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解黔南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共采集12个县市土壤样品98份进行16种多环芳烃的定量分析,对其分布特征、污染水平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壤中PAHs检出含量为0.4~755.9μg/kg,其中芴和苯并(a)蒽为检出率最高的主要污染物,均值分别为4.47和6.95μg/kg,与国内其它地区报道相比,黔南地区表层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PAHs污染,但处于较低的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2.
太湖饮用水源地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和溯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引起的水质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探究太湖饮用水源地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对太湖饮用水源地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对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检测,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浓度分布,同时采用2种方法(特征化合物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太湖饮用水源地表层沉积物检测出11种PAHS,总量介于nd~280ng·g-1之间,平均值为114ng·g-1.和国内外其他湖泊、河口及海湾地区相比,太湖饮用水源地PAHs污染处于低水平.太湖饮用水源地表层沉积物PAHs组成以4环及5~6环PAHs为主(分别为43.86%和50.88%),2~3环PAHs相对较低(5.26%).太湖饮用水源地表层沉积物PAHs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包括汽油、柴油、煤、木柴等)的燃烧,但也与石油污染有关.本文成果可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遵义地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研究了151个取至贵州省遵义地区12个市(县)的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背景含量及与各市(县)总污染物排放量的关系.遵义地区各县(市)表层土壤中PAHs含量介于0.8~251 μg/kg,从单个化合物的检出情况来看,主要以二环、三环和四环PAHs检出率较高,其中四环以苯并(a)蒽,苯并(b)蒽及屈为主,检出率分别为41.7%,38.1%和34.4%.三环PAHs中以菲与蒽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1%和30.5%,具有两个环化合物以芴与苊为主,检出率分别为41.1%和27.8%.遵义地区各县(市)表层土壤PAHs检出特征虽大体相同,但其含量却有较大差异,其中遵义县∑PAHs的含量最最高,平均为74.5μg/kg,最低为绥阳县为13.74μg/kg,各采样点平均16种PAHs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绥阳县、湄潭县、桐梓县、仁怀、务川县、余庆县、凤冈县、正安县、习水县、赤水县、道真县和遵义县.各县∑PAHs含量的差异与该县市空气与废水排放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71,表明贵州土壤中的PAHs主要来自于能源物质的燃烧和PAHs全球范围内的自然迁移,但土壤处于较低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4.
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市为研究区域, 采集 59 个代表性表层农业土壤样品, 分析了16 种优控 PAHs 的含量。结果显示, 13 种 PAHs 检出率均在 90% 以上, 其中Fle, Phe, Chr 和 Bbf 的检出率为 100% , Ant 的检出率最低(13.56%)。6 PAHs 介于 29 ~2184 μg/ kg 之间, 远超出土壤内源性 PAHs 含量, 分别有44. 07% , 8. 47% 和 3. 39% 的土壤样品达到了PAHs 的轻、中、重度污染水平。主成分分析及源解析结果表明, 该市农业土壤 PAHs 主要有燃烧源、石油源和煤燃烧源 3 个主要来源。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 东莞市农业土壤 PAHs 含量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还对可能影响 PAHs 环境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光照) 、土壤性质( pH 值、有机质含量) 以及其他污染物(重金属) 均会对 PAHs 环境行为产生影响。采用克里格插值法对东莞市农业土壤 PAHs 的空 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发现不同PAHs 组分的空间分布差别很大, 总体上该市西北部土壤 PAHs 含量较高, PAHs异常的富集中心在东莞市望牛墩镇附近, 该区域可能存在一些有毒废物焚烧污染源。  相似文献   

5.
