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将30例ASA 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每组 1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给局麻药控制麻醉平面在T4-T10水平,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1min、5min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各项指标在气管拔管即刻达到高峰,与麻醉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拔管前、拔管后1min也高于复合组,拔管后5min也未完全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复合组苏醒期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可减轻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术后清醒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肝癌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0例.G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A组单独采用全麻.结果 GEA组病人从诱导插管到术终拔管整个过程应激反应都明显低于GA组,且GEA组术后烦躁轻或无,也易于术后镇疼的管理.利用椎管内局麻药的作用来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能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较适合肝肾功能欠佳及合并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的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术后清醒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肝癌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0例.G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A组单独采用全麻.结果 GEA组病人从诱导插管到术终拔管整个过程应激反应都明显低于GA组,且GEA组术后烦躁轻或无,也易于术后镇疼的管理.利用椎管内局麻药的作用来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能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较适合肝肾功能欠佳及合并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的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术后清醒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肝癌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0例。G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A组单独采用全麻。结果GEA组病人从诱导插管到术终拔管整个过程应激反应都明显低于GA组,且GEA组术后烦躁轻或无,也易于术后镇疼的管理。利用椎管内局麻药的作用来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能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较适合肝肾功能欠佳及合并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的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5.
刘锦隆  张莉 《甘肃科技》2008,24(12):151-152
目的选硬膜外麻醉做对照,评价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96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其中硬膜外组49例,腰麻组47例,两组产妇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硬膜外麻醉用0.5%布比卡因;腰麻用0.5%重比重布比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腰麻比硬膜外麻醉效果更理想,腰麻组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多于硬膜外组(P<0.05),但积极处理即可纠正,对新生儿Apgar氏评分无影响,术后头痛发生率低,症状轻,不治自愈。结论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与硬膜外麻醉同样安全,对新生儿无不良抑制,运用得当,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术中应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冠心病患者术中循环系统的影响,并与全麻组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上腹部手术冠心病患者50例,随机分成2组.结果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较单纯全麻组循环系统稳定,发生心肌缺血几率少.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较单纯全麻更能维持循环系统稳定,维持氧供需平稳,减少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7.
比较全麻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对象为98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均使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进行全麻处理,研究组49例均使用布比卡因重比重液开展腰硬联合麻醉处理。准确记录麻醉时相所需时间,观察术后1h应激反应,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T1、T2、T4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T3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去甲肾上腺素测定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更确切,应激反应程度较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时对气管插管及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择期行下腹部剖腹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利多卡因组(L组,n=20)、0.75%丁卡因组(T组,n=20)、0.75%罗哌卡因组(R组,n=20)、对照组(C组,n=20),静脉诱导后分别用5 m L上述麻醉药物行气道表面麻醉,其中对照组用5 m L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各组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拔管即刻及拔管后3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和心率(HR)情况;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期呛咳评分及术后患者不良记忆情况.结果插管后4组患者HR,SBP及MAP较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与C组比较,插管后各组患者HR,SBP,MAP指标显著偏低(P0.05),其中R组插管后上述指标较L组、T组显著偏高(P0.05);拔管时C组HR,SBP,MAP较T组、R组显著偏高(P0.05),T组上述指标较L组低(P0.05);T组、R组呛咳评分及拔管时不良回忆评分较L组、C组低(P0.05).结论与2%利多卡因和7.5%罗哌卡因相比,0.75%丁卡因更能有效地抑制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麻醉前和术后6,24,72 h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计算CD4~+/CD8~+比值.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 3组患者CD4~+、CD4~+/CD8~+、Th1/Th2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患者CD4~+,CD4~+/CD8~+,Th1/Th2术后72 h内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免疫抑制程度较低,有利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拔管,进而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马明 《甘肃科技》2014,(9):117-118
