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军力最弱的一个王朝,它在与周边各民族政权的军事对抗中处处挨打,屡屡败北.每年都要被迫献出大量的“货币”和物产,以换取边境的短暂安宁。宋军之弱,根植于宋军的骄情。北宋著名政治末政阳修在其文章奏书中详细论述了北宋骄兵的情况,分析了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纠弊的主张。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与欧阳修同属北宋中期的学者型政治家,同是在宋代“右文”国策下成长起来的士大夫。他们的生平履历以及在功业、道德、文章方面的建树,颇多相似之处。范为“一代道宗”,欧为“一代文宗”,两人的历史功绩各有千秋,在对等佛道的关系上,双方显示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4.
范仲淹与欧阳修同属北宋中期的学者型政治家,同是在宋代“右文”国策下成长起来的士大夫。他们的生平履历以及在功业、道德、文章方面的建树,颇多相似之处。范为“一代道宗”,欧为“一代文宗”,两人的历史功绩各有千秋,在对待佛道的关系上,双方显示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5.
欧阳修的为人为政、为学为文,充满改革创新精神,具体表现在人格标新、政治鼎新、学术更新和文学革新等方面。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改革创新的同时,辟“怪”而守“中”,切实地改变了世风士气,改变了政坛、学坛、文坛风气。其思想渊源,除“变通说”、“人情说”之外,还在于他对“道”赋予“平易性”、“务实性”的解释,在于其立身治学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研究”选修课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其教学内容的改革表现在“乡土性”和“综合性”,教学方法的改革表现在“启发性”和“实践性”。在教材建设方面,也达到较高理论水平。该课程建设对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具有一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亭记文在唐代完成了由“记”转“论”的过程,对于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宋人的创作影响深远。欧阳修的亭记文对唐人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虽有对亭及周边风景的生动描写,但写景已经不再是文章的中心,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被忽略。欧阳修更多时候只是把“亭”作为一个媒介,触发自己对某些事、某些人的看法,写亭只是为了起“兴”。至此,亭记文也由唐代的记叙描写中夹杂议论,转向叙述和议论相辅相成甚至议论至上,真正地成为了作者表达自己主观感情、思想的文体形式。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的词作,饱含幽情与艳色,这同他的诗歌散文的书写内容有着强烈的反差.“六一词”的写作与欧阳修的情感生活是同一的,这种生活情趣与创作冲动有违于儒家“止乎礼义”清规戒律,反映出古代文人学士的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中,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审视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发现他音乐观中的矛盾性:“善”与“美”的交织,即强调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也推崇音乐艺术怡悦性情的美感作用和审美娱乐价值。欧阳修坚持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出音乐“自释”和“平其心”、“养其疾”的音乐功能观,同时也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强调“导志”、“移人”的传统音乐功用观。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的诗经学专著《诗本义》是北宋诗经学的开山之作和代表之作,《诗本义》一书提出了诸多解《诗》的新见解和新方法,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解诗方法上,将《诗经》的文学研究方法纳入经学研究轨道,迈出了从经学转向文学的第一步。探讨《诗本义》如何从《诗》的艺术形式入手研究《诗》,并以此体现出《诗本义》在诗经学逐渐摆脱经学的桎梏,从而走向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所做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对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关观点进行了整理归纳。近年来,我国民族问题研究不断深入、成效显著,学界就很多热点问题进行了较充分的研讨,但也还存在着观点上的分歧与争议。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就是关于“民族”与“族群”的概念之争。  相似文献   

12.
北宋庆历三、四年(1043——1044年)间,进行了有宋一朝第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史称“庆历新政”(以下称“新政”)。当时年仅三十多岁、风华正茂的欧阳修(1007——1072)是推行“新政”的重要成员,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显示出思想家、政治家的才华。这段历史,可说是他一生中最有光彩的部分。(一)欧阳修登第不久,就和日后主持“新政”的范仲淹(989—1052)建立了友谊。他前期的政治活动、文学活动都受到范仲淹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胡适为主角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触及到外来主义和中国国情。这一时代关注的焦点争论双方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为广泛的传播,暗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而且开创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探索。争论双方留下的启示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以及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实践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呼应。  相似文献   

14.
洪本健先生的著作《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集欧文研究之大成,于前人成说多有发覆之功,同时能够在深厚旧学根底的基础上巧妙结合现代科学手段,是洪先生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学术追求的具体化。先生的著作堪称当代学术著作,尤其是欧阳修散文研究著作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入仕后不久即任馆阁校勘,馆阁清贵娴雅的氛围塑造了他"尚雅"的人格特质,奠定了欧阳修含蓄蕴藉、清丽典雅的词风,促使其形成了"闲人雅歌"的审美理想。"闲"包括生活之闲、政治之闲和情趣之闲,"雅歌"则是将诗的美学要求引入词体,是宋词雅化的重要一环。晏殊、欧阳修等馆阁文人形成了"馆阁气",他们先后进入权力中枢,成为词坛宗主,身体力行,推崇温润典雅的词风,促进了宋词的雅化。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诗本义》是宋代《诗》学滥觞之作。欧公一反汉唐以来“疏不破注”墨守章句训话的解经模式,首开“疑”经“惑”传之风,对于《诗》之大义,主张“以人情求之”,反对悖情逆理之迂说;对于《诗》之文辞,则主张舍迂从简,舍曲从直,批评增字改经强合己意之臆解;对于诗旨则主张本诸文学探诗意,自出议论立新说,还提出诗辨本末,篇别时世之论。总之,于《诗经》作品、毛郑旧注及有关经学问题皆有辨析,创见颇多,凡其所云,盖属空谷足音之论。自此之后,宋人解说《诗经》开始摆脱毛“传”郑“笺”束缚走上自出议论的新途,“新义日增。旧说几废”,“宋学”遂告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三冗”问题指北宋时期出现的“冗官”、“冗兵”、“冗费”的严重社会问题.北宋统治者希望通过增加官员数量,提高官员待遇,扩大军队数量来达到稳固统治的目的,但严重的“三冗”问题却威胁到北宋政权的安危,造成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礼,作为中国古代的“大经大法”,促成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中的差序格局,并且为这样的差序格局提供了根基。历代王朝都在向礼找寻精神上的支柱和心理上的依靠,统治者们利用礼获得了统治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同时也受到来自礼的束缚和制约。“濮议”是发生在北宋英宗朝、因皇位过继而引起的一场礼仪之争,争议各方都在维护赵宋皇权,从根本上来说都在维护传统宗法,并都致力于从礼的角度巩固英宗皇权的合法性。宋代“濮议”表明,礼从宗教、道德与制度三个层面对皇权合法性发挥了构建作用,但同时也对皇权进行了限制。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北宋文论中文道关系的理解向来只从体用角度来论,突出文章的功能论和文学审美价值、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冲突。实际上,文与道之间除了体用关系外,还有两个方面应注意,即先后关系和内外关系,这两个方面所涉及到的是作家的修养论和创作方法论,反映了北宋学者对作家修养和创作方法的一种思考。要全面阐释北宋文论中的文道关系,这两个方面实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20.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外来新思想传入中国以后,在新文化阵营内部爆发的一次触及时代焦点问题的论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角度审视"问题与主义"之争,论争双方共识大干分歧。这次论争不仅最早提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而且初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对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论争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之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