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NO3)3-NaOH为显色系统,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498nm波长测定白千层枝和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其回归方程为A=0.01022C+0.0165,r=0.9995,吸光度在0-100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测定结果表明,白千层枝和叶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69%和0.63%。  相似文献   

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斜脉暗罗叶和枝总三萜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斜脉暗罗叶和枝中总三萜酸的含量.以熊果酸为对照品,以质量分数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系统为显色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46 nm波长处测定样品的吸光度.熊果酸对照品在20~100 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bs=0.154 8 C+0.028 6,r=0.999 3.斜脉暗罗叶和枝中总三萜酸的含量分别为0.592%和1.436%.本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复性好,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厦门市木麻黄属的三种木麻黄种内遗传变异和种间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共检测了6个酶系统12个酶位点.三种木麻黄种内都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普通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83.3%、83.3%和75.0%;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36、0.429和0.399;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0.523、0.420和0.482.在普通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中,均存在杂合子过量的情况,而细枝木麻黄符合Hardy-Weiberg平衡.三种木麻黄种间的遗传一致度很高(0.9605-0.9654),体现出其亲缘关系很近.相似的生境和相同的染色体数目使其种间的分化很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别向匍枝筋骨草悬浮培养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并测定添加后不同时间悬浮细胞的生长状况和生物量,以及蜕皮甾酮(20E)和ABA的浓度变化,筛选出最适宜添加浓度.通过测定悬浮细胞内玉米素(ZR)、赤霉素3(GA3)和吲哚乙酸(IAA)及20E的含量变化,探讨ABA对匍枝筋骨草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15 mg·L-1ABA后细胞生长速度减缓,但在未褐化期ABA促进20E的累积,在第48 h和72 h悬浮细胞中20E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但在第96 h悬浮细胞出现褐化现象,20E含量下降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向匍枝筋骨草悬浮体系中加入外源ABA,悬浮细胞内ABA含量呈上升趋势,ZR,GA3,IAA含量呈相对下降趋势;在相同条件下添加ABA抑制剂(Na_2WO_4),则ABA,ZR,GA3和IAA的变化趋势与添加ABA相反,对20E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测量海南木莲中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采用了酸性染料比色法,并对线性范围、加标回收率、精密度和稳定性等项目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线性方程为A=0.038 1 C-0.006 37,r=0.999 8.结果表明,海南木莲叶中生物碱的平均含量为0.179%,RSD=0.84%(n=5),枝中平均含量为0.089%,RSD=0.49%(n=5).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海南木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技》2004,(14):9
澳洲红树莓 成熟基生长枝黄褐色,枝上密生小刺,嫩枝上小刺为红褐色.易发二次枝,花多为复总状花序,花朵3~5个,浆果近圆锥形.红色,平均单果重约3.08克,含糖11.6%,含酸2.7%,含维生素C 0.258毫克/克.7月初浆果开始成熟,8月初采收末期.大果型,抗病,丰产,极易发根蘖枝.  相似文献   

7.
经血宁胶囊以瑶药扶芳藤和白背叶配伍而成.以经血宁胶囊配伍药材白背叶的正丁醇提取浸膏为原料,经分离纯化得一纯化合物,结构鉴定为伞房决明苷化合物(HPLC检测,归一法计算含量为99.5%).以伞房决明苷作为经血宁胶囊含量物质标准,且规定每粒胶囊(0.35 g/粒)伞房决明苷含量≥0.10 mg,以此建立检测胶囊物质含量标准的HPLC方法.运用该法检测3批胶囊(批号:20150901,20150902及20150903)中伞房决明苷的含量,结果分别为0.156,0.147和0.129 mg/粒,RSD分别为1.43%,1.08%和1.23%.说明该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建议以每粒胶囊含伞房决明苷≥0.10 mg作为经血宁胶囊正式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甲基异丁基甲酮在测量饮用水中钠、铅元素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标准加入法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定量分析饮用水中Na、Pb元素的含量.在饮用水中加入适当含量的有机溶剂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可提高谱线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有机溶剂MIBK能够改变试液的物理性质,提高物化效率,增强光源辐射强度,元素Na和Pb的RSD分别为8.24%和11.34%,回收率分别为107%和110%.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同时测定百尾参中obtucarbamate A和obtucarbamate B两种酰胺类化合物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0.2%乙酸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6nm,流速1mL·min-1,柱温30℃.结果表明:obtucarbamate A和obtucarbamate B分别在3~96μg·mL-1和1~32μ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3%和98.94%,RSD分别为1.11%和1.57%.该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百尾参中酰胺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福州、湖南怀化、河北保定、山东泰安、湖南浏阳、广西桂林6个不同地理种群栗瘿蜂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测序,并用Mega 4.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C、A、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42.6%、8.1%、41.5%、7.8%,(A+T)含量(84.1%)明显高于(C+G)含量(15.9%).这6个地理种群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398 0.保定、泰安、浏阳3个群体亲缘关系较近;而福州、怀化、桂林种群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1.
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使君子叶和枝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正交法选择显色剂体系Na—NO2-Al(NO3)3-NaOH的浓度,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的总黄酮含量.回归方程4=11.4486C-0.00543,相关系数r=0.9996,实验结果表明,本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研究莫氏兰根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以正交实验优选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考察莫氏兰根微波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莫氏兰根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φ(EtOH)=75%、m(莫氏兰根)∶V(EtOH)=1∶50、温度60℃、时间40 min、微波功率700 W,总黄酮得率可达1.99%.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8.2μg/mL和181.4μg/mL.  相似文献   

