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鸟羽显微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种间特异性,鸟羽显微结构特征,可为鸟类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应用扫描电镜对暗腹雪鸡(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与藏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的飞羽、绒羽和尾羽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飞羽和尾羽主要由有钩羽小枝和无钩羽小枝构成;绒羽主要由节状羽小枝构成。对飞羽和尾羽的羽小钩数、纤毛数、腹齿数以及绒羽的节直径、节间距和基节长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尾羽的羽小钩数、纤毛数、腹齿数、绒羽的节直径与基节长在二者间差异显著,而绒羽的节间距和飞羽的几个指标在二者间差异均不显著。利用羽毛的显微结构来区分暗腹雪鸡与藏雪鸡时,尾羽的羽小钩数、纤毛数、腹齿数和绒羽的节直径、基节长是对二者进行识别的可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鸟羽根据其主要特征可以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正羽又包括飞羽,尾羽.本文主要是通过显微镜观察鸽子的飞羽,尾羽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飞翔功能的飞羽、尾羽主要是由有钩羽小枝、无钩羽小枝两种构成;而不具有飞翔功能的绒羽主要由节状羽小枝构成.羽轴的表面盖为多边形的角质花纹,而髓质层则是由多孔的髓腔构成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鸟类羽毛微观结构的差异,并据此鉴别鸟类。【方法】选取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大白鹭(E. alba)的飞羽、胸羽、尾羽及蓑羽4类羽毛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4类羽毛的羽小钩、腹齿及纤毛等微观结构的数量,利用SPSS 18.0对所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飞羽中除腹齿数外,有钩羽小枝基柄长、羽小钩数、纤毛数以及无钩羽小枝基柄长在白鹭和大白鹭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胸羽和尾羽有钩羽小枝的基柄长、腹齿数、羽小钩数、纤毛数以及无钩羽小枝的基柄长和腹齿数在白鹭和大白鹭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蓑羽纤毛数和基柄长在白鹭和大白鹭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除飞羽的腹齿外,所选的其他指标均可为白鹭和大白鹭的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择鸮形目鸱鸮科的红角鸮、斑头鸺鹠和黄腿渔鸮的尾羽中正羽和绒羽进行测量与扫描电镜观察,并记录正羽羽片长度、宽度和羽干长度以及绒羽节状羽小枝的基节长度和节间距,然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鸟类尾羽中正羽的羽片宽度和羽干长度有显著差异,尾羽中绒羽的节状羽小枝基节长度和其他节长度均具有极显著差异.通过尾羽的正羽羽片宽度和羽干长度以及绒羽的羽小枝特征差异可以比较鉴别这3种鸟类.  相似文献   

5.
选择10种隼形目鸟类尾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显微结构,同时测量中央尾羽内、外翈宽度。结果表明:有钩羽小枝的羽小钩数,纤毛的粗细、长短、数量,腹齿数,无钩羽小枝的腹齿数以及羽小枝末端是否呈节状等特征在不同种类间存在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中央尾羽内、外翈宽度的比值在某些种类间存在差异,用于显微结构分析的3个指标在2个物种间至少有1个指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八哥,亦称“鸲鹆”,“噹鹆”,属鸟纲,掠鸟科。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南部各省区平原和山林间,是我国南方原野里常见的留鸟。八哥全身羽毛呈黑色,有闪烁的光泽;头冠、后头和耳区的羽毛形状尖锐。嘴基部有一束长羽,一部分直竖成冠,另一部分向前倒下,形成鼻的覆羽。两翅上各有一大形白色横斑,由大覆羽的末端和初级飞羽的基部组成。尾羽除中央两枚外,均具白端;尾下覆羽尖端处亦呈白色。  相似文献   

