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侵权行为法中最具有实践性和适用较为广泛的一个问题,也是存在争议和问题最多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范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是我国新修订的婚姻法的一大进步,最高人民法院也在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中做出了损害赔偿应当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原则性规定,可是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作为我国首次引入的一项先进婚姻法律制度,人们对他的先进性的认识还缺乏理论深度,其责任构成也尚未明确界定,笔者正是从该问题出发,探讨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构成问题,提出个人的拙见.  相似文献   

3.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理论和实践部门所关注的内容,而对于植物人精神损害赔偿论及很少。有的学者认为,一个人因受到不法侵害而成为植物人以后,他就不再具有精神感受能力,没有精神痛苦,也就谈不上其精神损害赔偿。从精神损害的法律厘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入手,从社会、法律、生理等层面来论证植物人精神损害的存在,并由此得出植物人精神损害赔偿的实际发生。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民法体系中的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是我国公民权益的拓展。就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着重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民事损害赔偿在我国立法中的适用早有明确规定,在经济关系和社会交往日益复杂化的今天,人们的精神活动也愈加频繁,导致的精神利益受损范围和程度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精神损害赔偿在民事法律中也就日益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7.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公务给相对人造成精神损害,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这既是我国宪法和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对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的要求。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行政精神损害案件的发生,给我国行政精神损害的立法、司法以及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立法还存在很大缺陷,亟需完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损害赔偿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给司法实践带来了极大的困惑。通过对相关立法条文在语意、逻辑以及法理等方面的分析、论证,认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安排不合理;同时认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于物质损失范围界定不明,而且司法解释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我国需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建构中支持精神损害赔偿,并且进一步明确物质损失范围的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民法体系中的一项新的法律制度,是我园公民权益的拓展.就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着重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情形下,死者近亲属应享有自己固有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在受害人致残或遭受其他严重伤害时,法律亦应对受害人近亲属所承受的精神痛苦给予有效的救济,在一定条件下受害人近亲属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国的立法、判例开始呈现出对因违约引发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的发展趋势。并非所有的违约所造成的精神损害都是不可预见的,精神损害的产生也并非与侵权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违约并不当然排斥精神损害赔偿。在一些订立合同时即可预见到精神损害的场合,特别是以获取精神利益为目的的合同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允许受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3.
我国立法应明确规定对违约案件中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并进而明确规定可预见性规则适用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明确可预见性规则适用于合同范围外的损失;区分违约方的主观心理状态,以合理确定预见的时间和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范围,这样才有利于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活激变,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人才,而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教育者应该肩负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民法学理论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但我国民法通则立法中还没有规定此制度。由此 ,参照国外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 ,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适当扩大精神损害赔偿范围 ,并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额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环境侵权的精神损害是区别于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的一种精神利益的伤害,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目前已成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方面都存在不足,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以完善,以期能更好地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自身的积极力量和美德等为研究对象,培养、发掘积极的心理品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运用积极心理学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模式、体验积极情绪、建构积极人格、塑造积极行为,以便远离心理疾病,更好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8.
鲁迅以历史“中间物”的文化视角,清醒地认识并批判了中心意识下的民族自大病,礼治文化下的主奴根性,“仁”学框架下的个体与群体,以及传统文化中“静”的精神等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心理特点,这对中国人走向真正意义上的自强、自立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