作用,以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五里湾油田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地质因素,为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油藏开发效果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认为,影响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包括微构造、储层砂体横向尖灭和储层非均质性,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长6油藏剩余油总体分散、局部富集的空间分布结构。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主控地质因素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油藏剩余油空间分布规律的预测,为油藏开发调整方案的制定、实现油藏的稳油控水、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为手段,通过精细地质研究和油藏工程研究,对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平面矛盾突出的高含水区块拟开展规模实施凝胶微球调驱进行可行性论证,在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编制出油藏工程方案。该方案研究工作精细、可靠,并充分结合了现场动态实际情况,因此方案设计科学合理,且可操作性强,为矿场实施奠定了坚实地理论和方案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期注水开发和层间非均质性影响,高含水期油藏各小层层间压力结构差异严重,掌握差异状况是合理调整的重要依据。针对现场分层测压资料少,单层压力资料获取困难的情况,应用渗流力学原理建立了高含水期地层层间压力结构差异量化数学模型,模型的关键参数可以通过生产数据计算获得。枣园油田的实例验证表明,高含水油藏层间压力存在明显差异,该方法能够确定各小层的压力差异状况。量化计算结果和实测资料相接近,有利于认清开发矛盾,为合理调整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靖安油田杨66区延91油层亚组石油稳产困难,开发难度大,小层之间储层特征差异比较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储层非均质性密切相关.通过岩心观察及测试、测井资料统计及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延91油层亚组的延911和延912这2个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延912储层变异系数、级差、夹层频率及分层系数均较高,且...  相似文献   

14.
尕斯油田N2^1油藏南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尕斯油田N2^1油藏南区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从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层间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层间隔层分布较为稳定,各油组砂层发育情况差别不大.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并且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韵律模式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按照非均质性的强弱,沉积微相依次为: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间湾、远砂坝.统计了平面上不同微相砂体的几何形状,并且采用流动单元法综合评价储层的平面羼布特I正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斯坦CB油田具有埋藏浅、胶结疏松、地下原油黏度大、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高孔高渗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后,地层非均质性加剧、注水波及效率低、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油水关系日趋复杂,开发效果亟待改善。开展聚合物驱试验的目的是通过优选适合CB油田特征的抗盐聚合物体系,实现封堵高渗流通道、改善吸水剖面、增大水驱波及体积,达到深度调驱、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在油田4个井组应用聚合物复合弱凝胶实施聚合物驱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复合弱凝胶有较强的适应性,注聚施工后井组平均日产油量增加了21. 7 t,平均含水下降了7. 7%,降水增油效果显著,累计增油超过2×104t。建议在该油田针对不同区块的地质油藏特点精选注聚井组,通过推广应用逐步扩大注聚规模、形成集中效应,不断提升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火山岩储层是天然气开发的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自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发现以来,徐深气田已提交2217×108 m3探明地质储量.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由于火山多期喷发,造成岩相变化快、物性变化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以Ⅱ、Ⅲ类储层为主,气藏含边底水,直井单井产量低,气藏高效开发难度大.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开展火山岩气藏开发评价研究,在火山岩岩性岩相识别、储层预测、地质建模及水平井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初步形成了火山岩气藏开发地质评价技术,为火山岩气藏经济高效开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应用这些技术,目前,在徐深气田火山岩气藏已建成产能13×108 m3/a,该方法和技术对类似的火山岩气藏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滩坝相低渗透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与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运用岩心分析、测井、生产测试等静态和动态资料,从多层次、多角度逐级揭示了平方王油田沙四中滩坝沉积特点。从层内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平面非均质这三类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入手,探讨了滩坝相低渗透油藏储层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地质特征及其对水驱油开发和剩余油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层间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层厚度及垂向的剩余油分布;平面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面积和平面剩  相似文献   

18.
层间非均质性致密气藏多层合采产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优质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我国未来天然气产量的增长点将主要依赖致密气藏的开发。靖边气田作为一个典型的低孔、低渗、低丰度致密岩性构造气藏,层间非均质性强,难动用地质储量所占比例大。目前气田低产低效井数增多、稳产能力弱,层间储量动用程度差异大,整个区块开发效率低。在分析靖边气田层间非均质性及气藏产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不考虑层间窜流和考虑层间窜流的多层致密气藏渗流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式下分层产量变化规律。研究了地层系数、储容系数及层间半透壁率对产气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整个气田经济、高效、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同类气田的增产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用岩心分析、测井、生产测试等静态和动态资料,从多层次、多角度逐级揭示了平方王油田沙四中滩坝沉积特点。从层内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平面非均质这三类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入手,探讨了滩坝相低渗透油藏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地质特征及其对水驱油开发和剩余油形成、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层间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层厚度及垂向的剩余油分布;平面非均质和层内非均质主要控制了油层的水淹面积和平面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20.
 针对超低渗透油藏普遍发育微裂缝、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开展了裂缝型岩心的制作和不同组合方式下的超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开采的物理模拟实验。基质与裂缝型岩心并联水驱油实验模拟不同非均质性储层油藏产水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非均质储层含水上升曲线分为无水采油期、含水上升期和高含水上升期、高含水期4个阶段。含水上升规律主要受储层平均渗透率、渗透率级差、微裂缝发育特征和含水层能量的影响。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超低渗透油藏,应重点关注较高渗透率储层、水层和裂缝较发育储层的含水上升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