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64-MSCT对非肝病患者及肝硬化Child-PughA、B分级组患者下腔静脉与肝中静脉、肝右静脉间模拟穿刺途径,顺、逆行角度的测量,以期为临床肝内门腔分流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选取上腹部64-MSCT扫描非肝病被检查组共40例;肝硬化组符合纳入标准14例。用智能追踪技术启动扫描。并将所得数据在GEADW4.2工作站进行处理。结果:按照α=0.05标准认为正常组与肝硬化组模拟穿刺途径肝中静脉、肝右静脉与肝后段下腔静脉的顺、逆行角度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经下腔静脉-肝右静脉逆行穿刺途径角度优于肝右静脉顺行途径和肝中静脉顺、逆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核磁共振扫描(MRI)对肝实质相对强化程度(RE)的评估并将肝功能分级与血清指标进行对照研究.方法:收集Gd-EOB-DTPA MRI增强扫描病例资料共64例,按对照组与不同Child-Pugh等级分组,采用one-way ANOVA比较各组间RE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RE值评估肝功能的效能,并观察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RE值与各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延迟期、肝胆细胞期组间RE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 ROC曲线显示对照组VS 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Child-Pugh C组延迟期、肝胆细胞期RE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676、0. 702,对照组+Child-Pugh A组VS Child-Pugh B组+Child-Pugh C组延迟期、肝胆细胞期RE值AUC分别为0. 719、0. 819,对照组+Child-Pugh A组+Child-Pugh B组VS Child-Pugh C组延迟期、肝胆细胞期RE值AUC分别为0. 750、0. 859.肝胆细胞期RE值与ALB、GLB、TBIL、DBIL、TBA具有相关性(P 0. 05).结论:Gd-EOB-DTP MRI增强扫描肝胆细胞期RE值能评价肝脏受损的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评估肝功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评估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探讨ICG清除试验与Child-Turcotte-Pugh (CTP)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价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46例,肝癌63例,进行ICG清除试验,计算患者的ICG血浆清除率值(K值)、ICG 15 min滞留率(ICG R15),分析患者CTP分级和MELD评分。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 CTP分级:A级84例,B级25例。随着CTP分级及MELD分级升高,ICGR15逐渐增高,而K值则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分别为0.001、0.005)。在评价肝功能方面ICGR15与CTP分级及MELD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7、0.8439,P值均0.01),K值与CTP分级及MELD评分呈负相关(r值为-0.814,-0.5978)。结论 ICG清除试验能够准确动态反应肝脏储备功能,ICG R15及K值可辅助CTP分级及MELD评分评估肝脏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选择57例慢性肝病穿刺活检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HE染色、特殊染色(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并观察与评估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结果在57例肝穿刺活检病例中,慢性肝炎43例,非酒精性肝病4例,早期肝硬化6例,肝硬化4例,其中2例合并肝细胞癌.其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属于G1/S0-1,G2/S2,G3/S3及G4/S4分别为23例、17例、8例及9例.结论肝穿活检是诊断肝损害程度的"金指标",并对慢性肝病的病因确诊及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下颈部CT常规扫描、双能量模式扫描、无预设值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自动控制曝光技术,探索下颈部CT扫描抑制伪影的个性化方案.方法:随机选取进行下颈部CT检查的患者99例,分成3组,A组:固定千伏、毫安扫描;B组:无预设值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自动控制曝光技术扫描;C组:双能量模式扫描,分别将图像质量评分、噪声值、信噪比及容积CT剂量指数进行对比.结果:C组图像质量评分(3.70±0.51)高于B组(3.36±0.50),P0.05,B组图像质量评分(3.36±0.50)明显高于A组(3.00±0.59),P0.01;B组容积CT剂量指数(6.38±1.40)mGY明显低于A组(9.29 mGY),P0.01;A组容积CT剂量指数(9.29mGY)明显低于C组(12.58±4.74)mGY,P0.01;C组噪声值(7.51±2.29)明显低于A组(12.03±3.52)、B组(12.18±4.47),两者P0.01;C组信噪比(7.57±2.20)明显高于A组(5.19±1.86)、B组(5.51±1.86),两者P0.01;A、B组噪声值、信噪比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86,P=0.52).结论:建议常规下颈部CT扫描使用无预设值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自动控制曝光技术,可获得辐射剂量最低、图像质量较优的影像,而双能量扫描模式能更大程度抑制下颈部伪影,在诊断下颈部疑难病变、定位细微病灶时,或在征得病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使用双能量模式获得更高质量的影像.  相似文献   

6.