13.
研究鸭跖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能力.通过四种单因素试验,优选设计鸭跖草总黄酮提取正交实验方案,以Vc为对照,测定鸭跖草总黄酮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用60%的乙醇在60℃下以料液比1:30提取3h的条件为最佳工艺组合,总黄酮得率为34.32mg/g;鸭跖草总黄酮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效率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 DPPH 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且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略低于 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 Vc相当,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低于Vc.  相似文献   

14.
大花紫薇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产大花紫薇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结果共鉴定出1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99%,其中主要成份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2.03%),(Z,Z)-9,12-十八碳二烯酸(25.29%),9-十八烯酸丙酯(12.38%)和4一苄基吡啶(7.90%).本研究可为大花紫薇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5.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变化及意义.CHB患者分为轻度(n=75)、中度(n=78)、重度(n=49)3组,以健康人群(n=74)为对照组,用生化方法检测血清中NOi、NOS和ALT水平.CHB患者血清NO和iN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轻、中度CHB患者的血清中NOi、NOS水平显著升高,ALT明显增高,NO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重度CHB血清中白蛋白明显降低,但NO、iNOS水平无明显改变.NOi、NOS和ALT在CHB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慢性乙肝病情程度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海南产三叉苦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产三叉苦[Melicope ptelefolia(Champ.exβenth.)Hartley]茎用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提取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复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phthalicaciddibutylester)(1),香兰素(vanillin)(2),β-谷甾醇β-sitosterol(3),木栓酮(riedelin)(4),β-胡萝卜苷(一-daucoster01)(5),leptonol(6),苯甲酸正丁异丁酯(phthalicacidbutylisobutylester)(7),methylleptolA(8),异吴莱萸酮酚(isoevodion01)(9),leptenA(10),evodione(11),东莨菪素(scopoletin)(12),其中化合物(2)、(4)、(7)、(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硝酸锌作为锌源、硒粉作为硒源,采用水热法在不添加任何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制备了ZnSe微米晶.利用差热(TG-DTA)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发光谱(PL)对产物进行热稳定性、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表征.差热结果表明ZnSe微米晶在常温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500至600℃之间存在一个很强的放热峰.XRD和SEM研究结果表明,ZnSe微米晶具有闪锌矿结构并且其尺寸大约为4.5μm.从ZnSe微米晶的光致发光谱图中可以看出样品在467 nm处存在一个较强的近带边发射峰,同时存在一个从540 nm至630 nm的很弱的与缺陷相关的发射带,这说明产物的结晶状况良好且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铜钱草为供试植物,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在铜、锌分别胁迫下,铜钱草净化水中氮磷的效果及其叶片中叶绿素、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0天的培养,低浓度的铜锌(0.5、1.0mg/L的铜、锌和1.5mg/L的铜)提高了植株净化氮、磷的效果.低浓度的铜、锌处理(尤其是1.0mg/L)促使植株叶片中叶绿素总量、叶绿素а/β明显增加,且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导致丙二醛含量维持较低水平,说明植株叶绿体微结构完善、细胞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植株对氮、磷的净化;与对照组相比,2.0mg/L锌处理明显降低了铜钱草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主要缘于锌的胁迫通过降低叶绿素总量、叶绿素а/β值,且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导致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8.40μmol/gFW),使植株内环境出现氧化胁迫、生长受损所致.研究表明,铜钱草对铜、锌具有一定的耐受力,较低浓度的铜、锌有助于其对水体中的氮、磷的去除.  相似文献   

19.
海口市南渡江流域河塘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基于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分析了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典型河塘底泥0-30cm层Cu、Zn、Pb、Cd、Cr、Ni、As、Hg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污染状况、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原因.结果发现:1)该河塘底泥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Cd和Cu,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43mg·kg^-1和78.60mg·kg^-1,超标幅度分别为41.51%和36.71%.2)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该河塘底泥存重金属污染是以“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为主,轻微及以下等级的污染区域占总面积的74.20%,“中度污染”区域占总面积的25.80%;底泥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上游6种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大于下游;上游底泥Pb、As含量均值高于下游,而Cr、Ni、Cu、Zn、Cd、Hg含量低于下游,下游污染等级、污染面积较上游大.3)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d和Hg元素具有一定潜在生态风险,河塘底泥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4)河塘周边土壤及成土母质重金属背景值高、河塘附近采石场的弃土石场重金属含量高,是该河塘底泥重金属超标的主要原因;应该根据底泥的污染等级来决定其农业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