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脊麻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选择下肢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小剂量(A组30例)与对照组(B组30例)。两组患者均择期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髋关节置换骨科手术治疗,小剂量组在脊麻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0~1.2mL(7.5~10mg),对照组在脊麻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8~2.0mL(13.5~15mg),完成硬膜外置管等操作后患者平卧位;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基础值,麻醉后5min、10min、30min心率及血压,麻醉平面超过胸10的例数,术中麻黄碱的用量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腰硬联合并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心率及血压变化小(P0.05);术中麻醉平面更稳定,术中麻黄碱用量及恶性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布比卡因脊麻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效果确切,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硫酸镁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神经系统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性,可缩短全麻药异丙酚麻醉诱导时间,可明显减少麻醉镇痛药物和肌松药的用量,延长术后镇痛有效时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60例不同麻醉下实施乳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观察,比较其在术中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硬膜外麻醉用于乳癌手术,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易出现阻滞不全;而气管内插管复合静脉麻醉则具有呼吸,循环稳定的优点,亦易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章根木 《实验动物科学》2007,24(4):42-49,78
实验动物的麻醉技术在生物医药、临床试验研究和教学实验中应用广泛。动物的麻醉不仅是为了减少动物疼痛、满足动物福利的要求,也是动物手术和实验研究顺利进行的保证。实验动物的麻醉可分为两类:注射麻醉和气体吸入麻醉。在我国,注射麻醉最为普遍,其优点是无需昂贵的设备,只需要注射器就行;其缺点是剂量不易掌握,剂量过大会造成动物麻醉过度而死亡,剂量过小动物不能进入麻醉状态或较慢。麻醉剂注射动物后必须经肝赃代谢后,动物才苏醒,所以麻醉时间长,不能调节。气体吸入麻醉的优点是:动物进入麻醉快、苏醒快、容易控制麻醉深度、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在动物实验中,常常需要动物麻醉后进行实验.其中麻醉的目的是使动物在试验中所受的痛苦程度减至最低,同时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结果.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实验者在实施麻醉的过程中缺乏标准化的规范为依据,很难达到上述目的.获得良好麻醉效果的前提是遵循科学、规范的麻醉程序,这一程序包括麻醉前的准备、麻醉的实施和术后处理过程中的诸多因素.本文将从麻醉前的准备工作方面来探讨和完善《实验动物麻醉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5.
实验动物的麻醉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正确的麻醉处理,是动物实验成功的有力保障。而麻醉处理不当,会给实验结果带来难以分析的误差。要想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除掌握实验动物麻醉的基本知识和技术、遵循科学的麻醉程序外,还应了解影响实验动物麻醉的各种因素,如动物因素、环境因素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局麻方法,预防球后、球周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在表面麻醉后,于颞上方赤道部,结膜囊切开1mm分离暴露巩膜,用长22mm弯钝头针进入球结膜囊,沿巩膜壁到达赤道后,注入利布合剂等混合液1ml左右.结果:本组病例达到Ⅰ级麻醉效果满意,术中无眼压高及球后出血等一系列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观察老年人硬膜外麻醉和硬膜外加全麻插管下胆囊切除术中循环的稳定程度。方法:62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2)硬膜外加全麻,B组(n=30)硬膜外麻醉。观察术中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因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所用麻黄素和阿托品剂量。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患高血压和心脏病人无显著差异(P>025),手术中麻黄素剂量A组明显低于B组(P<005);阿托品剂量A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结论:老年患者行胆囊切除术采用硬膜外加全麻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在药物安全性评价的过程中,许多试验操作都需要进行动物麻醉。但是,麻醉是一个复杂,并伴有风险的过程,麻醉意外时有发生。2010年就曾发生2例麻醉意外,其中比格犬不间断的抢救了8 h,食蟹猴救治了2 d,最终动物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功能衰竭病人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时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可行性.方法:对5例不同病因和不同程度的心衰病人行胆囊切除术的麻醉进行分析.结果:对心功能衰竭病人施行硬膜外麻醉是可行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结论:只要局麻药的浓度选择恰当,给药容量适当,控制好麻醉平面的同时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维护稳定,即可应用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