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德彝是近代中国较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职业外交官.作为驻外使节旅居欧洲期间,对近代西方外交制度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对其认同接受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西方近代外交制度的各个方面,从而为中国传统外交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和观念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晚清外交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张德彝是近代中国较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职业外交官。作为驻外使节旅居欧洲期间,对近代西方外交制度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对其认同接受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西方近代外交制度的各个方面,从而为中国传统外交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论和观念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晚清外交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晚清外交进程中,李鸿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与各国不断开展的外交过程中,李鸿章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政略,被后人形容为"水鸟外交"。李鸿章用其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力求达到均势制衡的效果。该外交政略在其前期的外交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后期的实践中,则逐渐走向了没落。李鸿章实施的"水鸟外交"政略能够反映出晚清外交的一些特征,同时也能折射出近代中国的一些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
自晚清以来,建立以民主自治替代封建专制、以分权体制替代集权体制的新型城市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无论是晚清政府或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都不得不将近代市制建设作为城市管理的目标。然而市制变迁要受更大的制度环境的约束,表现出渐进性、粘连性。市制的变异或逆流,亦反映了近代市政制度演进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近代西方市制要扎根于中国,还有待于政治理念和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在商业贸易危机的冲击下,催生了以“商战”思潮为核心的重商主义的复兴。影响所及,引发了近代中国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变迁,诸如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晚清政府的所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以及制度重构等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法律移植是法律近代化的有效途径,晚清旧法体制的困境与严重的滞后性决定了晚清法律移植的必要性。晚清法律移植作为中国近代法律移植的开端,初步建立了中国法律近代体系与法律原则,在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中起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晚清法律移植也遭遇了法的"本土资源"——中国法律传统的有力抵制,从而决定了晚清法律移植对中国法律近代化推动作用的有限性。近代法制的核心精神——法治,在近代中国并未能真正地建立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作为晚清外交官员,张荫桓对外交与内政的辨证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不仅内政影响外交,外交反过来也影响内政,他希望仿照西方改革中国的内政,在他的心目中,内政对外交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为此而付诸了很多实践,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力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作为“窃国大盗”已“盖棺定论”。他在中国政坛的崛起,一以编练北洋武力为后盾。二与他在晚清的外交生涯有关。他主持北京政府外交的理念和实践,对于民国时期的中国外交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9.
英国学者傅兰雅创办的<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第一份科学期刊,文章论述了其对中国晚清物理学在大众中的传播、物理学教育和近代物理科技期刊三个方面的影响,指出了<格致汇编>在普及科技知识和传播科学观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良 《当代地方科技》2010,(12):172-172
晚清时期是国内外矛盾错综复杂的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是中西文化互相碰撞时期。在内外交困列强环伺的威胁下,清政府不得不改变原有的"朝贡"外交体制,把外交专门化提上议事日程。借鉴西方的外交理念,促进近代外交转型。这是清政府主动学习西方,重新审视确定对外关系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近代司法理论是在晚清时期开始构建的.近代司法理论之所以在晚清时期开始出现,源自于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晚清时期构建的近代司法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司法主权理论、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理论、司法文明理论以及司法中立理论.该理论对晚清时期的司法改革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的失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禁烟失败,货币危机比战前更严重,迫使全国上下继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币制改革。时人纷纷主张"重钱贱银",推行大钱制度,恢复制钱,发行纸币,自铸银元,改铸铜元等。这些币制改革思想是近代中国币制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晚清货币的近代化进程,也加剧了晚清币制的紊乱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中日甲午战争在帝国主义侵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战后列强的经济扩张对中国社会经济带来极大危害,影响了晚清军队的近代化建设。同时甲午战争也使中国人痛定思痛,意识到仅学西方的船坚炮利而不及其余,是中国惨败于东方小邦日本的根本症结。以此为开端,晚期军队的近代化建设逐渐从技术层面深入到军事制度层面。  相似文献   

14.
军队近代化与晚清社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的军事压力和屡战屡败的屈辱,导致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倾斜,中国步入了以军事近代化为先导的社会转型之路。在这种社会转型中,军队作为社会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由传统走向近代,实现自身的近代化。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晚清军队近代化也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跪,还是不跪     
人们对晚清对外关系观察的视角,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权力和利益的层次,事实上,中西制度之差别,曾经导致中国传统外交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巨大危机。国内祭孔和祭祀祖先的礼仪以及朝贡体制之下的三拜九叩之礼仪均是中西交流的障碍。礼仪是中国传统社会立人、立国之本,也是国人最后的心理防线。此防线一破,传统体制可谓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6.
晚清西学东渐促进了西医东来的进程素。有近代社会史料宝库之美称的《点石斋画报》,以通俗易懂的图文展现了晚清西医东来以及民众医疗观念渐变等社会现象,揭示了西医逐渐立足中国并向中医的一统地位挑战,以及中医开始缓慢分化演进的历史现实,以社会大众的视角记录了近代中国在民众医疗卫生事业上的科学化与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淮军是继湘军后建立的清朝非经制兵,是继湘军之后晚清勇营的又一支重要武装,其制度基本仿照湘军,它的建立标志中国近代勇善兵制的发展和兴盛。在中国近代兵制史上,淮军既是湘军的继续发展,又是北洋新军的前身,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晚清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最先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是流通领域———商业和钱业,以及适应出口需要的丝茶生产和手工加工业。与此相适应,近代中国产生了洋行与买办。在其影响下,旧式商业也向新式商业转变,晚清商业开始逐渐走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在晚清历史上,鸦片这种物质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可以说它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近代史上若干重大事件都与它有着某种关联。在鸦片的身上浓缩了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子,通过对鸦片贸易与晚清中国市场开放问题的深入研究,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晚清历史的原貌。  相似文献   

20.
晚清社会思潮经历了从经世到维新再到立宪的演变进程。在这个纵向的演变进程当中,晚清的社会思想也在逐步的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也就是它的不断发展和转变影响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选择。晚清社会思潮对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启蒙知识分子的思想基础,陈独秀的启蒙思想与晚清社会思潮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