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稀土离子钆与人血清白蛋白和柠檬酸三元络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频 《科学通报》1989,34(24):1871-1871
在溶液中,顺磁离子引起的质子弛豫速率增加已应用于研究顺磁离子,蛋白质和原生质配体的三元络合物。哺乳动物的血浆白蛋白既能结合很多有机分子,运转游离的脂肪酸,又是金属离子可逆的螯合剂。稀土离子钆(Ⅲ)与白蛋白二元络合物的研究已有报道,稀土钆(Ⅲ)与白蛋白和柠檬酸三元络合物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在血浆中除白蛋白外,还有很多的原生质配体,Jackson等人已经阐明三元络合物比二元络合物更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应用核磁共振弛豫时间法研究了稀土钆(Ⅲ)、白蛋白和柠檬酸的三元络合物。  相似文献   

2.
利用不同链长的磷脂酰胆碱制备纳米金颗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雪梅  江龙 《科学通报》1998,43(13):1453-1454
众所周知,金属或半导体的纳米颗粒因其大的比表面和量子尺寸效应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超细颗粒的制备,尤其是规则、稳定的量子尺寸颗粒的制备是许多科学家感兴趣的课题[1~3].目前,利用有序分子组合体制备无机纳米颗粒已愈来愈受到关注[4].近年来,我们曾经报道过利用自制的三室装置,可在花生酸单分子膜下生长尺寸小于2nm的银颗粒[5],但关于脂类憎水链长的影响却未作研究.本工作将报道利用不同链长的磷脂,二22烷基磷脂酰胆碱(DBPC)和二14烷基磷脂酰胆碱(DMPC)单分子膜来制备纳米尺寸颗粒.实验使用的DMPC和DBPC均从Si…  相似文献   

3.
陶凤岗 《科学通报》1988,33(21):1627-1627
Langmuir-Blodgett膜(简称LB膜)是一种有序排列的有机单分子薄膜,在分子电子学、光学、生物学和化学等许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近年来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报道以11-(2-甲基丙烯酰氨基)十一酸为膜材料的LS膜的制备和聚合,以及它与硬脂酸组装的交替LB膜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结果,其中关于组装LB膜光学二次谐波系数相互迭加的  相似文献   

4.
硬脂酰化的IgG对磷脂酰乙醇胺脂双层的稳定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尹长城 《科学通报》1988,33(13):1022-1022
生物膜中的某些磷脂(如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cardiolipin,CL等)具有多态性,即在一定条件下可从双层相转变成非双层相(如六角形Ⅱ相,Hexagonal H_Ⅱ phase)。这种性质在膜融合、物质跨膜转运及蛋白质嵌入膜等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蛋白质对膜脂多态性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及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显  相似文献   

5.
任吉民 《科学通报》1995,40(13):1191-1191
随着稀土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它们不可避免地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因而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研究稀土的生物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关于稀土与细胞作用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本文报道用~(133)Cs NMR方法研究La~(3+)对Cs~+跨膜进入红细胞的影响.对于物质跨膜传输的研究,首先需要合适的手段将被传输物质在膜两侧的分布区分开.在碱金属离子中,仅~(133)Cs~+在不引入顺磁位移试剂情况下,细胞内外NMR信号能确切区分,并且在体系中无K~+时,Cs~+有类似于K~+的功能,故~(133)Cs是研究稀土离子与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芬 《科学通报》1985,30(8):614-614
1979年荷兰学者Verkleij等首次报道类脂脂质体膜上能出现类脂颗粒。这种类脂颗粒可能与生物膜上非双层类脂结构有关。近几年来不少实验表明,无论人工合成或从天然膜上抽提的磷脂酰乙醇胺(PE)形成脂质体后,在其相变温度以上用冰冻断裂电子显微镜技术可观察到类脂颗粒。这种类脂颗粒是膜上类脂从双分子层结构向六角形(H_Ⅱ)结构转变的中间形态,麻醉药及某些多肽抗菌素可影响类脂分子形成类脂颗粒。我们曾报道山莨菪碱能增加磷脂脂质体的流动性。本文用冰冻断裂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山莨菪碱对卵黄磷脂酰乙醇胺脂质体形成类脂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莨菪碱在室温就可促进磷脂酰乙醇胺脂质体形成类脂颗粒。  相似文献   