7.
鸮形目7种鸟类腹部羽毛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涉案野生动物的鉴定中,羽毛常作为现场物证成为鉴定依据。为探讨鸮形目7种鸟类腹部羽毛作为鉴定依据的可行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腹部羽毛的羽小枝间距、节间距和节直径等显微结构。结果发现:草鸮科与鸱鸮科鸟类可通过羽小枝间距和节间距鉴定区分。而在物种水平上,羽小枝间距、节间距和节直径等虽然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高灵敏性的差异,但其种内变异度大,作为鉴定依据还需结合更多的显微结构指标。研究结合涉案动物鉴定的实践应用需求,发现羽毛显微结构具有作为鉴定依据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汞在树麻雀体内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对采自太原南郊区8只树麻雀(Pasermontanus)体内不同组织及其不同部位羽毛中的汞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汞在树麻雀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为:羽毛>肾>肝>肺>心>骨>肌胃>股肌>胸肌>脑。不同部位羽毛中汞的分布规律为: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尾羽>背羽>腹羽。其中,初级飞羽和背羽,背羽和腹羽中汞含量均存在明显正相关。肝和脑、肝和心脏、肝和胸肌、肝和股肌以及胸肌和股肌中汞含量也存在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鸡双梳羽管螨寄生在鸡的羽管里面,其卵、前期若虫、后期若虫、成虫都在羽管内发现.它寄生在鸡的初级飞羽、次级飞羽、三级飞羽、初级复羽、次级复羽、小翼羽、尾羽、尾部复羽.雌成虫是羽管螨的传播阶段,它从鸡羽管的上脐部分出来,进入新生羽毛未封闭的上脐,又在其中生长、发育、繁殖.雏鸡的稚羽是从成年鸡身上出来的雌成螨侵入的第一套羽毛,稚羽一般感染不厉害,只初级复羽和次级飞羽有些感染,而到第一期婚羽,感染则急剧扩大,上述八种羽毛均可严重感染.雌成螨在雏羽中的第一次发现是在雏鸡孵出后35—42天,鸡双梳羽管螨生活史如下:雌成虫(?)卵(?)幼虫(?)前期若虫(?)后期若虫(?)雌成虫(?)卵(?)幼虫(?)前期若虫(?)后期若虫(?)雌成虫或雄成虫.鸡双梳羽管螨传播仅发生在鸡的孵雏和脱毛期.  相似文献   

10.
沈玉国 《大自然》1989,(2):15-15
白肩雕(Apuila heliaca)隶属隼形目、鹰科,是一种大型猛禽.其形态与金雕大小相仿,体羽主要为黑褐色,头顶、枕部及上颈黄褐色,部分肩羽为白色,腰部棕黄色.两翼及尾羽黑褐色,内侧飞羽与尾羽均具棕黄色羽端.下体棕黄色,胸与腹部具暗褐色羽缘,呈纵走斑纹,尾下覆羽艳棕黄色.覆腿羽黑褐色,跗蹠黄色,爪黑色.白肩雕繁殖于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去动物园玩时,经常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白天鹅在宽阔的湖面上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它们还会尽情地展现自己美丽的身姿,吸引游客驻足观赏。天鹅是一种善飞的鸟类,为什么它们会在动物园安居下来,不远走高飞呢?原来,鸟类能够飞翔是因为它们拥有了翅膀和羽毛。鸟类身上的羽毛真正具有飞翔功能的是飞羽和尾羽,飞羽长在翅膀上,尾羽则长在尾部。力,生活在非洲的鸵鸟尽管跑得很快,却因为没有飞羽而无法展翅蓝天。根据这个道理,送到动物园的天鹅首先要被拔去飞羽,幼鸟则要割去指骨或腕掌关节,使飞羽无处着生。没飞羽分初级飞羽、次…  相似文献   

12.
荒漠走禽鸵鸟,亦称"非洲鸵鸟",属于鸟纲鸵鸟目鸵鸟科,是世界上现代生存的最大鸟类.雄鸟可高达2.75米,体重135公斤;雌鸟稍小.颈长而眼大,嘴由数片角鞘组成.两翼退化,胸骨扁平而无龙骨突起,不会飞.尾羽蓬松而下垂,尾椎骨个个分离.脚极强大,腿一部分裸出,趾下面有肉垫,趾仅存2枚,即相当于第三趾和第四趾,第三趾强大且具爪,第四趾小而无爪.雄鸟体羽主要为黑色,双翅及尾部有白色漂亮的长羽,颈部呈肉红色或鲜蓝色,上覆棕色绒羽.雌鸟羽毛呈乌灰色.就其总体  相似文献   

13.
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在猛禽中当属体型娇小的一类,体长仅30厘米上下。黑翅鸢与大多数猛禽体羽多深沉色不同,它们的体羽色调甚浅,主要为淡灰色,站立时翅上由肩至肘部有一道抢眼的黑色条纹,再配上黑嘴和鲜黄色的爪,看上去煞是可爱。  相似文献   

14.
在青藏高原,高山兀鹫被当地的居民当作天神的使者,天葬者的灵魂就是通过高山兀鹫的啄食才被带到天堂的。因此,青藏高原就成了高山兀鹫的乐园。高山兀鹫属隼形目鹰科,是我国最大的猛禽之一,体重可达6-7公斤,体长可达1.1米以上,头和颈长满了白色稀疏的短绒毛,背部和腹部的羽毛呈淡棕褐色且具有黑褐色纵纹;胸部的棕褐色短绒羽毛形成胸斑,全身底绒羽丰富,呈褐色,飞羽和尾羽黑褐色。每年的秋末初冬高山兀鹫开始沿高黎贡  相似文献   

