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依据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探讨模糊限制语在美国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的人际功能。通过对小说情态资源的研究,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权势关系,有助于对小说人物形象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的自然景物描写有着极强的功能作用。它起到了衬托世景和人物心境的作用 ,在框定小说情感基调、推进小说情节发展、激活小说结构等方面都显示出非凡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英国著名女作家萨拉·沃特斯以历史小说创作见长,其对服饰的描写又可称得上是其历史小说创作的匠心之所在。通过对沃特斯小说中服饰描写的分析,以把握服饰在表征人物社会地位,体现人物生存状况,传达缅怀过去、表达情感的人物心理状态等三方面的言说功能。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的小说以丰富多样而又极具意味的物象参与故事叙事,这在她的短篇名作《第一炉香》中颇为显著。该小说以人物服装作为推动叙事进程的纽带之物加以叙写;仙人掌、金刚石手镯等日常生活物件具有明显的象征人物内心变化的意味;月亮、住宅则预示人物的悲剧命运。不同的物象所具有的不同的叙事功能,形成了张爱玲小说显著的物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5.
根据话轮转换和交际角色转换理论分析了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人物权势角色关系及其转换,通过对小说中人物话轮转换、会话策略和副语言特征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小说语篇中人物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权势关系.  相似文献   

6.
历年来对孙犁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研究的成果颇丰,但在现有研究中,杨卯儿这个“小人物”以及通过他而延伸出去的“次要人物群像”一直被学界忽略。其实,次要人物在小说叙事功能和审美意蕴方面蕴含着作者的巨大心力,对小说叙事维度的扩充和作家创作动机的呈现也大有裨益。对次要人物进行重新把握和阐释,不但可以体味《铁木前传》叙事的“芜杂性”,而且可以感受孙犁在叙事罅隙中对个人生命体验的思索与叩问。  相似文献   

7.
褚殷超 《科技信息》2009,(29):159-159
作为环境、人物和情节的构成成分而存在的小说意象,其首要功能是基础性叙事,而小说意象“意”与“象”之间的相似性、互喻性,小说意象的象征意蕴又进一步深化了叙事内涵。小说中。意象的建构功能是统摄作品整体结构,而对应式意象成为文本多线并行中的穿珠之线、辐射点。小说意象在美感上的主要功能是增强抒情性,调控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8.
三角恋爱模式除了文化和类型学上的意义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其在叙事方面的功能。从三角恋爱模式中人物的功能类型、在叙事结构中的功能以及对叙事视角的影响和制约方面,张资平三角恋爱小说模式都有所开拓。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转型或变异在深层次上制约着中国现代小说人物话语的形态,以虚假个人声音为内容的衍生个人话语在中国现代小说的“撕破”策略中拓展了人物话语的叙事功能。衍生个人话语所具有的可以导致在语言传播与交流过程中所指与能指错位的掩饰、代偿、命名和康复等功能,揭示了无意识文化模式的某种机制。  相似文献   

10.
小说《绿化树》中的民歌具有心理叙事的功能,这种方式具有特殊性:既具有“独白“的形式,又超越了“独白“的功能;既是人物(歌者)的话语,又可视为游离子话语之外的歌词.同时,小说中对民歌的“品评“也成了心理叙事的特殊方式.此外,小说中的“文人“诗歌是一种“内心独白“,与民歌相辅互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框架,对美国作家詹姆士·瑟伯的短篇小说《梦里乾坤》中的态度意义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小说中作者如何运用体现态度意义的语言来表现主人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评价和周围人物对他的评价,以至达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主题的作用,以此来加深读者对人物和小说的理解。本文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对此短篇小说的评价性语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孟丽君  续瑞强 《科技信息》2010,(12):I0147-I0148
人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之一,它在文体学研究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本文以《呼啸山庄》中凯瑟琳与纳莉的对话为例,笔者在功能语法人际功能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对语气、情态两个方面的分析,尝试着分析小说文本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小说空间中,人物形象占据着最为突出的地位、如果一篇(或一部)小说中没有人物的行动、语言和情态存在,那么作品也就没有任何魅力.小说人物群体空间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他们是小说的核心,是最具有吸引力和美学价值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封神演义》中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他们有一个历史的形成过程,在小说中标示的意义也各有差异。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这些人物区分为《武王伐纣平话》原有的人物和《封神演义》新增的人物、封神榜上人物与未上榜人物、阐截二教人物与西方教主、神怪人物与非神怪人物等四种。通过四种区分,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讨论这些小说人物的特性,可以更好地把握《封神演义》的总体特征,有助于深化对该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孙亚超 《科技信息》2007,(24):220-220
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是美国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场景以及具有象征意义事物的分析和介绍来阐述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在这篇作品中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其中主要阐述具有象征意义的红字"A"、珍珠、颜色、刑台、玫瑰丛、流星和树林,以及它们在小说中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思考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并对它的功能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耐人寻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的价值,主要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环境中来展示其社会性必然性,用次要人物来烘托暗示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以达到形象的真实性深刻性。本文以鲁迅小说中的阿Q、祥林嫂等为例,对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了小说学习的内容。小说主要从人物的神态情感等各个方面进行描绘,笔者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描绘以及小说故事情节的变化进行自身情感变化的描绘,通过小说人物的描绘为其赋予自身的情感变化。但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处在一个需要提升的阶段,导致在进行小说阅读理解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更好地进行小说情节变化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分析,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小学阅读理解时只是单纯地进行小说内容的阅读,并没有进行深刻的理解。在初中小说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情境变化中进行故事情节的学习理解。通过情境教学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小说阅读理解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小说故事的理解能力。通过进行情境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小说阅读理解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哈代小说中人物居无定所,心灵也一直游离在反抗与顺从之间,是"漂泊"中的小人物。哈代巧妙地运用时间和空间,使人物的"漂泊"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从而增强了人物漂泊的悲剧性。因此,从叙述时空的角度来解读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漂泊",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哈代小说。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是中国文学界中典型女性作家的代表,由于长期在海外生活,她的生活经历比较复杂,其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与主流女性创作思潮有一定的距离,她在小说中表现了女性情感的细腻以及敏锐,塑造出很多性格比较鲜明的女性形象。严歌苓小说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针对边缘人物女性的命运描写,着重描述的就是女性边缘人物。基于此,该文主要对严歌苓小说中女性边缘形象展开分析,深入地理解严歌苓小说的创作特点,揭示出严歌苓小说里边缘女性人物的命运情感。  相似文献   

20.
顾益萍 《科技信息》2011,(24):391-391
《继承的遗失》从根本上说是一部关于人物之间关系的小说。本文通过对这部小说的中心人物Jemubhai和周边人物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分析,试图回答在后殖民时期和全球化浪潮中,人们遗失的究竟为何物。基于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的分析,本文归纳出死亡和疏离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