7.
方一非 《科学通报》1986,31(17):1338-1338
脂质体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膜的模拟研究。为了提高脂质体的结构稳定性,八十年代出现了聚合型的脂质体。这类脂质体实质上是聚合物微囊,它们结构稳定,但脂质体膜的流动性大大降低,而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Kurihara与Fendler于l983年发现,用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与H_2C=CHC_6H_4NHCO(CH_2)_(16)N~+(C_(16)H_(33))(CH_3)_2Br~-在超声作用下制成脂质体后再使后者的不饱和键聚合,可以制得结构比较稳定而且脂质体膜具有流动性的磷脂——聚合物型脂质体。他们所用的具有聚合官能基的磷脂类似物的合成很麻烦。Fang与  相似文献   

8.
黄芬 《科学通报》1985,30(14):1107-1107
生物膜上类脂分子具有适应多种相的能力,膜类脂除主要形成脂双层结构外,在一定条件下,还能形成非双层类脂结构,其中包括六角形(H_(11))结构,这种现象称为膜类脂的多形性。这种六角形结构(H_(11))与生物膜的某些生理功能有关,如细胞融合、跨膜运送等等。影响生物膜上类脂分子从脂双层转变为六角形(H_(11))结构的因素很多,如温度、类脂组成、pH、二价阳离子以及药物等。本文用~(31)P-NMR(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中药有效成份山莨菪碱对卵黄磷脂酰乙醇胺形成六角形(H_(11))的影响,山莨菪碱可促进卵黄磷脂酰乙醇胺脂质体从脂双层向六角形(H_(11))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9.
将光系统Ⅱ膜复合物与具有不同脂酰基侧链的磷脂酰胆碱(PC)重组, 然后利用氧电极、可变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在热处理过程中磷脂酰胆碱对光系统Ⅱ膜复合物的保护作用. 热处理降低了光系统Ⅱ膜复合物的放氧速率和Fv'/Fm' , 同时影响了光系统Ⅱ膜复合物的圆二色光谱, 但是PC抑制了热处理对光系统Ⅱ膜复合物的放氧速率、Fv'/Fm' 和圆二色光谱的影响. 这些结果暗示在热处理过程中, PC对光系统Ⅱ膜复合物有保护作用, 并且PC的脂酰基侧链的不饱和程度对PC的热保护能力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克敏 《科学通报》1989,34(7):550-550
具有垂直膜面磁各向异性的非晶稀土-过渡族金属(RE-TM)合金薄膜,是作为信息可擦除磁光光盘的高密度存储介质的较为合适的材料。近年来,对此类材料,尤其是铽-铁-钴(Tb-Fe-Co)、钆-铽-铁(Gd-Tb-Fe)等,在静态、动态磁光读-写特性方面的研究,国外报道已很多,国内还仅开始。  相似文献   

11.
运用酶学方法通过氧电极极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薄层色谱技术和方法探讨了磷脂酶D处理对类囊体膜生理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磷脂酶D处理导致类囊体膜中惟一的磷脂——磷脂酰甘油(PG)发生降解, 并产生新的磷脂——磷脂酸(PA). 磷脂酰甘油向磷脂酸的转换导致类囊体膜中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活性的增加, 并使类囊体膜产生解偶联效应. 结果说明PG极性基团在维持类囊体膜的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频 《科学通报》1987,32(16):1238-1238
r-球蛋白(IgG)在血液中的主要功用是作为抗体。它是由于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具有免疫特性的球蛋白。由于IgG在人血清中的高含量以及所具有的免疫特性,是令免疫学家颇感兴趣的。Steven等人曾用磁共振、荧光光谱、超速离心等方法对非免疫特性的兔子免疫球蛋白及其碎片与稀土离子钆(Ⅲ)的成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是关于稀土离子与人血r-球蛋白相互作用的报道至今还没有看到。随着核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其它工业的  相似文献   

13.
RE(NO_3)_3-Ala-H_2O体系35℃溶度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姜相武 《科学通报》1993,38(2):129-129
稀土离子在生物体内有特殊作用,氨基酸是体内蛋白质的结构单元。文献报道La(G1y)_3Cl_3·3H_2o有抗肿瘤作用。因此,研究稀土氨基酸配合物有重要意义。相平衡研究可为新型化合物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稀土氯化物、高氯酸盐-丙氨酸-水三元体系相图已有文献报道。本文用相平衡的方法对RE(NO_3)_3-Ala-H_2O(RE=La,sm,Dy,Y)体系在35℃时及全浓度范围内的溶解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赵大庆 《科学通报》1993,38(12):1094-1094
随着稀土元素在工农业中的广泛应用,稀土进入机体内的作用机理是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而稀土对生物体的作用,首先是通过生物膜.因此研究稀土与生物膜的作用是阐明其生理过程的重要环节.生物膜的结构比较复杂,而磷脂脂质体却能表现出生物膜膜脂结构的许  相似文献   

