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LBS的最优出行路径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是基于LBS移动二次定位位置服务平台进行最优出行路径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在LBS移动定位平台上实现基于出行者决策的最优路径选取,对人们选择最佳出行路线进行导航;在最优出行路径方面将问题分为最短路径算法和路径的权值2个问题;在最短路径算法方面选取了Dijkstra算法,并采用分层搜索、动态限制搜索区域算法对Dijkstra进行辅助,提高算法响应速度;在路径权值的确定方面,采用基于出行者决策的理论模型,对该决策算法进行适当调整,对路径权值重新裁定.  相似文献   

2.
提出基于Dijkstra算法的最短路径搜索改进算法,通过设置高效的优先目标搜索区域,减少大量无意义运算,达到提高搜索效率的目的.以淄博市交通道路图(局部)为例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分别以两点间距离系数和拥堵系数作为权值进行系统仿真,得出了基于不同权值的最短路径求解结果,并对算法改进前后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改进Dijkstra算法实际运行时间均值仅占Dijkstra算法运行时间均值的23%以下.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形中基于加权框架四叉树的路径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三维地形中的路径规划问题.提出建立加权框架四叉树进行路径规划的方法,改进了传统的利用正规网格进行规划的方法,减少了搜索节点,提高了运动速度.该方法将不同的因素作为四叉树中叶节点的权值,通过搜索得到时间最优路径.只要针对不同的应用设置相应于各种因素的响应函数,则加权框架四叉树就可适用于三维地理环境中多种应用环境中的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4.
本次研究介绍了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基于单个蚂蚁路径搜索阐述了动态路网下行程时间的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快速实现蚁群算法全局收敛的计算模型,并对智能交通行车最优路的搜索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弧权网络路径寻优及其效率问题,提出了4种多约束最优路径算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基于经典Dijkstra算法,提出了多约束最优路径问题的D_MCOP算法;引入启发式搜索思想,设计了A*_MCOP算法和迭代加深搜索的IDA*_MCOP算法;为克服IDA* _MCOP算法每次迭代都要回到起始节点重新搜索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多约束边沿搜索算法——Fringe_MCOP算法.实例研究表明:三种启发式搜索算法扩展的节点数、边数以及算法的执行时间都远小于D_MCOP算法,而且Fringe_MCOP算法在三种启发式算法中性能最优;当给定的约束条件与最优路径的权值向量越接近时,算法的执行效率越高,当网络规模较大时,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当约束条件过于严格而得不到满足约束条件的路径时,A*_MCOP和Fringe_MCOP的算法速度比IDA*_MCOP的算法速度更快,D_MCOP的算法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6.
蚁群遗传优化算法在物流配送路径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车辆路径问题(VRP)分析的基础上,为之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适合求解该问题的蚁群遗传优化算法.提出的改进算法是先通过限制、选择和更新信息素、控制搜索次教,找出路径的满意解,大大缩短了搜索时间;再用所得较好的路径表示作为初始种群,指定为父体,直接进行分组定界操作,将已得路径进行优化改良,求得最佳配送路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应用于求解物流配送路径的问题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7.
基于传统IP路由协议的流量控制方法可降低系统复杂度并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传统路由协议的流量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特定准则计算各连接的权值,然后根据一种改进的最短路径选择策略确定路径。还提出一种动态需求下的权值调整策略。实验结果显示,在网络流量需求改变时,只需调制部分连接的权值即可达到和最佳路由相近的性能.从而可大大降低因权值调整产生的负载。  相似文献   

