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勤于探索只为“酶”──访科技启明星李林研究员作为本期《今日启明星》专刊的专栏人物──李林,这位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的年轻生化学家、博士生导师,春节前夕在生化所他的实验室里同我谈起了结构生物学。关注生命科学进展的人都会知道结构生物学的作用,据李林介绍,作为...  相似文献   

2.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05,(8):20-21,40
8月11日,沪上又是一个大热天。在上海西南近郊石龙路一处不起眼的地方,我来到了上海二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并在厂内警卫的指点下来到了公司研发中心,按约定与我的启明星采访对象何斌见面。那天正逢公司放假,厂区一片安静。在研发中心的小会议室里,何斌和我在从容的气氛中开始了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陶瓷事业后继有人──访上海优秀科技启明星施剑林研究员施剑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很高,不但人长得高,学问出很高。他是中国最出色的搞先进陶瓷的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帅。本月中旬的一天,我到小施的实验室里访问这位上...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2007,(3):28-29
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年轻教师、针织工程专业博士、2006年上海科技启明星计划入选者、主持项目为兆瓦级风机叶片开发……,以上这些似乎不太容易相交的元素集中在某个人时,很容易激起人们了解的兴趣。也是出于这个原因,笔者春节前两天在东华大学校园与我的采访对象李炜见面交谈,大致了解了她的工作情况和经历。这次访问不仅使我又结识了一位优秀的青年学者,而且也让我了解了一点纺织业的发展新趋势,受益很多。  相似文献   

5.
资赋优秀,却朴实无华,是我对刚刚访问过的一位33岁的女性启明星张苗的第一印象。张苗有1,70米的好身材,尽管从95年9月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攻读博士学位起在上海已经学习、工作了整整5年,但20多年来在祖国大西北兰州的生活工作经历塑造了她做科学研究坚毅恒久、一丝不苟的态度,一种理性和诚实的个性在张苗身上显露无遗,本份、不事张扬,每天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上班、下班。如果你在路上遇见她,很难联想到她是一位在中科院的一个极重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重要攻关任务的博士、副研究员。 张苗现在供职于中科院上海冶金所…  相似文献   

6.
中科院上海杰事杰材料新技术公司,创立于1993年初,专业从事工程塑料及其制品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并以其雄厚的技术经济实力,良好的信誉拥有众多有影响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连续数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由中科院确认为依托中科院化学所的“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基地。公司创始人杨桂生1990年毕业于中科院化学所,获博士学位。1995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自毕业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民族工程塑料产业,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数项为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课题。1991年,为配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国产化工作,受中科院…  相似文献   

7.
回忆我的恩师林奈斯·鲍林唐有祺(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我与林奈斯·鲍林的师生关系是从1946年9月开始的。当时我是从上海搭乘“梅格斯将军”号轮赴美国旧金山,这是二战后第二条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客轮。到了旧金山我就到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  相似文献   

8.
从蒲慕明运作的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的模式来看,未来中国有望成为一个生命科学超级大国"这里更令人兴奋和振奋。他们需要我,我感觉这能体现我一生最大的作用。"兼顾两头蒲慕明正在引领了一个新的工作方式。每月的三周工作日,他都呆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其拥挤杂乱的办公室里。这位62岁的神经科学家,身着单调的墨绿色毛衣、橄榄色长裤,脚穿黑色的阿  相似文献   

9.
今天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李政道讲座"正式开讲了.作为这个讲座的主席,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杜邦不是梦──访优秀科技启明星姜标教授姜标,是我新近结识的一位科技启明星。现年33岁的他拥有的一串头街──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所长助理、博士生导师、上海希柯达化学品发展中心总经理等──可以视作是上级业务部门对这位年经科技专家的承认。然而我在...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8日我从中科院网站上看到一则消息,称由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黄志明博士主持的启明星项目“高红外吸收室温型铁电薄膜红外探测器结构研究”通过专家验收。专家组的评议认为,黄志明主持的这一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该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利于我国的室温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一首展现北京白领打工一族生活和工作状态的歌曲《感觉身体被掏空》曾风靡网络,引起了很多在北上广这样大城市里打拼奋斗的年轻一代的共鸣,让要不要逃离北上广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一个家乡在太湖边、毕业后到上海工作的80后网友说:"别再让我听这首歌,别跟我聊这个话题,一说全是泪……"为什么这个话题经久不衰?一项针对20~40岁的城市上班族的调查显示,90%的人内心充满了焦虑。与  相似文献   

13.
<正>韩正书记前不久在多个场合下说起过很多创新的结果不是管出来的,是放出来的,这一点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找到了可以支撑的答案。2017年初召开的2016年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上海连续15年获奖比例超过1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应物所)此次摘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由上海应物所马余刚研究员牵头完成的“重离子碰撞中的  相似文献   

14.
大力开发基因药物李载平(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研究员)没有医药的现代化,工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是不全面的。有时光一个药的年产值就超过宝钢一年的年产值,如象EPO(促红细胞生成素)、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其中每一个都能获得10亿美元的产值,如果上海能...  相似文献   

15.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2,(2):43-44,42
在我访问过的启明星中,上海籍的并不多见.最多也就十之一二了.上海人.又是少年班背景的就更少了.很巧的是这种难得的人给我碰上了,他就是去年人选启明星f跟踪)计划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课题组长、研究员黄晓宇(上图)。春节前几天我和黄晓宇约定在有机所见面.一见面就觉得黄是个典型的大男孩.而他一说话那种久违的上海话乡音马上令我兴奋起来,“你是上海人?”“是啊.我是在上海出生一直读到小学三年级才转学到南京.后来研究生又考回上海。”“哦.怪不得.上海话说得这么好。”  相似文献   

16.
努力进取,更上一层楼冯伟亭(上海华东工业大学特种式艺室副研究员)我今年33岁,出身于江苏宜兴市,80年以全市高考总分第一考入浙江大学光学工程系,第一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光学仪器》杂志,那已是大学四年级的事了。84年考入中科院技术物理所攻读硕士研究生,毕...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这个成就,不仅表现于登月飞行等科学的物化成果,而且表现于科学技术新概念等理论成果。现代科学技术新概念是当代科技发展的理论凝结,它是科学思想的概括。最近,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科学杂志社、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上海环卫局、电子工业部23研究所、上海气象局、上海测试技术研究所、复旦大学等单位的专业工作者合作编写了  相似文献   

18.
正这个世界上或许很少有一样物质像水那样,与人类的关系如此紧密,但迄今人们对它的本质的了解仍极其有限;自然科学的门类已经发展到数以千计,与水有关的应用研究分支也难记其数,但以水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水科学却迟迟未能确立。尽管如此,在世界、在中国一直有一批牵挂"水"并倾力推动水科学研究的学者。在这些钟情水研究的学者中,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胡钧研究员应是最执着的一位。得悉他刚从北京参加完杨国桢院士主持的中国水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研讨会回到上海,本刊"大家·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植物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蓬勃发展的需要,1986年经国家计委批准投资,开始筹建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10月通过了国家验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 植物分子遗传实验室是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植物分子遗传和基因工程有关课题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研究实体,依托于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39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3人,另有客座人员15人.现任实验室主任:许智宏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主任:洪国藩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洪孟民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方德声 《科学》2007,59(3):37-37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7年4月11日报道,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林鸿宣研究组,在水稻产量相关功能基因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W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