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优化HDT加工条件,考察了HDT烘丝前后烟丝中酸性香味成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了湖南永州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在4个烘丝温度下烟丝中酸性香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HDT加工后,烟丝中挥发性酸性成分含量较加工前有明显的提高,HDT加工对烟丝中难挥发酸性香味成分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HPLC、GC-MS对毕节地区5个典型植烟区考烟的中性挥发性香味及潜香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PLC检测烟草多酚类物质总含量均在30 mg/g以上,不同产地的含量依次为赫章>毕节>金沙>大方>威宁。GC-MS检测出34种重要中性挥发性香味成分,其中新植二烯含量高,占总香味成分的85%-90.5%.毕节市烟区样的苯丙氨酸类物质总量、棕色化产物总量、类西柏烷类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烟区;大方烟区的香气物质总量,类胡萝卜降解产物总量、大马酮、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B、D均显著高于其他烟区。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复烤烟叶增香提质,试验选用从烟叶表面筛选出的产香菌:西方许旺酵母(Schwanniomyces occidentalis)对兴义C3F复烤后烟叶进行固态发酵,并对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香味物质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进行检测,最后将发酵后的烟叶切丝后进行卷制成卷烟并进行评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经菌种发酵后,接种量为6.9%和接种量为13.8%的烟叶糖碱比均升高,但钾氯比无显著性变化;②接种量为6.9%的处理中共检测出香味物质58种,与另外两组相比其中有50种香味物质含量较高,包括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香叶基香叶醇、螺岩兰草酮、苯乙醛、α-大马酮、巨豆三烯酮、橙花基丙酮、3-羟基-β-二氢大马酮、茄酮、苯甲醛、二氢猕猴桃内酯、亚麻酸甲酯、亚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2-乙酰基吡咯等,与对照相比新植二烯含量增加了54.6μg/g;③经菌种发酵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④感官实验表明,接种量为6.9%的评吸结果最好,这和香味成分的结果一致.综上所述,西方许旺酵母对烟叶有一定的增香提质作用,接种量为6.9%时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表征烟叶组模块配方调整前后卷烟品质的变化情况,通过近红外光谱和HS-GC/MS分别对74个老叶组配方和395个新叶组配方样品中常规化学成分及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合PLS-DA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并采用因子载荷图表征.结果表明:①老配方卷烟烟碱、芸香苷、氯钾比含量较高,而新配方卷烟灰分、绿原酸、K_2O、多酚总量、还原糖含量较高.②新配方中挥发性致香成分,如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巨豆三烯酮、新植二烯等含量较高,而老配方中异丁醛、甲酸、乙酸等感官刺激性成分含量较高.③表征的化学差异结果与感官评吸一致,对进一步研究物质组成与卷烟抽吸品质间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打叶复烤主要工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B2F、C3F二个等级烟叶的打叶复烤过程样进行了常规化学成分、香味成分检测及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回潮、润叶和复烤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烟碱、总氯、总钾和总氮基本无变化;感官评吸主要表现在杂气和刺激减小,细腻度和甜感增加,余味更舒适,但复烤后香气质和香气量有所减弱;复烤后香味成分总量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品质好的烤烟新品系,丰富烤烟品种资源,选取美国新引进的5个抗病较好品种及K326、云烟87两个主栽品种在6个不同省份进行田间试验,取样检测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和钾5个常规化学成分,并对各品种及不同产地烟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掌握各品种对化学成分的累积特点.结果表明:以红塔集团对烟叶化学成分要求进行统计比较,总体上钾和总糖含量水平基本在红塔集团要求的适宜范围,NC-YATAS15品种的非烟碱氮与总氮比值与红塔集团要求符合性较好,NC-YATAS9的烟碱总体较稳定和适宜,所有试验品种两糖差符合性均较差;相较而言美引品种AOV405为高糖、高钾、低烟碱品种.5个新引品种和对照K326、云烟87烟叶中的烟碱、总糖、还原糖含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总氮存在一定的差异,云烟87显著高于AOV405;品种间钾含量存在差异,5个新引品种钾含量均优于对照K326和云烟87,CC35品种钾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各个省间种植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贵州贵阳的烟叶烟碱和钾较高,总糖较低;湖南永州烟碱、氮和钾较高,总糖和还原糖较低;重庆武隆县的烟叶还原糖较低;福建龙岩的烟叶总糖和还原糖较高,烟碱和总氮较低;云南楚雄苍岭的烟叶烟碱、钾和总氮较低,总糖和还原糖较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鸢尾根为原料优化反应温度开发新型的烟用香料.用GC-MS分析方法检测了鸢尾根发酵液在不同温度(90、100、110、120℃)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挥发性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了不同温度下美拉德反应产物在卷烟加香中的作用. GC-MS分析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100℃下的样品挥发性香味成分的种类最多,为77种;挥发性成分总含量最高,达1034.37μg/g.鸢尾根发酵液美拉德反应产物中特征香气成分含量最多.将100℃时鸢尾根发酵液的MRPs在空白卷烟中加香,烟气细腻,香气丰富性显著提升,刺激性显著降低,余味较舒适.结合GC-MS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0℃是制备具有丰富香味物质和美拉德反应特征香气成分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8.