15.
对采自于山西运城盐湖区白骨顶(Fulica atra)羽毛铅、铜、镉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这几种重金属在各个部位羽毛中的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白骨顶羽毛的Pb含量为0.53~6.26μg/g、Cu含量为0.56~9.18μg/g、Cd含量0.002~0.24μg/g.铅在白骨顶羽毛中以背羽含量为最高,腹羽最低;铜含量以初级飞羽最高,背羽最低;镉含量背羽最高,腹羽最低.  相似文献   

16.
世界的鹮类     
鹮类(亚科)属于鹳形目、鹮科,世界约有23种(有的学者把白鹮分为圣鹮、澳洲白鹮和白鹮3个种,计26种),大多是一些珍稀鸟类,比如巨黑鹮仅残留几只,亟待采取保护措施。 鹮类为中型涉禽,颈、嘴及脚、趾均长,尾短而隐于折叠的翅下。嘴向下弯曲,头和颈部通常裸露,趾基部具蹼,羽毛无副羽,初级飞羽11枚,尾羽12枚。气管无鸣管和鸣肌,鸣声单调。 鹮类体羽颜色,朱鹮、美洲白鹮为白色,彩鹮、隐鹮等11种为黑色,并有各种各样的金属光泽,美洲红鹮是红色,铅鹮为灰色,其余为褐色。鹮类雌雄同色,繁  相似文献   

17.
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是雉类中羽色最华美的种类之一.雄鸟的头、胸、上背和两翅复羽均呈闪耀金属光泽的翠绿色或紫蓝色;头顶有一绺丝状的紫红色冠羽,枕部披着白色镶蓝边的羽毛形成的翎领;下背和腰为黄色,尾上复羽朱红,长长的尾羽密布黑、白相杂的云状斑纹,腹白似  相似文献   

18.
北京雨燕是中国北方常见鸟类,作者于1985年4月至1988年8月对北京雨燕幼鸟羽毛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幼鸟羽毛发育有严格的规律性。在呼和浩特地区常见窝雏数为两雏鸟,所以仅对两雏幼鸟的羽毛发育进行描述。刚孵化的北京雨燕全身裸露,8日龄时长出飞羽鞘与尾羽鞘,18日龄时羽毛覆满全身。30日龄时两翅可在背部重迭。背部羽毛生长早于腹部羽毛。幼乌离巢时羽毛分布情况与成体相似,仅羽色比成体为淡。  相似文献   

19.
翻飞鸽起源于原鸽(Columba livia),它们具有飞行时空中翻滚的遗传性。选择伊犁州伊宁市、阿克苏地区新和县新和镇和田麦里村和喀什地区疏勒县塔孜洪乡尤喀克霍伊拉村作为新疆翻飞鸽样本采样区,对翻飞鸽样本头部、躯体和飞羽合计42项形态数据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头部形态构造中嘴峰长度、嘴裂长度、鼻宽度、鼻长度、鼻深度、头长度和眼球宽度在采样区间变异不显著,眼球高度、头宽度和头深度在采样区间变异显著。躯体形态构造中颈项宽度、下颈宽度、躯体长度、上背宽度和腰宽度在采样区间变异不显著,胸宽度在采样区间变异显著。初级飞羽长度随初级飞羽序呈现显著递减,次级飞羽长度随次级飞羽序呈现左右两侧次级飞羽短和中央次级飞羽长的特征,初级飞羽长度、次级飞羽长度和尾羽长度在采样区间变异显著。左侧第1枚尾羽长度与右侧第1枚尾羽长度间差异不显著,中央尾羽长度分别显著长于左右两侧第1枚尾羽长度。结论:在新疆不同地区翻飞鸽样本中头部形态构造和躯体形态构造间变异不显著,飞羽形态学构造间变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太阳鸟是引人注目的形态和羽色十分特殊的一类小鸟.分类地位属鸟纲(AVES),雀形目(Passeriformes),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全世界共有5属,118种.其中非洲特产的有78种,只有40种分布于亚洲西南部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我国秦岭以南地区.因此,太阳鸟科的鸟类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有的鸟类.太阳鸟科鸟类嘴形纤细而尖长,多数种类的嘴端稍向下弯曲,嘴缘具细形锯齿;舌呈管状,富有伸缩性,尖端分叉;两翅外侧的初级飞羽形短,内侧渐长,初级飞羽10枚,第一枚最为短小,呈圆翼型;尾羽12枚,有些种类的尾羽较短,各枚尾羽的长度几等长,羽端呈平截状;有些种类中央尾羽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