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了茶叶种植环节存在的茶叶质量安全类型及成因,探讨了应对技术措施和策略.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氟含量超标是目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产地环境不合格、农药肥料使用不当和茶叶采摘不合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应对措施包括加强产地环境监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加强生态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加强替代农药和农药高效使用技术研究;加强肥料监管,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强化档案记录,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宣贯力度.  相似文献   

2.
茶尺蠖 Ectropisobliqua Warren 是浙江杭州、绍兴,安徽宣郎广,江苏宜兴等茶区的主要茶树害虫。由于年发生6~7代,繁殖力强,为害严重,因而用药频繁,费用甚大,并带来了茶叶上农药残留等项问题。如何探索其他防治途径,减少施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特别是如何在农业防治基础上,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结合起来,是当前茶尺蠖防治研究上的主要课题。关于茶尺蠖寄生天敌过去报道甚少。1973年对我系茶园以及杭州茶叶试验场部分茶园考查结果,获得幼虫期寄生天敌四种,即绒茧蜂两种,瘦姬蜂一种,线虫一种,均单寄生。从6到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菊酯类农药残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茶叶的安全卫生已经在国际贸易中成为一种技术壁垒.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茶叶中农药的残留量,对正确使用农药,提高茶叶质量,扩大出口起着重要作用.菊酯类农药是一类广谱性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优点,近年来广泛用于茶园虫害的防治.本文介绍一种用气相色谱法测量茶叶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残留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微量化学法和固相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提取及净化处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正1月10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茶叶残留国际标准制定者陈宗懋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茶叶中农药残留和污染物管控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茶是古今公认的健康饮品,也是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但对茶叶农残超标的议论曾经甚嚣尘上,究其原因还是缺少茶叶管理标准和国际规则。"茶农的茶卖不出去,喝茶的人也不放心,解决茶叶中农药和污染物残留问题,我们的茶产业才能变好。"陈宗懋说。  相似文献   

5.
崔和平 《科技资讯》2008,(2):213-214
近几年,欧盟、日本先后以法律、法规的形式颁布并生效的茶叶农残检测新标准,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的检测种类和项目之多,标准之严,前所未有.这对我国的茶叶出口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作者认为从茶园这个"源头"治理茶叶农残的做法,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但是,若要彻底解决此同题,跨越这个"高门槛",打造出一个由政府、茶叶科研单位、茶区.茶叶出口企业构成的无形"联动工程",才是治本良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遵义凤冈县田坝仙人岭公司尖山脚茶场;田坝茶场;慧家坟茶场;长岗岭茶场等4个茶场的73个茶叶样品中锌元素含量进行了系统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73个茶样100%达到了我国茶叶的含锌量标准,83%的茶样锌含量达最佳浓度值。测试茶样中锌的最高含量为82.84mg.kg-1,最低含量为25.66mg.kg-1;在27件芽茶中锌的含量范围为55.89~82.84mg.kg-1,平均含量为66.94mg.kg-1;在46件叶茶中锌的含量范围为25.66~51.70mg.kg-1,平均含量为36.61mg.kg-1。在采样的四个茶园中尖山脚茶园无论是叶茶锌含量还是芽茶锌含量都较其他几个茶园的要高,是理想的富锌茶产地。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不同间作模式对茶园土壤及茶叶营养品质的影响,选择苏州洞庭东、西山地区代表性的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叶样品,对其土壤和茶叶主要营养品质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茶间作可以有效提高矿物质含量,改善表层(0~25cm)土壤营养状况,以枇杷-茶和杨梅-茶间作模式作用效果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园土壤状况受土壤的营养成分、矿物质含量和土壤酸碱性3个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果茶间作茶园土壤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洞庭西山杨梅-茶间作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最好,依次为西山纯茶园、东山杨梅-茶间作茶园、东山纯茶园、东山枇杷-茶间作茶园。茶鲜叶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产区及不同果茶间作模式对茶鲜叶营养品质成分的影响不同,在东山茶区,果茶间作茶园茶鲜叶的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略大于纯茶园,但儿茶素含量均略小于纯茶园,咖啡碱含量则显著小于纯茶园,而在西山茶区,除游离氨基酸外,杨梅-茶间作茶园茶鲜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均低于纯茶园。根据土壤性状和养分与茶叶营养品质的相关性分析可知,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土壤中铁和锌呈现显著负相关,茶多酚含量与碱性氮、有机质和锌元素呈现显著正相关,咖啡碱含量与电导率、全氮量、有效磷、碱性氮、钙、铁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全钾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进行果茶间作对改善茶园土壤性质具有重要作用,结果为不同洞庭碧螺春茶产区改良土壤,从而提升茶叶营养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陕西省汉阴县茶园土壤硒含量及茶叶硒富集能力.分别采集了陕西省汉阴县典型茶园茶叶及对应土壤样品,并分别采集了茶树不同部位茶叶样品,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含量,研究茶叶硒富集能力及硒主要分布部位.结果表明,陕西省汉阴龙井长叶茶硒含量高于龙井43号茶,春茶略高于秋茶;茶叶硒富集能力强于其他农作物;硒含量在茶树的分布部位由高到低为毛尖、第一叶、老叶、第二叶、茎.  相似文献   

