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体育舞蹈内涵、文化起源、分类等方面,来探讨了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种价值取向,在国内将体育舞蹈传播开来,为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丰富的研究内容。引申出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文化建设工作.结合当前我国体育舞蹈文化事业的开展与宣传情况,对体育舞蹈文化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作了分析与总结,对增强体育舞蹈文化在审美培养和价值观念形成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由古及今,鄱阳湖以其丰富、鲜美的鱼类资源,养育了世代栖居于此的人们,更培育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鄱阳湖渔俗文化。在这"鱼米之乡"的泽国,凡是婚礼节庆、建房动土、祭祀求神,都蕴含了渔文化的因素;只要是与鱼有关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被当地人们视  相似文献   

3.
大众媒介在审美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显示了重要的作用。从古代到现在,审美文化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先后出现以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为核心的阶段。审美文化的创新,应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立足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敢于突破陈旧观念和思想障碍.在探索中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技术在世界各地的逐步普及,推动了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本文基于文艺学视角下.对文艺学及网络文化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基于文艺学视角网络文化的相关观点。  相似文献   

5.
文化生产是经济进步的新现象。文化不仅是一种修养、底蕴,而且是智麓力量的源泉。21世纪把文化当作一项重要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必然导致文化的迅速发展,文化的迅速发展,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以影视文艺企业半产业化经营为例,文艺从审美文艺向文化工业的转型,使得文化生产与经济资源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冯雨 《科技资讯》2006,(33):107-10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愈益密切,文化的力量愈益突出。对于制造行业来说,这种文化色彩首先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就是说,企业生产的产品决不仅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对此,我们需要发掘自身文化.研究自身文化、发展自身文化的价值,并创造性地将它融入企业的产品设计当中,丰富产品的文化意蕴,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这需要我们自身加倍努力与探索。因为,未来的企业竞争将是文化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洋乐器之一的钢琴,在传入中国后经历了百年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文化。既然是钢琴文化,其也具有育人功能。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钢琴文化的育人功能,让人们通过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情操和人格品质,从而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和体验者,成为一个雅俗共赏、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只有这样,钢琴音乐才具有了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才能够充分发挥出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浅谈动漫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珏荣 《科技资讯》2006,(22):106-106
从古至今,从文学到文化,从经济到生活,动漫在日本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本文从动漫发展,古今文学作品,社会生活等方面着笔,分析了日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日本文化浓厚的民族特色,展示了动漫与日本社会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方性的文化教学资源作为传统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立足于本土,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有效运用,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传统文化精髓,了解独特的民族审美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思维特质,培养学生考察研究地方传统文化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满族服饰是满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是满族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基于对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适应,以及在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满族服饰的进一步剖析,帮助人们真正了解满族传统服饰习俗,把握其世代传承发展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1.
通俗音乐作为大众音乐,其欣赏群体最广,社会需求量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特别是近年来,社会超高速地转型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通俗音乐在强大的传播媒介支持下,获得了无以复加的流行性。通俗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已充分融入到社会文化结构当中,并以独特的审美意义影响和丰富着大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当代家居装饰设计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代家居装饰设计的审美文化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当然,以前的传统装饰对当代的家居装饰设计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处处体现出传统装饰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们应适应现代时代发展的审美要求,并作为衡量和点评家居装饰设计的标准,分析当代家居装饰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当代家居装饰设计能体现一个家高质量的生活,各种不同的室内环境风格、空间形态分布,既是室内环境文化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体现,更能满足居民对室内空间环境的精神要求和审美要求。美化的是生活环境,提高的是审美境界。那么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影响下,当代家具装饰设计对人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反应和影响,和传统装饰文化相比有怎样的优势,如何促进家居设计水平的提高,该文以深圳万德装饰为引导线,对当代家居装饰的中国风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刘磊 《科技信息》2011,(36):I0109-I0110
互联网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迅速转变。网络文化因其全新的传播形式、巨大的信息量和时效优势,对当前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影响力和渗透力。本文从我国网络文化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网络文化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网络文化科学管理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分为主导文化、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成为商品,文化效益决定文化命运。在当前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和消费高雅文化产品成本高、收益小,生产和消费大众文化产品的成本低、收益大。高雅文化的衰落和大众文化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主导文化主要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和支持,市场化程度较低,不在此讨论范围。随着人们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高雅文化将充分实现其效益而逐渐兴盛。  相似文献   

15.
张燕丽 《科技信息》2008,(5):165-165
20世纪以来创造的视觉图像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刺激了消费,成就了视觉经济,引导人们选择生活。现代传媒和信息的迅猛发展。为视觉文化和视觉图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人们生活在视觉文化之中,改变着人类的审美,消费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黄翀 《海峡科学》2004,(10):32-33
网络文化是国际互联网全面商业化、全球化后,网络机构和上网(网民)人数迅速增加,网络涉及的领域日益扩大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目前,中国域名数已达100多万,网站达60多万个,网民已近上亿,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中国网络文化,方兴未艾。网络文化一经出现,就开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并且对社会、经济及文化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文化在短短的的时间内如火如荼地发展,并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由此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有人惊呼它会前所未有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世界,有人担心青少年网民会沉沦于虚拟世界之中。更有人忧心西方文化这下可以无屏障地侵入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交际媒体日趋信息化与数字化,并形成普及的视觉文化,因而在我们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视听语言同我们使用的文字语言一样重要,并正在逐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经常性交际工具.视听语言是当代视听媒体和数字化网络系统飞速发展的结晶,它以高科技的数字传播手段改变了人类的语言载体,并且使得社会各领域里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视听语言具有动态的直观形象性、全方位信息交流的综合性和鲜明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8.
通俗音乐作为大众音乐,其欣赏群体最广,社会需求量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特别是近年来,社会超高速地转型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通俗音乐在强大的传播媒介支持下,获得了无以复加的流行性。通俗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已充分融入到社会文化结构当中,并以独特的审美意义影响和丰富着大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与现代秘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人类推向信息网络时代。新兴起的网络文化给现代人类带来了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也给现代秘书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机遇,提出了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文化与现代秘书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从而提高现代秘书的工作效率和各方面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丽江县是纳西族的聚居区,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旺,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信仰正在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纳西族世代栖居的古城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纳西族文化本身的价值,人们的生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选择,人们在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其实是不可能彻底摆脱过去生活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