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应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而成立,综合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重点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学生遴选、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泰山学堂成立两年来不仅出台了多项新的管理制度,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化,还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一流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面的服务.笔者旨在探索更为现代的、灵活高效的、与世界接轨的基础学科培养模式,为我国基础学科建设和发展输送精英人才. 相似文献
2.
西南科技大学智能机器人创新实践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表明,普通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和教育教学条件,遵循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工作思路;创新教育理念,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软硬件条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4.
5.
“新农科”建设为实现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农林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明确了新方向,也是实现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前提.“新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很强的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他们是我国实现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和新生态建设的重要原动力.高校目前在农林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主要存在缺乏良好的通识教育、缺乏启发式教学、考核方式同质化和学生能力发挥受到限制等主要问题.鉴于此,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在培养方式上注重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强化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在管理方式上加强过程管理,在评价方式上建立公平公开公正、原创优先和灵活多元的奖励制度,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新农科”发展的农林类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人才战略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举措,拔尖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持久动力和强大支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内涵发展的自觉行动.通过分析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4所国内知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性,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规律.西南大学在含弘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走本土化道路,注重系统化实现整体协同,回归教育本原. 相似文献
7.
8.
高校是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我国高校具备培养拔尖人才的优厚的硬实力,但软实力的建设远远滞后于硬实力,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一大短板。本文从科研体制、评估制度、培养模式、创新思维等方面分析了软实力建设中的障碍,并探讨了提升软实力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重点大学是主阵地,实力较强的地方高校也可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本文针对我校应用型"卓越班"和学术型"挂榜班"运作模式,对地方高校拔尖创新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反思,以期为我校及同类地方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主要是应用研究领域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和某一专业领域具有专长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应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新农村的实际需求.我们要把握好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为滨海新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宁德师范学院升本初期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就应用化学专业如何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探索,重点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能力培养、个人素质提升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旨在抛砖引玉,在同行中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3.
思维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创新人才的重要要素。拔尖型科技人才到底具备什么样的思维品质,本文从科学创新的角度对拔尖人才在善于提出问题、具有怀疑精神、富于创造性想象、善于运用科学抽象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15.
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互相启发和学习的群体氛围十分重要。当前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制度等宏观层面,较少关注同伴关系和群体合作等微观层面。作为高校常见的教学形式,小组作业可成为考察同伴关系与群体合作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切入点。选取某一流大学的不同专业学生,通过访谈和观察搜集资料,分析当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合作与学习文化,及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组队方式上,小组合作主要为“熟人组队”,以此防范合作风险;小组主要以具有核心成员的“星状小组”模式进行分工与合作,这有助于提升小组工作效率,但同时也降低了其他组员的积极性。在评价方式上,组内和组间等多重评价相结合,对同伴关系和合作效果产生了复杂影响;突出教师权威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小组作业的成果形式或风格,反映了教师占据主导、学生迎合教师的教学权力关系。在文化上,普遍存在“以和为贵”的合作文化,既有助于提高效率,但也会阻碍学术创新。这反映出在优绩主义评价制度下学生学习和合作的异化:基于博弈的人我观使同伴变为竞争对手或被利用的对象;基于功利的学习观易走向迎合考评的“表现性学习”,学习的内在价值被削弱。小组作业中的“工具性合... 相似文献
16.
17.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以混合班成立三十周年为契机,推进基础化工程、吸引力工程、国际化工程建设,总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律,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明确了创建世界一流荣誉学院的愿景与使命。 相似文献
18.
拔尖人才是一个地区人才中的精华,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一些科研或科技推广成果,为该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各地在管理、使用拔尖人才工作中已逐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建立健全了拔尖人才管理工作网络,强化了政治理论、经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适 相似文献
19.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引领,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新制度主义路径依赖理论为探讨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困境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当前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形成了四种锁定效应。突破路径依赖,需构建富有弹性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制度供给,构建人才培养为先、尊重个性的育人生态;促进人的成长,强化社会价值导向与个体发展诉求的统整;加强分类培养,形成面向国家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雁阵格局;推动科教融合,聚焦人才培养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路径是:由名师培养"尖子生",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将知识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四光学院以中国梦引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采取科教融合的方法,以李四光精神为典范,独具特色:发挥导师作用,依托前沿课题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丰富教学内容,将中国梦融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加强科教融合,营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良好环境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