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执教的《泪珠与珍珠》曾在湖北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这节课的准备和执教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心理学教材中“注意品质”一节的知识结构及教学旨趣,强调知识和方法并重的教学处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创造源于兴趣,奇迹发于激情。时代的进步,事物的变迁,万物的起源,在于人类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发现。有位语言学家说过:“语言的学习其实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而习惯的养成兴趣是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积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久而久之,这种兴趣就会变成一种学习上的心理需要——习惯。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可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了。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鸬鹚》是一篇传统的经典课文,虽然人教版的教材中已经将其删掉,但其它版本的教材中还保留着这篇课文。一次外出听课时,听了一位教师教学《鸬鹚》一文时,心中总有着一种困惑,教学过程中是否一定要挖掘出文本中本来没有的“人文性”,然后渗透“人文性”的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晓晓老师今天举办了一次特殊的演讲大赛,专题是“热爱生命”,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述说自己知道的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并讲讲自己从热爱生命中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幼师歌唱教学的“回归”是指幼师歌唱教学要恢复幼师音乐教育的本来面貌,向幼儿歌唱教学回归。这是回首我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而提出的一种思考,其思路是以幼师教育为适应幼儿园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要求为能力线索,以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教学规律为实质线索而提出的。这一认识是否恰当,我们的课题探讨是否科学,望共同商榷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彭雯 《科技信息》2007,(17):208-208
经过多年的高中教学工作,笔者总结出有一条原则在语文教学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即让语文课“动”起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积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跳起来摘到苹果”,享受到自己独立思考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未来的教育人才应具备怎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素养 ,怎样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语文教学论》的教学实际 ,就如何引导学生建构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亚平 《科技知识动漫》2008,(3):126-126,4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还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方案旨在以现代情绪学为理论指导,依据小学三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教材特色,披文入境,抓住课文中的精美词句。引领学生“漫步”课文情境,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并通过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学习用总分结构形式去练习写作。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这篇课文虽然教了多遍,但随着学法、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反思以前的教学,深感欠意,美中不足。怎样才能弥补这点,在“活”“效”二字上用功呢?笔者偶然受到反弹琵琶的启发,将《孔乙己》的教学思路和策略作了如下整改。  相似文献   

11.
新的音乐课程理念,提倡综合、探究文化的营造;新的音乐课程要求学习者除掌握各项专业教学技能外,还应具有分析和使用中学音乐新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论课程中指导学习者获取分析、选择和组合新教材的科学方法,利用微格教学的实践活动形成专业技能的教学能力,是教学论课程策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不是不要预设,而是改进预设。把新课程的理念预设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去,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精心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展开,促进课堂有效生成。下面以《圆的认识》为例谈谈如何预设与些许感悟。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背景,杜甫的《石壕吏》语言浅显,学生没有太大的阅读障碍。这样可以充分运用“质疑一一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入作品所描写的艺术境界,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发生情感交流,从而对作品获得较为全面的感受。即在理解诗歌表层意蕴的基础上进而领悟和把握诗的深层意蕴(独特的审美意蕴)。通过质疑一一讨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4.
张克伟 《科技资讯》2011,(12):207-207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重要教学论思想,也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  相似文献   

15.
田野  孙鹏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3(4):75-77,83
提问与回答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对《大学英语》(全新版)的课文教学中,应该用交际法的教学原则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6.
17.
《数学分析》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数学分析》教学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其课程的结构特点和微积分中的哲学思想,并对《数学分析》的教学中,有关技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注重局部内容和教学整体性相互兼顾等问题作了可贵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8.
不少教学参考书对课文《我与地坛》的结尾句都有重点分析,我教了两次《我与地坛》,每次读它,也总是把蓄足了的悲痛在这一句话的引爆之下释放出来:泪禁不住往下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考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英语听力考查成了“焦点”。因为“听”这一环节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一大薄弱环节,很多同学能在笔试中考出好成绩,却在听力测试中不能如愿以偿。且英语的口语测试也在苏州被列入考试范围,这必将给考生带来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于是,如何有针对性、有实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便成了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但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长时间逐渐形成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它要求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外,还要吃透学生的“心”,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案,长期地循环往复地逐步调动起学生培养自身英语听说能力的积极性。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师,我想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反复阅读小说《窗边的小豆豆》第十章《尾巴》,根据小说中主人公一小豆豆的所见所闻,反省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是否也应该像小林宗作校长以及巴学园的老师们一样这么做,如此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所以,在新教育理念下我们要提倡师生关系应该平等和谐,相互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