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自由心证主义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证据制度,自然具有其合理的制度内核,即法官依据良心、经验、逻辑在自由心证的基础上展开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形成内心确信。与法定证据制度对于证据的审核认定作出种种规则性操作模式规定相比,古典自由心证主义体现了对于法官的信任以及对于人之理性的追求。但同时,古典自由心证主义也具有诸多弊端,比如滥用自由裁量权、诉讼迟延以及裁判突袭等等,故又需要法定证据制度来加以化解中合。准此,当不得采非此即彼的证据制度规定,而应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实现自由心证主义与法定证据制度之统一。  相似文献   

2.
自由心证原则与证据裁判原则是一对看似矛盾实际上却可以相互补充的原则。本文通过对自由心证原则与证据裁判原则关系的研究,探析法官内心确信与采纳证据证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民事诉讼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法官在遇到证据不够充分、事实难以认定时更愿意直接适用证据规则,而不愿尝试适用自由心证制度。然而,多数现代国家认为自由心证制度是最好的证据制度,即法官应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排除外界干扰,基于自身内心的理性和良心对案件进行事实认定,将追求客观真实作为其终极目标,只有在追求客观真实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才退而求其次选择法律真实,适用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在经过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后,发展为自由心证制度并沿用至今.本文从刑事诉讼角度出发,结合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与其司法解释的出台,通过分析中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适用过程中的局限性及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探讨自由心证制度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中适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正确运用刑事证据,是司法实践的重要内容。因此,明确运用刑事证据的指导思想,掌握运用刑事证据的具体原则和步骤,才能把握法定证据和常见刑事案件的证据特点,才能在司法实践中充分认识并发挥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法定证据制度存在缺陷 ,因为它有时会束缚法官的正确判断力 ,还会导致诉讼参加人以不法方式取得证据或作伪证 .自由心证恰恰可以弥补法定证据制度的不足 .而且 ,自由心证制度是与公开审判、口头辩论、交叉提问等极为生动的诉讼原则和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我国法院审判方式改革至今未得到根本改观 ,症结就在于上述原则、方式未得到真正运用 .自由心证在我国目前虽无法定地位 ,但审判实践中却经常用到 .可以用由最高法院公布案例的方式将正确运用自由心证的作法予以认可 ,继之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有条件地推广 ,最后修改诉讼法以确立其地位  相似文献   

7.
从其制度渊源与发展的角度展开,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进行理性的再认识 ,分析了把该制度引入我国证据制度的可能性,并为适用该制度提出了初步原则 。  相似文献   

8.
一部司法诉讼史的核心就是对证据的运用史,从非理性司法证明方式的"神明裁判"的证据制度到理性司法证明方式的"法定"、"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无不表现出证据的客观真实与主观信息能量的两个维度。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主题是在具体的有法律价值需求的司法环境进行案件审判,故在搜寻,运用证据具便有了客观真实信息和主体的能量,这样在诉讼活动中的证据属性便天然具有了作为证据内部特征的客观的信息和作为证据外部特征的主体的能量。即认为证据的根本属性是客观信息和主体能量的结合体,这便是证据根本属性两个维度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诉讼是一种逆向的认知过程,受制于时空的局限,裁判者只能依靠证据来认定案件事实,进而适用法律裁断纠纷。作为裁判基础的诉讼证据,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大属性,证据规则乃至现代证据法即建立在这两个属性之上。我国现行的证据规则简单笼统,粗疏而不具可操作性,缺乏体系性,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精细化司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诉讼的“印证证明模式”下的自由心证以追求案件真相为价值取向,立法制定了较高的证明标准。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发现案件真相,保护被告人的权益。在探讨自由心证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据制度的实际情况,建议对我国的自由心证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1.
论证据裁判主义与我国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裁判主义与证明模式、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等的发达与否存在很大关系。在当今时代 ,一国要完善诉讼证据制度 ,在很大程度上必须着眼于证据裁判主义  相似文献   

12.
追溯诉讼中证据裁判运用的历史,考察证据裁判主义确立应具备的条件,有助于澄清人们对证据裁判与证 据裁判主义的模糊认识;阐述证据裁判主义的应有内涵,有助于突出办案法官的应有职能,明晰证据裁判主义与程 序正义的内在联系;我国立法确立证据裁判主义突出意义在于保护被追诉者,充分发挥办案法官职能及增强裁判 的权威。  相似文献   

13.
民事认证就是法庭审查判断民事证据材料能否成为证据的过程.本文从分析民事认证的概念入手,简析了民事认证制度的历史发展,并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的认证制度总结为"证据能力判断上的法定证据制度,证明力判断上的有限心证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证据依其表现形式划分为七种。对这一种类划分,笔者认为理论根据不足,划分不科学。笔者主张,以证据的案件事实信息理论为基础来重新构建刑事诉讼证据种类制度,将证据分为物证与人证两大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发展,鉴定结论运用科学技术影响诉讼中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着科学性与非科学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并存的特性,因此对鉴定结论证据能力进行系统的规制以发挥证据能力守门功能,保障证明的真实性和证明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具有人权保障、国家责任、控辩对等和国家刑事政策方面的依据,它是解决刑法中事实不明时的裁判规则,它有别于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和择一认定原则,具有实体法和程序法两方面的性质.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在有根据的合理怀疑和控诉方履行举证责任后案件事实仍真伪不明的前提下,在判断犯罪是否成立,处断犯罪的罪数,断定犯罪的效果、追诉时效以及法律解释存疑时有其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安全案件审判阶段,对于案件推理依据“排除合理怀疑”标准认定案件事实,是在无罪推定原则下判定嫌疑人是否有罪的关键前提。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存在定量化不足的问题。该研究应用链式规则和Bayes推理方法,深入解析“排除合理怀疑”标准,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提出主张合理性的判断规则和证据解释的链式规则;定义解释间的独立性,提出证据的独立划分方法以判断主张能否合理解释证据,构建面向该标准的案件推理模型。将构建的案件推理模型应用于车辆冲撞案和故意杀人案2类频发的刑事案件,对控辩双方提出的主张进行模型推理分析,并对比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案件事实,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达到“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与未达到“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案件,所提出的模型均能够协助认定案件事实,并给出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实质上是以庭审实质化为核心,以证据为关键的诉讼制度改革。罪刑法定原则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改革的法理基础。公诉工作应当围绕证据中心,对侦查引导、协作与监督并重;严格全面审查证据,落实起诉裁量权;庭审中,实现公诉与辩护对抗、法官中立的三角诉讼模式,落实各项证据规则,为庭审有序举证、质证和辩论创造条件,促进庭审实质化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首次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引入行政诉讼,对于人民法院从行政诉讼证据学的角度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以及对指导行政主体在行政程序中依法收集和运用行政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1 "以事实为依据"原则的权威是建立在缺乏理性分析的信念之上。2 "案件事实"在司法领域和诉讼领域过程中是已经虚无化的存在。3 司法实践中实行的是"以证据为根据"的原则,但是,证据同"事实"本体有原则的区别。4 "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是阻碍中国证据规则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