9.
农药残留关乎茶叶产业的健康问题,茶叶作为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我国茶叶因存在农药残留问题,不仅造成出口大幅下降,而且造成了国内消费者的恐慌。农药的大量使用对人体是有害的,因此对于茶叶中多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就显得非常迫切,该文对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重点介绍检测分析技术以及对于农药残留问题,消费者和经营者如何行动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茶叶中拟除虫菊酯残留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与液相色谱法等,以及其他分析方法亦可用于茶叶中农残分析.本文可为茶叶及其他高经济增长作物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及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出口茶叶中经常检出农药超标,严重影响其国际竞争力。通过对我国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以及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与国外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差距,了解各国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最新动态,并对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完善我国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提出参考建议,对提升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查阅近些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简述了我国茶叶生产上常用农药情况,比较了国内外茶叶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综述了茶叶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检测技术,重点对固相微萃取法、液相微萃取法、分散固相萃取法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免疫分析法等检测技术在茶叶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及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肾茶中8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样品,通过三种有机溶剂(石油醚、丙酮、乙醇)和三种提取方法(加热回流、索氏提取、超声提取)提取后,经浓硫酸磺化,用气相色谱法对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8种有机氯农药在1~250 n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79%~112%,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几种提取方法中以采用索氏提取法且乙醇为提取溶剂时提取率最高,所购肾茶样品中检测到γ-BHC和δ-BHC农药残留,但农药的检出量远低于《中国药典》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标准.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肾茶中多种有机氯农药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茶源于中国.饮茶始于4000年前.唐朝陆羽在《茶经》中记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约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秦、汉时期,由于种植面积的扩大,茶作为饮用的范围在中国日益扩展.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用现代化的医学科学进一步证明了茶叶不仅具有保健的功能,还对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茶产业在世界已发展成一个很大的产业.中国2019年种植面积已过300万hm2,产量已达265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种茶国和产茶国,中国的种植面积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46%,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茶叶之所以能风靡世界,不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在宣传茶叶时都将茶叶介绍为一种健康的饮品.正因为如此,茶叶作为一种饮品,世界各国对茶叶的质量安全赋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内标法定量.茶叶样品经过QuEChERS前处理,经提取、净化、浓缩并定容至1 mL后,采用GC-MS/MS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茶叶中21种农药在质量浓度为0.05?1.0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8;在空白茶叶...  相似文献   

17.
在茶树栽培上,增加"头茶"的产量,对茶农的经济收益,至关重要.由于茶树的生理特性,属于好铝性植物,因此,日本就用碱性铝盐对提高茶叶总产量的关系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茶园施用碱性铝盐后随即增施碱性物质,比单独施用碱性铝盐,对茶叶的增产效果更好.实验还表明,在碱性铝盐中如含少量的草酸、丙二酸、琥珀酸、马来  相似文献   

18.
单作茶园与间作茶园茶树的光合效能和蒸腾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对绿色植物来说,光合能力强弱是产量高低重要标志,茶树亦不例外。本文经计算得到夏季间作茶园茶树光合能力比单作茶园提高4.6%,因而间作茶园产量也高于单作茶园。茶树的蒸腾量直接影响茶叶品质,蒸腾量大,茶树含水量少,叶片易老化,茶的品质较差;反之,茶树含水率高,叶片持嫩性强,茶的品质较高,本文计算得南林大实习林场夏季单作茶园茶树日蒸腾量比间作茶园高23.54%,这是间作茶园品质好于单作茶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建立了一个简单快速、能同时分析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的新方法。采用一种新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基质固相分散(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MSPD)萃取替代传统的液-液萃取、固相萃取,从茶叶中提取、净化14种常用农药残留,采用GC-FPD分析检测;14种农药的回收率在65.4%~1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9.3%,LOD为5.0~30.0μg/L,LOQ为25.0~100.0μg/L。  相似文献   

20.
茶柿间作系统中茶树根际微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湖北省贺胜桥茶场的茶柿间作系统和纯茶园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系统中茶树根系分泌物中的氨基酸、酚、可溶性糖及有机酸进行了分析,同时测定了根际土壤pH和养分含量.结果表明:与纯茶园系统相比,间作系统中茶树根系分泌的氨基酸量增加了2倍,酚下降了45.45%,酚氨浓度比下降了81.82%,改善了茶叶品质;根系分泌有机酸的能力减弱,防止了土壤的进一步酸化;同时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善,更适宜于茶树的生长,因此,茶柿间作系统从根际微环境这个角度来看也是一个理想的复合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