淮河中游重化工聚集区干流水体中多环芳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机物污染是淮河的主要污染形式.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中的浓度较低.易于被悬浮物和沉积物吸附.为探讨淮河中游重化工聚集区干流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分布情况,2007年10月在淮南和蚌埠段采集悬浮物样品和表层沉积物样品.所采集的环境样品经自然风干后,利用二氯甲烷提取,无水硫酸钠和固相萃取柱组合净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同时定性和定量检测其PAHs含量,获得了美国EPA优先表中所列的16种PAHs含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淮河中游重化工聚集区干流水体悬浮物和沉积物样品中PAHs的分布特征.并初步分析了蚌埠市饮水源区蚌埠闸处PAHs的超标情况.结果表明:①淮河中游重化工聚集区干流水体环境样品中PAHs总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其悬浮物浓度范围为1 169.44~4 048.86 ng/g,表层沉积物中浓度范围为91.98~1 292.52 ng/g;②就单一组分而言,悬浮物中萘含量最高,表层沉积物中二苯并[a,h]蒽最高;③受采样点环境和PAHs本身性质影响,悬浮物中PAHs量远大于其沉积物中量,整体呈现悬浮物中以低环PAHs为主、沉积物中以高环PAHs为主的特征;④根据<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蚌埠闸沉积物中PAHs超标严重,对蚌埠市的饮水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同时,此处悬浮物中PAHs含量也很高,潜在危害性更大,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太原盆地某地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报道了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20 cm)中16种PAHs(Σ16-PAHs)总浓度最高,平均值为210μg·kg-1,其次是40~60 cm,平均值为107μg·kg-1,20~40 cm土壤中Σ16-PAHs最低,平均值为39μg·kg-1.各深度土壤中不同环数的PAHs浓度水平为3环PAHs4环PAHs5环PAHs6环PAHs2环PAHs;对于PAHs单体来说,菲含量水平最高,而苊烯含量水平最低.特征比值分析结果表明0~20cm和20~40 cm土壤中PAHs来源基本一致,可能有石油源的输入以及石油、煤和生物质等的燃烧,而40~60 cm土壤中PAHs除了有石油、煤和生物质燃烧源以外,受石油源输入的影响更大,可能与石油产品泄露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土壤介质中PAHs催化光降解作用,以多环芳烃苯并[a]芘和菲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纳米TiO2催化紫外光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机制。结果表明,土壤中PAHs光降解存在着PAH的光致电离、电子向O2的转移两种途径;在有催化剂TiO2存在时,催化剂光照后形成的电子、空穴能够氧化还原污染物,PAH的光致电离和电子向O2的转移引起的降解,共同完成了光催化降解土壤中的PAHs。  相似文献   

8.
清水灌溉对消除城郊稻田土壤PAHs污染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清水灌溉对消除城郊稻田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作用,提供土壤PAHs污染的工程治理理论依据,以沈抚污水灌区为研究对象,采集连续清水灌溉0,3,10和30年的污染稻田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样本,测定PAHs各组分含量,分析清水灌溉对消除稻田土壤PAHs总量及某些单一组分的效果。当前沈抚污水灌区稻田土壤PAHs总量在表层为612.3-6362.8μg/kg.干土,在亚表层为319.5—4318.5μg/kg.干土。随着清水灌溉年限的增加,土壤PAHs总量和16种PAHs单一组分含量均不同程度逐渐降低。清水灌溉10年后,土壤PAHs总量接近或低于土壤PAHs环境标准;单一PAHs组分仅菲含量依然高出环境标准。清水灌溉措施可有效消除由污水灌溉所造成的土壤PAHs污染,特别是高环PAHs污染,但是其作用周期需要10年左右或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工业、交通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州市的石化企业、发电厂、高速公路、机场等典型工业、交通区采集了28个表层土壤,分析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水平和组成特征,并初步评价和揭示土壤PAHs的污染程度和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PAHs含量分布存在较大的变异性,PAHs总含量分布于未检出~5543.5μg/kg之间;单种PAH中芴(Flu) 、荧蒽(Fla)、 (Chr)和苯并[b]荧蒽(Bbf) 的检出率较高,均在70%以上;采自废弃化肥厂遗址及旧机场的部分土壤受PAHs污染的程度相对较严重,PAHs的残留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采样区的土壤;各采样区土壤中PAHs的组成以4环及4环以上化合物为主;根据PAHs的组成特征及Fla/Pyr特征比值可以初步推测高温燃烧排放是大部分研究区土壤中PAHs的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公路绿化带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了新建公路绿化带(<1 a)、旧建公路(15 a)绿化带以及研究区内针叶林和两类不同年龄常绿阔叶林的植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新路绿化带植物群落的群落结构最简单,旧路绿化带植物群落次之;与常绿阔叶林群落相比,公路绿化带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较低,尤其是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降低明显。新、旧公路绿化带土壤受扰动严重,土壤容重较大,粗砂粒含量偏高,粘粒含量偏低,新路尤为突出;新、旧公路绿化带植物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相对其他三种植物群落偏低,新路绿化带相差较大,旧路绿化带相对新路绿化带稍有恢复。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在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微生物降解半衰期t1/2是描述PAHs的微生物降解性能的一个关键参数,对于评估PAHs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具有重要意义。在B3LYP/6-31G(d)理论水平下对11种PAHs分子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并提取量子化学参数,运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PAHs量子化学参数与土壤中PAHs微生物降解半衰期的定量预测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的二次方达到0.960,并且内部检验和外部检验结果都显示所获得的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较好的预测稳定性,可有效评估PAHs在土壤中的分配能力。模型变量重要性分析表明电子空间广度对PAHs在土壤中的持久性起着关键作用,具有较大R_e值的PAHs分子在土壤中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近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太湖流域三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进行特征分析、生态风险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根据太湖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现场采样分析数据和其他地区历史数据,对三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开展了特征分析和溯源分析;依据USEPA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了PAHs、OCPs和PCBs的生态风险评价;应用USEPA暴露计算方法加以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为燃烧;OCPs主要来源为土壤;PCBs主要来源为工厂排污;PAHs、OCPs和PCBs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均较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好,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3.
