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21年首个工作日,《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正式发布,标志着上海打响了智慧城市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发令枪”.城市电子印章公共服务是上海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底座”,是上海在线新经济的“底盘”,在助推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解放日报:临近年关,"转型"议题在上海的份量日渐凸显,上海为一项"转型",亮相了一个新的领导小组。12月10日,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长龚正为双组长的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坚定性和紧迫感"。前一天,李强将沪上各区区委书记请到市委,进行一整天座谈。这场上、下半年各一次的区委书记座谈会上,"转型"同样是高频词。"转型"并非为转而转——本质上,"转型"是为了"升级"。  相似文献   

3.
<正>一直以来,思寒科技始终紧跟国家的政策号召,秉承着让城市清洁变得更简单的价值观,提升城市精细化度与智能化管理水平,创建更加美好的智慧城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数字化转型是各大企业必不可少的“课程”,数字化转型作为经济增长的坚实驱动力,随着“数字哨兵”成为“常态化防疫利器”,企业应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4.
重点从城市数字化转型内涵、城市功能空间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应用场景、城市数字化转型路径对策等方面,梳理了2022年城市数字化转型研究进展,进而提出未来城市数字化转型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顶层设计、系统协调、空间格局优化、影响效应、调控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上海市政府提出的全新发展目标.过去十年以来,上海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今城市数字化转型作为区别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新课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转什么?怎么转?为谁而转?  相似文献   

6.
《杭州科技》2010,(6):39-40
上海、深圳、天津、南京四市在“十二五”期间不约而同地将发展的眼光聚焦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两大关键任务上,与杭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方向较为一致。未来五年,将成为城市之间竞争创新、竞争转型的五年。  相似文献   

7.
城市信息化是上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根据规划,2007年上海将初步构筑“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与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一样,家庭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上海市鼓励广大市民、志愿者以及有关培训机构和企业参与“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帮助市民享受“数字化生活”,缩小城市内部的“数字差距”。  相似文献   

8.
如今,“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已成为上海和全国许多个城市“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发展目标。智慧城市是全球新型城市化和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交汇,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上海信息化》2023,(4):16-17
<正>3月22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暨2023年《上海信息化》理事会年会”在沪召开。论坛汇聚200多位数字化领域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及“数字中国”顶层规划,畅谈“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目标、路径及落地实践”。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月30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实施. 《纲要》指出,到2025年,上海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取得显著成果,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人...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数字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中国各领域建设。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亦在加速。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提到,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大数据时代,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教育行业,无论是从教育数据资源的整合与细分看,还是从对大数据的分析应用需求看,教育数据资源均呈现出体量大、种类多、时效性要求高等特征。在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1—2020年上市公司和地级市匹配数据,探讨了数字化影响碳减排成本的机制、效果及其带来的城市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结果表明,数字化通过碳减排成本对城市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特征。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对碳减排成本的影响,因能源需求结构、要素技术效率、绿色技术创新的共同作用而具有非线性。数字化初期,能源需求激增、要素技术效率下降抵消了绿色技术创新的正效应,碳减排成本上升;数字化中后期,随着能源需求结构优化、要素技术效率提升,碳减排成本下降。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国有和高能耗企业,非国有企业、低耗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较早降低了碳减排成本,提高了城市低碳全要素生产率;资源依赖度低、经济发达、规模较大、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城市,数字化对碳减排成本的抑制作用更强,城市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也因此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3.
城市数字化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涵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各个领域.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迭代,而是以大数据深度运用为驱动,倒逼城市管理手段、模式、理念深刻变革,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全面创新.那么,新基建如何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呢?  相似文献   

14.
张弘  赵莉 《华东科技》2002,(8):20-23
“城市信息化”这个新名词,最先出现在上海的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上;信息化的合作之桥,也由上海开始向纵深延展。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是由上海倡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的重要国际合作项目,今年第三届论坛的主题是:消除数字鸿沟——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 未来十年,亚洲四十亿人口中将有近百分之四十居住在城市,而超过五百万人的城市也会达到三十三个,信息化则是各个城市发展的主要课题之一。设在上海的论坛不单汇集城市信息化的理念和观点,更促进亚太城市间的数字化互动合作。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参与到这场城市信息化的交流中。今年的论坛上,一批资深政要、知名部长、专家和CEO们纷纷发表主题演讲,传递出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政府理应成为城市信息化的引导者;电子政务,将是一个城市在信息化时代递上的新名片。  相似文献   

15.
城市政府管理的革命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数字城市”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它融合多种高技术手段,对城市管理所需信息以数字化形成自动采集、交流和再现,客观上提高了政府管理的知识含量和技术水准。“数字城市”的建立,不仅推进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演化,而且将改造传统科层制的管理结构,对城市政府管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数字城市”为政府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驱动城市政府管理模式的再造,将重塑城市政府的管理权能,引发行政理念的重大转变。“数字城市”必将掀起城市政府管理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6.
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始于2003年北京东城区建设的“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2004年系统正式运行,2005年鉴于该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北京市委、国信办、中编办、科技部和建设部的高度评价,并被建设部确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城市提出建设“数码城市”的设想或规划。那么,什么叫“数码城市”呢? “数码城市”就是“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简单说就是把所有信息都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输入计算机存储和处理。数字化不仅是一种信息存储和处理技术,而且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21世纪将是数字化生存的世纪。从技术角度看,信息数字化具有抗干  相似文献   

18.
让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拥有“身份证”,这将在数月内变成现实。不过,要实现对城市的数字化管理,这只是深圳迈出的一小步。今年1月,深圳市《政府公报》刊发了《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这意味着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已正式启动。由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涉及多种领域、多个部门,数字城管的机制以及管理权力分配是时下迫在眉睫的问题。建设部力推数字化城管这项由深圳市财政局拨款5000万元、特区内四区各拨款1000万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是今年深圳市政府实施“城市管理年”的三大“重头戏”之一。据了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核…  相似文献   

19.
逛街不用携带钱包,购物仅凭人脸识别;高速缴费不需停车,“智慧交通”解决拥堵;将植有芯片的智能餐盘放入餐厅结算区,就能自动结账;将手机图片通过微信上传,即可随处打印照片;通过“智慧医疗”系统和市民健康档案,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自助预约挂号、查询诊疗信息;借助食品安全管理系统,普通市民也能追踪到蔬菜、水果及肉禽蛋奶的“前世今生”……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5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期间,一幅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蓝图徐徐展现在人们面前.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是上海“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而作为连续两年蝉联全国信息化发展水平排名第一的城市,上海可谓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百花齐放”的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20.
由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城市建设的热潮开始席卷全国,而智能城市的建设不能缺乏总体框架、更不能没有标准可依!各行业、各部门将如何把握自己的建设脉搏?明天的智能上海将从何处起步?本刊专访来自市交通、水务、电力、网上房地产、市政建设一线的五位领导及专家学者,呈现一个完整“智能上海”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