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由于经营不善,市值曾超过300亿美元的柯达公司跌价99%,被迫进入破产保护程序.柯达通过启动专利自救,但是其前景并不明朗.柯达公司的经验说明,对柯达这种温和的专利持有者,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企业打专利谈判的“太极拳”能避免经济损失.我国专利巨头更应当尽早兼职当“专利楚奥”,拓展专利业务收入,不能白白供养专利.  相似文献   

2.
2008年11月,欧洲专利技术上诉委员会(Technical Board of Appeal)裁定维持米利亚德基凶公司(Myriad Genetics Inc.)的EP699754号专利部分有效,修改后的该专利涉及“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诊断方法”。由此,该决议否决了欧洲专利局于2004年3月在首次异议程序里对EP699754专利的无效裁决。  相似文献   

3.
声音     
“在长达三年时间中,我们企图同索尼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之间的商谈没有能够达成一个关于专利许可方面的协议。” ——3月9日,柯达公司对外宣称,同索尼关于专利许可权方面的谈判破裂后,柯达已经向法院起诉索尼公司,并声称日本这家消费电子产品公司侵犯了它的关于数字照相方面的10项专利权。  相似文献   

4.
美国宝丽莱公司和日本托米公司联合研制出名为“小”的世界上最小型的照相机,据称这种相机深受女性欢迎.  相似文献   

5.
贺先青 《世界知识》2023,(19):30-31
<正>“南海仲裁案”是由美国幕后策划、菲律宾单方面挑起的一场政治闹剧。“南海仲裁案”所谓“裁决”于2016年7月出炉后,中国外交部立即发表声明强调,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所谓“裁决”出炉七年来,美国及个别国家持续利用它进行炒作,干扰中国海上维权,破坏中国国际形象,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关系,从未放弃利用“裁决”向中国施压的企图。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技》2002,(3):42
在癌症诊断和治疗方面享有世界声誉的居里研究所与法国其它17个基因研究实验室于2001年9月6日起发动了一场“攻击”美国迈里德基因工程公司的“战斗”。居里研究所在一项声明中说,他们将对2001年1月由慕尼黑欧洲专利事务所批准的“乳腺癌倾向测试欧洲专利”提出诉讼。注册这项专利的是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的迈里德基因工程公司。1994年8月以来,迈里德基因工程公司声称完成了4个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测序,并取得了4项美国专利。2001年的1月和5月,该公司测序所得的乳腺癌1号和2号基因在欧洲申请专利获得成功,使它在遗传性乳腺癌测试方面拥…  相似文献   

7.
美国地区法院法官托马斯·杰克逊近日作出裁决,认定微软公司违反了反垄断法。美国硅谷的人说,这是联邦政府和司法部给微软这头“巨兽”猛敲了一棒子。这一棒确实打得微软够呛。 杰克逊在43页的裁决书中写道:微软利用违反竞争原则的手段,保持在个人操作系统软件市场的垄断;微软意图垄断互联网浏览器软件市场,作出阻挠其他公司加入竞争的选择;微软把其互联网探索者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并售,是压抑创意计划的一部分。“法庭认为微软通过采取反竞争手段而巩固了其垄断势力”,微软于是有了通过反竟争行为维持垄断的罪名。裁决之后,杰克逊下一步将确定对微软的惩罚措施,这有可能包括严格限制微软的商业行为,甚至将微软分割为数家公司。这样,微软“巨兽”有可能面临四分五  相似文献   

8.
悉春山 《创新科技》2007,(10):52-53
因为向美国、欧洲以个人名义申请PCT专利,被称为"中国无碳复写纸显色剂之父"的专利发明人刘宗来,被所在的新乡瑞丰公司以"泄露企业技术秘密"为由告上法庭,并提出5200万元的"天价索赔",成为目前河南省知识产权诉讼标的最高的"专利第一案";同时,刘被公司单方"解除"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职务。曾经因成功"阻击"跨国公司垄断中国市场而名噪一时的河南新乡瑞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瑞丰公司),缘何陷入如此严重的"僵局"?  相似文献   

9.
柯达百年     
《世界博览》2012,(5):60-60
正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也因此叫响。  相似文献   