8.
基于航海雷达的水面无人艇局部路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航海雷达图像处理的规划方法,以处理水面无人艇的局部路径规划问题.利用边缘保持的去噪平滑算法和自适应阈值法对航海雷达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并建立了环境模型,采用距离寻优的Dijkstra算法搜索最佳路径,将所提出的算法经海上和湖上实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所得规划结果良好,搜索的路径距离较短、搜索速度较快并满足实验要求. 关键词:
水面无人艇; 航海雷达; 图像处理; Dijkstra算法; 局部路径规划 中图分类号: TP 391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9.
针对进化树(Eteee)中搜索到的最佳匹配单元(BMU)往往有较大聚类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Etree.首先,当找到BMU后,不仅更新它的权值,而且逐层向上修改它祖先结点的权值直至根结点;其次,对Etree中较低层次的叶子结点采用较低的分裂阈值.另外,采用了一种改进方法来确定Etree中两个结点间的距离.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型Etree用较少的时间代价大大减少了聚类误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机电产品管线自动敷设,提出了一种改进的A*算法。该算法先采用离散的网格划分法建立敷设空间模型,以利于缩小搜索空间;再针对多路管线敷设引入最短通道约束、最短走线约束和最少折弯约束,建立敷设约束模型;然后结合这两个模型在A*算法估价函数中引入可行权值因子、通道权值因子和折弯评估项。实验表明,利用改进的A*算法驱动多路管线敷设路径搜索,可以得到合理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物料运动的同时称量出其重量称为动态称重。动态称重因为涉及的参数多、运动状态下干扰大,所以比静态称重要复杂的多。本文给出了自动进料系统中动态称重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称重中的主要干扰来源和特性。最后利用小波分析理论对称重数据进行了处理,并给出了工程应用中的最终求解公式。  相似文献   

12.
考虑汽车销售行业的特殊性,将关联规则应用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销售数据的分析中,运用关联规则挖掘的经典Apriori算法搜索所有的强关联规则,关联规则的分析方法对车辆销售中提高销售金额、交叉销售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及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战略意义,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特点,提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要注重培养服务理念和意识。分析了我省汽车服务工程本科教育的现状,呼吁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院校,特别是本一批院校开办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14.
汽车视野是汽车主动安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汽车的行车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在汽车视野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与技术现状.作为重点,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详细地总结了改进汽车视野安全性能的主要对策和措施,同时考虑了在改进汽车视野时应该注意与其它汽车安全项目相互协调.然后,对汽车视野方面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最后,笔者比较了美、日、欧三大汽车安全法规在视野方面的不同,并指出我国汽车安全法规的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5.
从汽车行驶的安全角度出发,在不改变汽车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对汽车行驶的速度及其它车况参数进行采样、测量、计算.利用智能决策推理机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提高了系统对复杂路况处理能力.采用实时报警、延时控制等方法实现汽车的安全行驶,并将行驶速度进行随机的存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电子元件、半导体的广泛应用,汽车上电能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使得传统的12 V电源无法输出所需的功率。介绍了汽车新型48 V电源总线架构,应用ADVISOR软件对汽车48 V动力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对其仿真结果进行特性分析,并与相同配置的传统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汽车48 V动力系统能实现减小油耗、降低排放和节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仿真软件HFSS的车载雨刮电机辐射干扰仿真模型。分析了雨刮电机产生电磁辐射的原理,进而建立了车载雨刮电机辐射模型。在HFSS中将车体结构分解成若干简单模块,各模块的关键点坐标从导入的汽车CAD模型中提取,并分别对其进行网格剖分,然后组合成车体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利用自适应网格剖技术,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一致,峰值频点吻合,表明仿真模型是正确的,可用于雨刮电机在整车上的辐射干扰预测。研究方法有较高的通用性,对汽车其它电器部件或子系统的整车辐射仿真分析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汽车工业发展和资源环境合理利用出发 ,介绍了环境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汽车工业的环境影响评价 ,从环境材料学的观点 ,着重综述了汽车工业用钢材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指出了汽车工业用钢材环境材料化的可能途径 ,特别强调了基于再生循环的材料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双前桥重型汽车轴间距与轮胎载荷的关系,建立了双前桥重型汽车平面运动微分方程,得到该车型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和稳定性因素表达式;提出了保证轮胎均载和整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应满足的条件;分析结果为双前桥重型汽车轴距合理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汽车排放污染物是发动机混合气燃烧反应的产物 ,由于汽油机工况和反应的复杂性 ,各排放污染物成分间的关系呈非线性 ,用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文章用灰色理论计算出一般工况下汽车排放污染物各成分浓度与 CO浓度间的灰色关联度 ,并对计算结果作了相应的分析 ,为综合分析汽车排放污染物各成分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