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发展过程和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论述了近二十年来,landscape architecture理论对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指出该理论使中国园林在观念、内涵和设计理念等方面发生重大转变,也引起人们对中国传统园林的深刻反思和对中国现代园林未来的展望,这将有助于中国园林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有助于中国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天人关系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生成是在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完成的。在殷商及其以前人对天地鬼神的畏惧时期,中国古典建筑具有亲悦鬼神的特征;在周及先秦两汉人对天地鬼神的敬而远之的时期,古典的园囿象天而建制,充满着趋吉避凶的功利主义理念;在魏晋以后的玄学对自然的“祛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建制有了美的法则,形成了自己追求意境、追求幽曲的审美风格,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成熟;在近代以来的科学主义对自然的彻底地祛魅时期,中国的园林艺术转向了西方几何化理性化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间刺绣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胜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6):143-146
本文简述了中国刺绣的发展轨迹和历史与现实的美学意义。并分别对汉族、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的民间刺绣进行了论述。刺绣不仅造就了中国女性乐观善良优雅的品性,同时对生活现实进行了“美学转化”,创造了诗意生存的“第二自然界”,成为都市里保留的一块美丽田园。中国刺绣已飘洋过海,但在中国妇女的心目中,却是永远的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4.
外资银行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湘云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60-60,216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近代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经济也相应地卷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表现在各个方面。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角度出发,对外资银行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出现、发展和功能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同时说明近代外资银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和中国的社会性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根据所搜集到的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和图件,应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了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该数据库由5个子数据库组成,即:中国自然致灾因子数据库、中国省级报刊所载自然灾害(1949~1990)数据库、中国农村自然灾害灾情数据库、中国历史自然灾害数据库和中国行政区划(县级单元)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异时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在宏观上的东西分异高于南北分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文学发展史中,出现了许多中国题材的游记;这些游记作品对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当代形象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巴罗对中国的新的印象反映了19世纪初英国的崛起,并为基督新教传入中国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它表明了英国人的精神和心理构成状况,以及他们集体的偏见,并加速了中国神话在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的消失。  相似文献   

7.
商业性中文报纸在中国土地上的扎根,不仅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成为中国新闻事业商业化的催化剂。它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宣传在客观上对长期受封建文化禁烟的中国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同时也启发着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寻找救国真理.的道路上进行新探索新思考。但中国时代背景的异质冻结了报纸商业化的大发展,决定了政治,如图强、御辱、维新、革命等在国人的新闻学启蒙中必然居主导地位。王韬、郑观应、陈炽、陈衍等等关于设新报馆、设洋文馆、西人报馆只准用西字的论证,与其是研究报业,不如说是一种图强御…  相似文献   

8.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描绘了三种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古老、辉煌和华美的中国;黯淡、破败和落后的中国;宁静、平和与恬淡的中国。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他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认同与否定,体现了他所属群体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东正教是基督教里的一个派别,元朝时期始传入中国。后随着蒙元帝国的灭亡而消失。直至清康熙年间东正教再次传入中国,北京出现了东正教的传教士。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两国签订《恰克图条约》后,东正教在北京的传播得到清政府的准许,北京相继出现了东正教传教士团,随着东正教的传播,增进了俄罗斯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了中俄两国文化的交流。沙皇政府为了实现其侵略中国,扩张领土的野心,早在1721年就加强皇权对教权的控制,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的传教士团直接参与了沙皇政府侵略中国的行动,主要精力用于搜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报,充当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急先锋。俄国十月革命后,东正教在反苏反共问题上达成共识。由于东正教北京传教士团过多地参与政治,始终没能在中国、在北京广泛地传播,至今东正教已经在北京绝迹。  相似文献   

10.
铁路与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区域化趋向李占才铁路在中国诞生延展,既是中国近代化的产物,又反过来影响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铁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铁路运输促进了商品流通的扩大,从而也就促进了农业生...  相似文献   

11.
分别对中美两国大学生、中国的60家大中型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中美两国经济管理类大学教育在创新性、有用性、互动性、努力程度、教学重点等5个方面的差异,得出了中国经济管理类大学本科教育的优势和不足。比较了中国与美国在经济管理类的大学教育,分析了中国劳务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车耳  徐波  拉法兰 《世界知识》2008,(10):26-28
他三次在关键时刻表达对中国的支持:一是2003年4月25日,正值中国“非典”期间,他作为法国总理坚持按原计划访问了中国,并对媒体说,在责任面前,他不当逃兵,这个责任就是加强法中合作,在中国遇到困难的时刻,法国应向中国表达同情和友谊。而当时有人建议他推迟访问。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专家对我国科技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驻华使馆一秘伊藤宗太郎先生曾在中国报纸上发表文章,对中国的科技工作提出了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友好的建议。伊藤先生曾长期在日本科学技术厅工作,并先后两次在中国工作,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情况比较熟悉。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对中国科技工作的观察和评价有其独特的角度,友好而坦率地指出了我国科技工作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是很难得的。为进一步听取他的意见和借鉴日本的经验,研究中心技术创新课题组于1996年8月2日邀请伊藤先生作了“日本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经验及对中国问题的建议”的报告。国家科委工业科技司、科技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训诂学(1900—1982)体现了对传统训诂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实行超越的研究范式,显示了处于近代现代交替时期中国语言研究的民族特点。它实行的,是对中国语言各个门类作系统的有条理的研究,是贯串着中国文学、史学、哲学的语言研究,是联系着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是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学术的研究。中国现代训诂学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是刘师培和章太炎。  相似文献   

15.
废旧电池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 《太原科技》2006,(3):61-63
废旧电池未经妥善处置进入环境后,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德国在废旧电池的处理方面充分体现着其《循环经济固废法》的理念。在此对德国废旧电池处理情况进行了介绍,并与中国的废旧电池处理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对中国废旧电池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1919到1920年间,随着中国大批青年学生留法勤工俭学,中国社会逐渐出现了一个新的知识分子阶层即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群体。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群体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在中国的初步传播,使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体系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至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始形成。在这过程中,蔡和森和周恩来对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华的初步传播上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对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传播.并且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提出对中国经济问题的实际理论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这一过程,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已开始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现有金融国际化的理论与策略尚不能充分的解释为什么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因此,有效地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完善中国金融国际化的理论和策略。促进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增强竞争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用,本对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以及不同时期的经济特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较了中、日两国不同时期相同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对中国金融国际化发展的前瞻性建议及思考,尤其是在中国进入世贸组织以后的发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教育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变革中国的传统教育,学习和引入西方式教育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有识之士的共识。在以魏源等为代表的学者的推动下,中国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教会学校的兴起、新式学堂的创办、西学书籍的翻译,对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产生了巨大冲击,并拉开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文艺领域系统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文艺观,而且在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科学地总结了中国文化史和文艺史的经验,对中国的新文化和新文艺进行了体系性的理论概括和开拓,成为中国新文艺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利用NOW语料库检索了与“中国制造”相关的语料,分析了海外媒体及用户对“中国制造”评价的褒贬倾向、来源区域分布及历时变化,结果表明,与“中国制造”相关评价频次较多的国家均是与中国存在较为密切经贸关系的国家,而中美贸易战是近年来海外对“中国制造”的关注度显著提高的原因之一。对有关“中国制造”的评价分析显示,近5年,虽然“中国制造”的海外形象有显著提升,但英语国家用户对“中国制造”的评价整体仍偏负面,“中国制造”在海外仍未彻底摆脱“价廉质次”的低端印象。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打造民族品牌,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