该项成果采用土壤-烟叶对应取样方法,分析土壤养分,进行吸附研究,掌握不同类型土壤容纳养分的能力,系统诊断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分析烟叶化学成分、营养元素及主致香物质成分并据此对烟叶进行香气质量分级,全面探明土壤养分、烟叶内在品质状况及相互关系。该项技术证明了土壤类型对烟叶品质有明显影响,提出生产优质烟最好及最差的土壤类型,探明对烟叶品质有显著影响的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顶空(HS)进样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枫香脂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优选了枫香脂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方法和分析条件(萃取头极性,膜的厚度和进样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固相微萃取(100μm PDMS/DVB萃取头)萃取后比顶空直接进样得到的色谱峰多,两种检测方法分别检出30和21种化合物.比较发现这两种进样方法进样不仅检测出枫香脂的挥发性物质化学成分不同,而且其相同成分的含量也有差异,其中长叶烯和β-石竹烯在两种进样方法中的含量分别为59.07%,12.05%和53%,9.48%.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3种野生牡丹花器官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与分析,明确关键挥发性成分及释香部位,为指导牡丹花香育种、探索花香遗传规律等后续研究和开发相关产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技术对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黄牡丹(P.lutea)、杨山牡丹(P.ostii)花器官不同部位(整花、花瓣、雄蕊)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并对3种牡丹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在3种牡丹花器官中共检测出147种挥发性物质。大花黄牡丹花器官中的化合物主要为酮类、醇类、烯烃类和醛类,整花中的挥发性成分以苯乙酮、6,6-二甲基双环[3.1.1]庚烷-2-甲醛和芳樟醇为主;花瓣中的挥发性成分以β-古巴烯、苯乙酮和芳樟醇为主;雄蕊中的挥发性成分以苯乙酮和芳樟醇为主。黄牡丹花器官中的化合物主要为烯烃、烷烃和醇类,整花和花瓣部位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α-蒎烯、β-古巴烯、芳樟醇;雄蕊部位以辛烷、β-古巴烯和α-蒎烯为主。杨山牡丹花器官中的挥发性物质以烯烃和烷烃类为主,整花部位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α-蒎烯、罗勒烯...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提取黄山野菊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从黄山野菊花中共鉴定出55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9.03%,主要成分为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黄山野菊花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樟脑(23.49%)、桉叶油醇(14.04%)、氧化石竹烯(5.80%)、2-莰醇(4.49%)、莰烯(3.21%)、乙酸冰片酯(2.96%)和1-石竹烯(2.72%).  相似文献   

12.