10.
汽车战、牛肉战、大米战未休,专利战又起。在目前美日贸易战事犹酣之际,美国出人意料地开辟了“第二战场”——与日本企业打起专利仗。一些美国公司声称,日本公司侵犯了它们的专利权,要求日本公司支付专利费,否则就将上诉法庭。目前日本公司已被迫付出了沉重代价,被指控的日本公司由于种种难言之隐,只好忍痛支付专利费以图息事宁人。美国:索赔攻势凶猛今年早些时候,日本美能达公司被迫同意支付1.27亿美元给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使一场围绕照相机自动调焦技术的专利权打了6年之久的官司得以了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08,(8):56-57
企业代表:"五年以上全球范围独占许可"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中外合资或者外商独资的高机关报技术企业,他在美国的总部有专利,但在上海的公司没有专利,而美国总部给他一个发明专利的五年许可协议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技》2013,(12):48-49
2013年10月30日,针对公州与美国交互数字公司(IDC)之间的官司,全球第二大通信供应商华为回应称,“我们对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称”广东高院”)的裁决表示欢迎。华为一直以来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也注重保护我们自身的知以产权。”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家美国公司,成立一年就上市了。主要做的事就是收保护费,竟然还获得了市场的追捧!给它交费的公司包括IBM、惠普、英特尔等等。究其原因,是这家公司针对专利市场上一批“恶魔”公司,提出了创新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四大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雷神公司、格鲁曼公司之间以及互联网领域的微软、Google、苹果、IBM等公司之间都存在着很强的竞争关系,甚至在一些业务上存在着市场冲突,但是,这些公司的大股东基本相同,基本受控于同一批美国家族。因此,在重大问题上,这些公司作为"共同股东"的机构投资者,能在发展专利防御基金、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共同受益。  相似文献   

15.
正7月13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公布四周年之际,发表《南海政策声明》。与2012年美国国务院发布的《南海政策声明》相比,新版声明除宣布美国要与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保持一致、督促中国执行裁决外,首次正式否认中国在南海的"断续线"主张,宣称中国对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几乎所有主张都"完全不合法","美国不承认中国对于靠近越南的万安滩、靠近马来西亚的南康暗沙、文莱专属经济区水  相似文献   

16.
历时两年多的一场涉外知识产权案件——金龙专利纠纷案,最终以被诉侵权的河南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芬兰奥托昆普公司支付近800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芬兰奥托同意出让其在北美和欧洲的市场作结。800万美元,既是河南金龙为跨国公司“专利狙击”支付的沉重代价,同时也换得了一张进入世界最大铜管消费市场的“通行证”,世界钢管制造业的市场格局由此而改变。这起纠纷留下了许多令人深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垃圾专利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义上,垃圾专利问题涉及专利的稳定性、相关性、有用性。例如,美国礼来公司用一项缺乏稳定性的专利阻挠其江苏的竞争对手进入相关市场长达5年。2005年,这项专利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在美国,每年都有大量缺乏稳定性的垃圾专利在诉讼程序中被全部或者部分宣告无效。目前,中国也有很多企业在美国被控专利侵权。实际上,多个案件明显属于恶意诉讼。这种在地域性和权利要求范围上明显缺乏法律基础的诉讼使用了与被控侵权行为缺乏相关性的专利,我们也可叫它垃圾专利。狭义上,垃圾专利主要指第一种,即缺乏稳定性的专利。我国…  相似文献   

18.
《科技促进发展》2010,6(7):92-92
因为加州大学不实施其专利,而主要寻求专利许可收入,美国《华尔街杂志》评选加州大学为美国最大的"专利海盗(patenttroll)"。这个专利海盗曾起诉Genentech公司专利侵权,和解后获得赔偿2亿美元;曾起诉孟山都公司,获得赔偿1.85亿美元;还曾起诉微软公司,获得和解赔偿金3000多万美元。目前,加州大学正联合杜邦公司、Konarka技术公司等起诉Plextronics公司专利侵权,被告的产品可望在未  相似文献   

19.
《科技促进发展》2010,6(7):99-100
我国上市公司对专利工作的重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缺乏专利保护的上市公司被证明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市公司缺乏专利保护对业绩增长极为不利。例如,福晶科技公司主导产品LBO产品的市场垄断权依靠"用三硼酸锂单晶体制造的非线性光学器件"专利。2006年7月11日,该专利的部分核心权利要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2008年3月19日,福晶科技顺利上市。  相似文献   

20.
“99元购买柯达相机”!新春伊始,柯达针对6万亿闲钱在手的中国百姓,继去年“9万9做老板”计划后发动的新一轮市场攻势。收购三家,买断三家,早在1998年中国政府就与柯达公司签定了被柯达首度执行官称为“破天荒的协议”。随着工厂峻工,生产线开动,12亿美元陆续到位,中国感光材料市场格局大变。在美国本土教训了对手的富士,在自家门口吃了暗亏,但其在全球超越柯达的脚步并未放慢。在柯达、富士两大强敌挤压之下,中国感光材料产业硕果仅存的乐凯将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