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云梯畲族乡是安徽省唯一的民族乡,畲族民歌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在安徽云梯畲族乡传承了百年,孕育了独特的闽皖调特色。安徽畲族民歌分为史歌、情歌、婚俗歌、叙事歌、哀歌等五种类型。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安徽畲族民歌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包括传承人群老龄化与断层、畲族语言应用氛围减弱和缺乏资金支持等。安徽畲族民歌的传承路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功能发挥、传承人引领示范、新媒体传播和文旅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2.
<正>宁德畲族民歌分布在福建宁德市所辖的七县二市及福州市的连江、罗源等地。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便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常以歌对话。宁德畲族民歌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按畲族的自然习惯和曲调的不同特点,可划分为福安调、焦城调、罗源调、连江调、福鼎调、霞浦调和古田调等。它的演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着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藏族歌手索郎旺姆和《星光大道》节目陕西原生态歌手阿宝的出现,逐渐让全国各族人民接触并感受到我国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原生态”热潮.本文客观评估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现状及其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作方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624-1626
近年来,伴随着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藏族歌手索郎旺姆和《星光大道》节目陕西原生态歌手阿宝的出现,逐渐让全国各族人民接触并感受到我国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原生态"热潮。本文客观评估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现状及其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继平 《科技信息》2011,(16):I0008-I0008
文中主要从原生态歌曲的历史渊源,皖西大别山部分民歌,霍山原生态歌曲是大别山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简单分析了部分原生态歌曲的演唱特点。我们要对原生态歌曲进行更细致地收集并加以改编,让当地世代人民永远传唱下去。  相似文献   

6.
原生态民歌在当今中国乐坛的兴起,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兴起不仅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丰富性,为当今乐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而且也使人们对民族音乐有了更为成熟的认识,增强了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自信心和保护意识。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原生态民歌兴起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建华安被誉为中国的“古畲之邦”,因它地处漳州西北、九龙江北溪中游,历史上鲜与外界互通有无,因而形成了完整的畲族文化生态系统,现今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风俗、信仰和艺术。从特殊的地缘视角管窥福建华安畲族民歌的时代意义和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三个方面。其作为非遗活态传承的主要内核,也为当今非遗民歌价值体系建构提供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正畲族小说歌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是畲族民间歌手们根据本民族牛活习俗、心理素质改编创作的独特文学样式。小说歌滥觞于清代,分叙事歌、小说歌、传统山歌和现代山歌四种类型,并按着这几种类别的产生演义着畲族的历史。其内容主要为歌手将汉族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为本民族山歌口头唱本和手抄唱本;后演变为在本民族流畅的英雄人物事迹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生活、心理、语言特点创作了诸如《高皇歌》《历期歌》《钟良弼》等,进而形成小说歌。  相似文献   

9.
从民歌、民俗与人的生存之关联入手,详细分析了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其实质是情感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人心灵的丰富性;其方法是采取“无为”的自然方式而非灌输概念;其途径则是将原生态民歌的学习与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相结合,以期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春雨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歌言是畲族文化发展的基石和灵魂。随着村寨空心化的加剧,畲族歌言文化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已被不断地消解或异化,文化生态链的良性运作机制断裂,村寨社会价值取向和村落治理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功能载体。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畲族歌言文化对于乡村治理、农民幸福感等均有深刻影响。应站在时代高度,从更深的文化建构层次上重新寻回曾经失落的"文化乡愁",实现畲族歌言传统文化功能的回归,对畲族歌言文化生态进行现代性建构,以助力畲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1.
山羊隔<祖公歌>等历史歌谣与畲族的历史源流、生活态度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赣东北畲族分布在闽赣交界偏远山区,保留着本民族年节、歌谣、游艺、婚丧习俗和图腾信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畲族独有的"招兵节"是畲族祖居地粤东凤凰山区硕果仅存的原生态传统节日。研究以凤凰山李工坑畲族村举行的"招兵节"中的"上屋奏表"仪式为背景,结合田野材料,对经书《上屋奏表套语》进行解读,认为"上屋奏表"具有化解和调和世俗矛盾的功能,但受到经济和环境条件所限,面临失传。  相似文献   

14.
荆州马山民歌是荆楚古歌遗风的一个典型代表,代表了江汉平原民歌的总体形态特征和音乐特色,在整个湖北民间音乐宝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山民歌的传承,与当地地理、生产、生活、民俗等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建国以来,马山民歌的传承和保护越来越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2006年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原生态唱法被单列出来进行比赛,原生态唱法从未受到过如此的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是文化安全的问题,在这其中包括民族文化传统的坚守和国家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在对原生态民歌和后现代民歌做出比较的基础上,从审美人类学角度,即运用人类学的实证方法从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交流、审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做出阐释。由此得出,在当代社会,民歌面临一个发展的新契机,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的现代需要在保存其人民性、民族性的基础上着重凸现民歌的现代美。  相似文献   

17.
畲族是福建地区最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畲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在长期的迁徙、散居中,形成了几类具有不同地域性特点的服饰样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州尔苏藏族民歌为研究对象,在田野采风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尔苏藏族民歌的结构、内容和艺术特点作了一些探讨。尔苏藏族民歌的结构多为一段体,每句有六、七、八个小节不等。内容以酒歌居多,还有其它反映人民生活的歌曲,诸如思念歌、打猎歌、出嫁歌等。艺术特点为音调悠长、潇洒豪放、节奏自由等,均具有藏民族特有的个性和风格,所不同的是尔苏藏族处在藏彝文化交叉带之上,音乐风格又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和2008年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原生态唱法组的比赛在带给人们众多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争论与思考。为了促进民族歌唱事业的发展,应该在高等音乐院校招收原生态唱法的学生,培养既有较为全面的文化知识和较宽的艺术视野、又有很好的原生态民歌演唱能力的全新原生态歌手,以促使我国民族歌唱事业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域民歌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有着鲜明民族特征,是瑰丽壮观的中华民族艺术之宝。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积极借鉴民歌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对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丰富音乐创作、借鉴"原生态"科学的发声方法弘扬民族声乐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