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暴雨灾害感知视角下秦岭华阳古镇和金丝峡景区游客理性行为的文化程度特征,以期为该区旅游决策制定和旅游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秦岭华阳古镇和金丝峡景区不同文化程度游客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华阳古镇和金丝峡景区游客理性行为的文化程度特征.结果发现:秦岭华阳古镇和金丝峡景区游客理性行为受文化程度影响较大.两个景区不同文化程度游客的理性行为与游客对暴雨灾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防灾减灾态度间呈正相关关系.利用不同文化程度游客对暴雨灾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防灾减灾态度可以较好地模拟游客的理性行为,该模型可以为秦岭其他景区游客理性行为的模拟和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追求幸福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拥有科学合理的理性幸福观是人们能获得真正幸福的根本。当数学是一种文化的观念被确立,数学文化的教育就理应承担起帮助学生建构理性幸福观的重任,以培养能真正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公民为目标。在高校数学文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打好数学知识基础、增强数学理性精神、挖掘数学德性内涵、提升数学审美品位等策略来帮助大学生建构理性幸福观。  相似文献   

3.
有限理性理论长期以来运用于经济领域的研究,语用预设的研究也主要限于语用学领域内。本文运用有限理性理论对文化预设进行研究,揭示文化预设的效果也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性,文化预设的运用也只能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文化预设的效果,而不是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实训文化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创新文化,具有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性.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主体的实践活动(如教育)既有工具理性,又有价值理性.教育当然具有也应当具有工具理性,但教育还应该指向更多意义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5.
奥尔森的理性模型构建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关系,论证了集体行动的困难性。拓展了的模型认为个人理性与组织理性的一致性既是组织形成的基本条件,又是组织行为有效性的决定因素。把拓展后的模型应用于一般组织管理、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种理性的相容度决定组织凝聚力的大小、组织平衡判断及组织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相比具有较强的组织凝聚力,更易于实现组织平衡;公共部门应从物质和文化两种途径解决组织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传播时代"我上电视故我在"、"我快乐故我在",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快乐,没有理性的光芒,无法解决人们精神困境的种种问题,只是大众文化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数学文化的兴起,让人们看到了理性的光芒。"我思故我在",研究数学文化离不开研究数学史。在世界数学史上,希帕蒂娅(Hypatia)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杰出女性,读希帕蒂娅,看到的是人类对理性文化的不懈精神追求。今天我们研究数学文化,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数学素养。文化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胜负。在女子学院,培养女性理性思维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7.
理性与非理性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丹尼尔·贝尔认为:“西方意识里一直存在着理性与非理性、理智与意志、理性与本能间的冲突”,而在交织着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的西方文化发展中,“理性判断一直被认为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而且这种理性至上的秩序统治了西方文化将近两千年。”在19世纪中叶以前,西方的哲学家们大都是理性的崇拜者,他们极力推崇、张扬理性,把理性奉为衡量一切的唯一的尺度,以至形成了渊源流长的理性主义传统。在19世纪中叶以后,理性遭到了多方面的有力的、持久的轰击,非理性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以至被片面地发展为非理性主义潮流,并“扩散成为资产阶级哲学的主导倾向”。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产力"的内涵之一是凝练价值理性,这是文化生产力的思想态因子。"文化生产力"理论在当下中国的直接意义不仅在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而且其现实诉求还在于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内在统一,并将其价值理性的主旨内化于现实飞速发展的高技术实践之中。纳米制药技术在保障人类健康的事业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而从价值理性的视角审视纳米制药技术设计者的使命意识,客观上必然需要将其置于"文化生产力"这一现实和深远的语境之下,因为只有从价值理性的高度,人们才会更加清晰地看到纳米制药技术设计者所关涉的使命意识即生命伦理意识、环境伦理意识和社会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09,(24):13-13
工业社会以其所特有的标准模式化一切——从地理环境到生产生活到文化,磨蚀了传统社会的自然的多样性和社会与文化的多样性。学者陈阿江的文章《理性的困惑——环境视角中的企业行为判别》揭示了一个现代社会人类发展的悖论,单纯的经济理性将导致发展的不理处境。从环境问题的社会后果出发,在与经济理性人假定暗设的前提不同的环境问题面前,理性遭遇了解释的尴尬。  相似文献   

10.
工业社会以其所特有的标准模式化一切——从地理环境到生产生活到文化,磨蚀了传统社会的自然的多样性和社会与文化的多样性。学者陈阿江的文章《理性的困惑——环境视角中的企业行为判别》揭示了一个现代社会人类发展的悖论,单纯的经济理性将导致发展的不理处境。从环境问题的社会后果出发,在与经济理性人假定暗设的前提不同的环境问题面前,理性遭遇了解释的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