自然条件下,土壤表层污染物随降雨入渗是污染包气带及地下水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河北省廊坊市某化工园区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取样及室内试验获取土壤参数,刻画包气带剖面概念模型,利用Hydrus-1D软件预测污染物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范围和迁移趋势,具有极强的便利性,为非饱和带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物迁移过程中,受土壤自净作用影响,最大迁移距离为15.5 m,未穿过包气带污染含水层。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GC-MS)分析了新安江河流-水库体系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 16种PAHs在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总浓度(∑_(16)PAHs)范围是260~1 652 ng/g dw (dry weight,干重),平均值为973 ng/g dw,以高分子量的PAHs为主.的区域是兰江∑_(16)PAHs值最高(1 530 ng/g dw),最低值出现在水库中心库区(600 ng/g dw). PAHs源解析表明,底泥中PAHs可能主要来源于煤和木材的燃烧.参考已有研究的分类标准,发现新安江上游、水库中心库区和富春江表层沉积物中PAHs处于中等污染水平,而水库回流区和兰江沉积物受到PAHs的污染较大.通过生态风险分析,发现所有底泥样品均可能存在急性毒理效应,但不存在频发性急性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15.
淮北芦岭矿区土壤中PAHs的分布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淮北芦岭煤矿区17个代表性土壤样品和一个煤矸石样品进行28种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测试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PAHs在矿区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行为,评价了PAHs在矿区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28种PAHs,总含量(干重)∑28PAHs从0.35μg/g到6.21μg/g,平均值为1.69μg/g.其中16种是USEPA规定的优控PAHs,总含量(干重)∑16PAHs从0.23μg/g到3.53μg/g,平均值为1.00μg/g.按相关评价标准,该区部分土壤受到PAHs中度到重度污染,且该区PAHs污染来源是煤矸石堆和生物质燃料燃烧.通过毒性评价可知,PAHs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主要是苯并[a]芘,TEQ达60.68%.  相似文献   

16.
辽河支流条子河表层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辽河源头区典型支流——条子河四平段表层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分别于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采集条子河10个代表性断面的上覆水水样,测定了样品中16种优控PAHs的质量浓度、分析了其时空分布和来源,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条子河表层水体中总PAHs的质量浓度(∑PAHs)范围为319.8~3 715.9 ng/L,平均值为1 476.0 ng/L,PAHs的组成以2~3环为主,占∑PAHs总量的53.1%~81.0%,5~6环的PAHs均未检测出。不同水期间,∑PAHs均值的大小顺序为:枯水期(2 035.0 ng/L)平水期(1 272.5 ng/L)丰水期(967.9 ng/L)。空间分布上,∑PAHs的检测最高值(3 715.9 ng/L)和平均浓度最大值(3 194.8 ng/L)均出现在位于四平市城区出境断面(汇合口)处。PAHs主要来源是石油、草木、煤炭的混合燃烧。条子河表层水体中苯并[a]芘的当量为5.1~36.1 ng/L,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条子河表层水体中PAHs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
泉州湾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潜在降解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泉州湾设置7个站位,测定了2004年2月航次表层沉积物在添加PAHs后呼吸活性的变化,结合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数量及细菌总量的测定,对泉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潜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添加碳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呼吸活性,外加PAHs对各站点的影响有别,同一样品受菲、芘、荧蒽的影响各不相同,其影响程度与本土降解菌的数量有一定相关性,表明细菌在海洋环境PAHs的生物降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 d后各样品的呼吸作用强度逐渐接近自然对照样,可见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有着强大的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与降解PAHs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鹤峰走马葛仙米及对应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葛仙米的表层发育出2条胶质的薄层长丝体;同时葛仙米表层有一个孔.从土壤样品可观察到葛仙米母体解体后呈胶质的鞘丝体和胶质的片断.葛仙米对土壤颗粒具有集结粘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九龙江口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来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测定了福建省九龙江口7个红树林湿地站位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PAHs的含量.用微波萃取法萃取,用GG-MS法检测.探讨了各站位PAHs的主要来源,并通过与其他典型地区污染状况的比较,分析了研究区内PAHs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重点研究了煤矸石堆场周围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性及其与煤矸石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及其堆场周边土壤中,均检测出PAHs的存在,其中煤矸石PAHs总含量为2.86mg/kg,土壤PAHs总含量为0.64mg/kg;土壤和煤矸石中的PAHs在五环以上的高分子种类有着很好的相关性,但低分子PAHs相关性一般,且PAHs种类分布特征和不同环数PAHs分布特征均有明显差异;依照《加拿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标准》,煤矸石周边土壤已明显处于受污染的超标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