 以延边大田种植的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试材,于2007—2008年研究了烤烟成熟过程中,烤烟化学成分、物理性状和香气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叶龄65d时烟叶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物理性状表现最佳,香气物质总量、新植二烯以及其他香气物质含量较高,棕色化产物类和类胡萝卜素类香气物质含量增幅较大,感官评吸得分最高,香气质感较好,香气量足特征较为明显,香气质量较优。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当吉烟9号叶龄在65d时,烤后烟叶品质最好,烟叶采收时期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艾蒿、臭蒿和黄花蒿三种蒿属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探寻其与叶面腺毛体的关系,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比较,并利用体式荧光显微镜观察三种蒿属植物叶面腺毛体数量.结果表明:1黄花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最多,艾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其次,臭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最少,三者主要成分均为单萜类化合物与倍半萜类化合物;2三种植物均含有顺-3-己烯酸乙酯、蒈烯、桉树脑、大根香叶烯、β-石竹烯;3艾蒿挥发性物质还含有罗勒烯、2,6-二甲基-1,5,7-辛三烯-3-羟基、樟脑、β-榄香烯、丁香烯、桉叶稀、杜松烯、E-环氧法尼稀,臭蒿挥发性物质还含有羟基脲、β-蒎稀、β-榄香烯、丁香烯,黄花蒿挥发性物质还含有3-己烯-1-醇、2-辛烯-4-醇、5,5-二甲基-1-乙基-1,3-环戊二烯、邻异丙基甲苯、莰烯、D-柠檬稀、β-蒎稀、E-β-法尼烯;4三种植物中黄花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最多,其腺毛体密度也最大;艾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其次,其腺毛体密度也处于其次;臭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最少,其腺毛体密度也最小.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云南西双版纳产的海南三七挥发性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离鉴定了51个挥发性成分,主要的成分为α-蒎烯(6.83%)、茨烯(13.00%)、β-蒎烯(18.97%)、茨酮(5.80%)、沉香醇氧化物(5.11%)等.表明云南产海南三七挥发性成分较丰富,多为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其中蒎烯含量最高,且其中含有多种芳香性物质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评价烟叶质量,对3个等级317个烟叶样品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及其比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总体比较协调,其总糖、还原糖含量偏高,不同等级烟叶化学成分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含氮化合物与含碳化合物呈显著负相关,总氮与总植物碱呈显著正相关;对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比值进行因子提取得到3个主因子,代表其方差贡献率的83%以上,分别为含碳因子、燃烧因子及含氮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香橼叶片和果实挥发性香气成分。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香橼叶片和果实挥发性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香橼叶片共鉴定出56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醇类和烯类,其中含量最高的5种物质依次是(-)-4-萜品醇(33.10%)、桉叶油醇(24.00%)、D-柠檬烯(7.31%)、(+)-3-蒈烯(6.66%)和α-松油醇(5.08%),占整个香橼叶片挥发性化合物的76.15%;香橼果实共鉴定出51种化学成分,主要为烯类化合物,其中D-柠檬烯的含量最高,为53.00%;香橼叶片和果实共检测到3类14种相同组分,包括β-月桂烯、3-蒈烯、α-异松油烯、D-柠檬烯、3-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别罗勒烯、δ-榄香烯、石竹烯、反式-α-香柑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一碳三烯、芳樟醇、4-萜烯醇、橙花醇和香叶醛。结论 香橼叶片和果实挥发性香气中含有多种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为该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植烟区土壤成分对烤烟基础化学成分及品质的影响,选择南平K326植烟品种为材料,测定土壤和烟叶中基础成分含量,分析其与评吸结果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与C3F烤烟烟碱有较高的正相关性(r>0.64),土壤有机质与烤烟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有正相关性(r>0.72).C3F烤烟透发性与土壤速效...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气调剂在贵州省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对片烟醇化效果的影响,选取2011年度贵州省黔西南地区的B2X、B2C、B3B和黔南地区B2X、C3F、B2B六个等级的片烟进行密封降氧贮存2年,以正常密封贮存作为对照;后将醇化两年后的片烟按前处理继续贮存1年,进行延展性试验,通过测定样品的内在理化指标和感官质量来分析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6个等级片烟经密封降氧贮存后,片烟颜色转深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烟叶评吸综合得分与对照相比基本一致,随时间增加综合得分均有所上升;理化指标结果显示密封降氧处理对烟叶的影响与正常贮存效果基本相同,总糖、还原糖和总植物碱含量均有所下降,糖/碱比更趋向于最适比例。气调剂的使用对片烟的醇化进程抑制影响较小。同时,延展性试验结果表明投放气调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延长烟叶最佳醇化状态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联用的方法对大叶臭花椒果与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大叶臭花椒的干果和鲜果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18和17种成分,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9.66%和99.10%,干果和鲜果挥发油主成分相同,均为D-柠檬烯、蒈烯-4和反式-罗勒烯等,但相对含量略有变化.干叶和鲜叶中分别鉴定出18和13种物质,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7.32%和93.96%,干叶和鲜叶的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芳樟醇、异松油烯等,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这些结果为大叶臭花椒果实和叶片挥发油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三角咪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分析.结果表明:从三角咪植株根、茎、叶中共分离鉴别出104种挥发性成分,根中分离鉴定出了40种,茎中分离鉴定出了50种,叶中分离鉴定出了60种,挥发性物质含量分别为42.91%、71.11%和92.22%.其中三角咪各部位均含有的挥发性物质有13种,三角咪植株中主要的成分有:水杨酸甲酯(17.04%)、(S)-4-甲基-3-乙基-1-戊醇(7.29%)、α-紫罗酮(3.72%)、14-甲基十五酸甲酯(2.90%)、alpha.-金合欢烯(2.39%)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