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是肝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仍有部分乙肝相关肝癌患者肝脏不发生硬化,肝硬化和非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差异尚不明。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差异,旨在为乙肝相关肝癌的个性化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对941例行根治性肝切除手术的肝癌患者进行筛选后得到乙肝阳性肝癌患者731例,其中肝硬化病人584例(79.9%),非肝硬化病人147例(20.1%),进一步通过软件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及病理差异。结果表明:肝硬化组病人男性比例(89.7%vs.78.9%)、年龄(51.6±11.8 vs.47.4±11.7岁)、ALP值(98.0 vs.89.5 U/L)、ALT值(43.0 vs.36.0 U/L)、TBIL值(15.3 vs.14.1μmol/L)均比非肝硬化组病人高(P<0.05),但肝硬化组病人的ALB值(41.1 vs.42.1 g/L)、PLT值(171.0 vs.214.0×109/L)比非肝硬化组病人低(P<0.01);两组病人腹水人数(1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低管电压技术联合低碘浓度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使用东芝320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扫描,分别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对比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取量.结果 A,B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低于A组,且有效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72.95%,B组患者有效碘摄入量较A组减少18.29%,两组图像噪声值、左冠脉开口处强化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噪声高于A组,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双低"扫描方案能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差异,为评估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114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分组为:乙肝抗原(HBe Ag)阳性HBV DNA阳性携带者(A组)、HBe Ag阴性HBV DNA阴性携带者(B组)、HBe Ag阴性HBV DNA阳性携带者(C组).使用fibroscan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肝脏硬度值(LSM)检测,评估3组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肝脏硬度值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C组的肝脏硬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说明HBV DNA阳性的携带者无论HBe Ag是否阳性其肝脏硬度值均比HBV DNA阴性的携带者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高海拔地区不同年龄组之间、以及高海拔与低海拔老年组体检人群心脏彩超基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各年龄段男女心脏结构和功能基础数据变化规律,为降低心脏疾患的发生,提供可参考影像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超声心动图,对来自高海拔和低海拔地区健康体检者进行心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数据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高海拔男、女组各年龄段之间,以及对高海拔与低海拔老年男、女组体检人群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结果.结果:男、女性主动脉根部最大径、肺动脉最大径、左房前后径、右室流出道最大径及室间隔厚度最大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60岁以上组增大最为显著,与小于30岁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男性主动脉最大流速及压差、MV-E/A、TV-E/A、SV(每搏输出量)等指标,随着年龄增长主动脉最大流速逐渐下降,压差逐渐加大;MV-E/A及TV-E/A值降低趋势.高海拔与低海拔老年组体检人群男女两组比较室间隔厚度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余指标均有差异.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测量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数据.在高海拔地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心脏功能逐渐降低、尤其是老年组与平原地区相比具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85例肝硬化患者分为Hp阳性组62例,阴性组23例.两组都给予口服乳果糖15 mg/次,3次/d,一般治疗5 d,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静脉血氨.随后将Hp阳性组随机分两组,A组31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替硝唑1.0 g;B组31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A,B两组药物用法均为口服,2次/d,疗程2周.治疗结束及停药1个月后测空腹静脉血氨.结果肝硬化Hp阳性组血氨浓度为(104.4±8.2)μmol.L-1,明显高于Hp阴性组的血氨浓度(81.7±7.5)μmol.L-1(P<0.05).Hp阳性A组根除Hp治疗后血氨浓度为(54.9±10.2)μmol.L-1,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能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升高,可能为肝性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