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给出用电化学反应和加成反应合成水溶性多羟基富勒烯衍生物褐色晶体的方法.通过研究分析其红外吸收谱、快原子轰击电离质谱和1H及13C核磁共振谱,发现该衍生物为富勒醇.该衍生物能在水中及空气中长时间稳定存在,在25℃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100mg/mL.  相似文献   

2.
以C60、苯胺、乙二胺为原料,选择适当的反应途径,制备了C60-芳胺衍生物,产物经红外吸收光谱、H质子核磁共振谱测定,推测了大致结构和反应机理.对其光致发光光谱的特性进行研究,并与C60发光光谱比较,室温下观测到峰值位于450nm附近较强的光致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3.
采用钠萘还原剂制备C60负一阶离子,计量易控制、方法简便,利用复分解反应首次全成了十六烷三甲基铵的C60盐,产物经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V-NIR)、红外光谱(IR)、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表征,研究了其电子顺磁共振谱(ESR)性质和被空气氧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60-PMMA复合膜,研究了该膜的红外吸收谱,发现复合膜的红外吸收光谱在C60特征峰(1 182 cm-1和1 428 cm-1)附近,相对PMMA有明显的"红移"宽化.理论上,采用Gaussian98计算方法,得到了C60分子和带有电荷的C60的红外振动频率.研究表明:复合膜的红外谱 "红移"宽化是C60与PMMA之间的电荷转移导致C60红外特征峰红移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钠萘作还原剂制备C60 负一价离子 ,计量易控制 ,方法简便 .利用复分解反应首次合成了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C60 盐 ,产物经紫外可见 近红外光谱 (V NIR)、红外光谱 (IR)、电喷雾电离质谱 (ESI MS)表征 ,研究了其电子顺磁共振谱 (ESR)性质和被空气氧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大量文献事实基础上,结合C60性质、合成等背景知识,着重评述了Si60簇及其衍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对其结构的计算模拟结果、Si团簇结构稳定化的方法、Si60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及Si团簇的制备方法,并通过与C60进行对比,得出一些规律,为Si60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用Ph3SnCl与NaO2C4H3S反应,合成了Ph3SnO2C4H3S,并进行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化合物的晶体是由孤立的分子所组成,四配位的锡原子呈畸变的四面体构型,配体噻吩环上的硫原子和锡原子之间存在弱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利用Brenner势和库仑作用势描述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模拟研究了He原子和C60分子碰撞以及生成He内生C60(即He@C60)的物理过程.通过改变He原子入射动能及C60不同位置入射的方法,得到He@C60形成的能量阈值.分析了He原子的入射动能对C60的能量传递.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制的专利设备成功地制备了全碳分子材料C60,分析了红外,拉曼光谱图,发现在527,576,1187,1430cm^-1处的4个C60的红外特性吸收峰,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吻合,由红外测试数值计算得出的力常数结果表明,C60内部原子间作用力的类型为C-C键和弱C=C键。  相似文献   

10.
对—步丁基—杯[8]芳烃对C60的分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甲苯溶液中对-步丁基-杯[8]芳与烃与C60的反应,合成了它们的1:1络合物,产物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确证,还采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究对-步丁基-杯[8]芳烃对C60的分子识别,^13C魔角固体核磁共振谱清楚地揭示出C60被包结在杯芳烃的疏水空腔中,^13C核磁共振静态谱表明被包在空腔中的C60分子于室温时仍在快速旋转,这说明C60分子与对-步丁基-杯[8]芳烃之间  相似文献   

11.
利用PRP-6树脂制备高纯度全反式番茄红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以番茄酱为原料,利用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PRP-6树脂)吸附并经梯度洗脱制备出高纯度番茄红素,经紫外、红外、质谱和核磁分析,确认制得的样品为全反式番茄红素,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样品纯度为99.8%。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甲苯溶液中对─叔丁基─杯[8]芳烃与C60的反应,合成了它们的1:1络合物.产物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确证.还采用固体13C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对─叔丁基─杯[8]芳烃对C60的分子识别.13C魔角固体核磁共振谱清楚地揭示出C60被包结在杯芳烃的疏水空腔中.13C核磁共振静态谱表明被包在空腔中的C60分子于室温时仍在快速旋转.这说明C60分子与对─叔丁基─杯[8]芳烃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势模型对惰性气体原子在C60分子内所形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惰性气体原子X的平衡位置及体系的稳定性,He,Ne和Ar原子的平衡位置在C60笼的中心,而Kr和Xe原子则在C60笼外比在其内部时体系更稳定,通过考察其附加原子半径大小,可以对附加原子与C60笼能否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提供预见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对C60表面同一五元环上三氮杂衍生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硝基的基团效应并不影响所涉及的C60衍生物的对称性。同时结合常温和变温核磁谱图以及类似结构衍生物的氢核磁谱图,对实验合成得到的C60衍生物的几何结构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15.
利用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分离得到了一种C60吡咯烷衍生物:2-(4-羟基苯基)[60]富勒烯吡咯烷,通过单因素方法,探讨了反应条件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并得到了较适宜反应条件:反应物摩尔比(C60:4-羟基苯甲醛:甘氨酸)为1∶4∶6,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8 h,此时产物的产率可达到53%(以消耗的C60计)。同时用UV-Vis、1H-NMR、FT-IR、MS等测试手段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利用差热分析仪测试了产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产物在一定温度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C60 与乙二胺改性的玻璃表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一种新的C60 自组装单层膜,在C60 自组装单层膜的基础上,将C60 与乙二胺反应制备了自组装双层和多层膜,并对其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LDITOFMS) 的测试结果表明,在乙二胺改性的玻璃表面上存在以化学键键合的C60自组装单层和多层膜,并且随着膜的层数增加,C60 与乙二胺的键合由一维线形结构向三维网状结构转变,光致发光研究表明,C60 自组装膜存在与C60 不同的光致发光峰,且发光峰强度和位置随C60 自组装膜层数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C60化学修饰的PMMA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萘钠引发的一步法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不同C60含量的C60化学修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60-PMMA),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GPC等方法研究了不同C60含量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利用^13C核磁共振谱^13C-NMR证明了C60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共价健合,并采用分步法合成C60-PMMA聚合物,初步探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具有二个叠氮基团的化合物A与C60反应,以氯苯为反应溶剂,回流5h后,溶液经柱色谱分离(硅胶,V甲苯/V环己烷=1)得到了C60双氮杂衍生物B。用紫外、红外、质谱、氢核磁等对衍生物B作了初步表征,并结合半经验AM1程序所做的能量计算,讨论并初步确定了衍生物B最有可能是两个极性一致、结构为双[6,5]开环氮杂桥轮烯结构化合物异构体的混合物 。  相似文献   

19.
以C60-脱氢枞胺吡咯烷衍生物和C60-脱氢枞胺氮烯加成物为原料,通过两种不同的水性化途径分别合成了两种水溶性的C60-脱氢枞胺富勒醇衍生物和两种水溶性的C60-脱氢枞胺甘氨酸衍生物。产物经TEM、FT-IR、ESI-MS、1H NMR和HPLC等分析方法检测确认为目标产物,且为加成度不同的混合物。对合成出的4种水溶性C60-脱氢枞胺衍生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种水溶性C60-脱氢枞胺衍生物对rTaq DNA聚合酶和HIV-1反转录酶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卵巢癌细胞株几乎不表现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C60Cl6与蒽的环加成反应,经高压液相色谱(HPLC)分离和1HNMR检测,发现反应产物主要为C60蒽的单加成产物和C60,同时有副产物蒽醌,说明在该反应条件下,C60Cl6易消去氯而转化为C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