15.
稀土离子促进人红细胞膜磷脂酰肌醇水解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会雪  胡健  刘湘陶  李荣昌  王夔 《科学通报》2000,45(20):2178-2181
采用^3H-肌醇放射标记法及HPLC技术,测定稀土作用前后人红细胞膜磷脂酰肌醇水解产物IP3和DAG,以及膜上磷脂酰肌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a^3+,Ce^3+,Y^3+,Tb^3+都有促进磷脂酰肌醇水解的作用,La^3+和Ce^3+作用较强,Y^3+和Tb^3+都有促进磷脂酰肌醇水解的作用,La^3+和Ce^3+作用较强,Y^3+和Tb^3+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6.
陈素珍 《科学通报》1993,38(1):80-80
近来许多研究认为血管紧张素II(AII)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起着神经介质或调质的作用,在大鼠脑和脊髓均有AII及其受体的分布。已知在外周,血管紧张素II通过磷酯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系统起作用,但AII在中枢的作用与磷酯酰肌醇系统的关系尚无统一认识,尤其AII在脊髓中的作用机理很少涉及。本文利用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研究了AII对大鼠脊髓神经细胞磷酯酰肌醇转化的影响和AII阻断剂沙拉新(saralasin)对上述效应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胆固醇对心磷脂脂质体多形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崎唔 《科学通报》1988,33(19):1505-1505
胆固醇是生物膜上重要组分,它在生物膜上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如调节生物膜膜脂的流动性,影响膜的通透性等。关于胆固醇对生物膜上心磷脂多形性的影响过去报道极少,并认为胆固醇对心磷脂无明显作用。本文研究了胆固醇对牛心心磷脂脂质体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胆固醇能促进心磷脂脂质体从脂双层转变为六角形Ⅱ结构。  相似文献   

18.
李新民 《科学通报》1995,40(19):1778-1778
在温和条件下能快速切断核酸的人工酶有许多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如作为模拟的限制性内切酶并发展到新的抗癌药物,因此,长期以来人们致力于研究具有高效率及高选择性的人工酶.关于稀土对核酸断裂作用的研究尚不多,而稀土对环核苷酸的催化水解作用只有Sumaoka等曾报道Ce~(3+)对3’,5’-环腺嘌呤单核苷酸(cAMP)有快速的水解作用,稀土对不同环核苷酸的催化水解作用尚未见报道.3’,5’-环腺嘌呤单核苷酸与3’,5’-环鸟嘌呤单核苷酸(cGMP)具有调节细胞应答及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且细胞内不同环核苷酸的变化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有关.本文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和核磁共振(NMR)研究了稀土对cAMP与cGMP的断裂作用,并深入探索了其机理,这对于寻找高效率及高选择性的核酸催化体系,阐明稀土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交插结构可能是生物膜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结构,它可能在膜中构成几个结构域(domain)来调节膜脂的流动性、通透性等物理性质,也可能通过改变结合于交插脂双层的膜蛋白的结构来行使生理功能。许多药物可以诱导非交插脂双层形成交插结构,例如可卡因和pindolol诱导磷脂酰胆碱、山莨菪诱导磷脂酰甘油形成交插脂双层结构。阿托品是与山莨菪碱同族的生物碱,是一种抗胆碱药物,它具有抑制腺体分泌、扩大瞳孔、解除胃肠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解救有机磷中毒等功能。本文利用差式扫描量热(DSC)和荧光标记法研究了阿托品对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DPPG)的作用,证明阿托品可诱导DPPG脂质体形成交插结构。  相似文献   

20.
稀土钆(Ⅲ)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斌盛 《科学通报》1984,29(17):1049-1049
关于人血清白蛋白与稀土的作用,除了Section等人利用平衡透析法研究了钪(Ⅲ)、钇(Ⅲ)、镧(Ⅲ)与人血清白蛋白的成键量外,至今还没有看到其它有关的报道,本文用钆(Ⅲ)为探针,用鉴测水质子弛豫时间变化的方法,探讨了钆(Ⅲ)与人血清白蛋白的成键,结果表明,人血清白蛋白与钆(Ⅲ)相互作用的解离常数K_D在室温(300K)下,pH=6.3时为9.4×10~(-4)M,成键位置数为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