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导采自江苏宜兴的小蜉属(Ephemerella Walsh)一新种,宜兴小蜉(Ephemerella Yixingensis sp.nov.)并对新种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采自吉林省抚松县的二种蜉蝣标本,发现它们为小蜉属小蜉亚属二新种。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报导等蜉属(Isonychia,Eaton)等蜉亚属(Isonychia s.s.)两新种,贵溪等蜉(Isonychia guxiensis sp.nov.)和中华等蜉(Isonychia sinensis sp.nov.).并对新种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5.
1980~1982年,我们在福建省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采集工作,获得了大量标本。其中属于溪頦蜉属的有二新种,即三港溪颏蜉和东方溪颏蜉,并对成虫标本作了鉴定。  相似文献   

6.
7.
本文记述了中国蜉蝣目四节蜉科(Baetidae)-新记录属,扁四节蜉属(Platybaetis).该属主要分布于尼泊尔、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北部.扁四节蜉属稚虫的主要特征为身体扁平.头近四边形,头长稍短于头宽.触角粗短.上唇很小,上唇宽约为长的两倍;下唇的中唇舌端部具有2根棒状的粗鬃.前胸背板后侧角圆形,背板宽度与头宽相当.后翅芽退化或缺如.中尾丝短,只有1-7节.本文还详细描述了毕氏扁四节蜉(Platybaetis bishopi Muller-Liebenau)稚虫的形态特征.该种原分布于马来西亚,现于我国香港和广东省南昆山自然保护区采获.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蜉蝣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导南省蜉蝣目昆虫共19种。其中,刺翅蜉属Centropitlum、似宽基蜉属Choroterpides、印度蜉属Indialis和思罗蜉属Thhraulus等4属为我国新记录属;海南四节蜉Baetis hainanensis sp.nov.、中国刺翅蜉Centropitum chinensis sp.nov.、小扁蜉Heptagenia minor sp.nov.、海南似动蜉Cinygmin  相似文献   

9.
中国蜉蝣科(昆虫纲:蜉蝣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中国蜉蝣科共2属31种,其中伊蜉属(Eatonigenia)为新记录属;查氏伊蜉(Eatonigeniachaperi)和萨夏林蜉(Ephemerasachalinensis)为新记录种;毛阳蜉(Ephemeramaoyangensissp.nov.)、尖岭蜉(Ephemerajianfengensissp.nov.)、万泉蜉(Ephemerawanquanensissp.nov.)、海南蜉(Ephemerahainanensissp.nov.)、洪江蜉(Ephemerahongjiangensissp.nov.)、徐氏蜉(Ephemerahsuisp.nov.)、张家界蜉(Ephemerazhangjiajieensissp.nov.)、湖南蜉(Ephemerahunanensissp.nov.)等8种为新种,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蜉蝣属种类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描述了采自海南岛的蜉蝣目中国新纪录属伊蜉属Eatonigeni一种:查氏伊蜉E·chaperi。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鱼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忻州市的稻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适宜忻州市乃至山西省北部地区稻田养鱼的养殖技术。从养鱼稻田的选择、稻田养鱼工程建设、鱼沟和鱼坑的消毒、鱼种选购及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稻田养鱼技术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2.
采用理化和生物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工业废水的毒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理化指标可以看出取自长泰县五处工业排放的污水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但是通过隆线涵(Daphnia carinata,Dc42)作为生物监测器检测的结果表明,除一处排出水没有毒性之外,其他四处排出的废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说明工业废水在理化指标检测合格之后依然存在着潜在的毒性。可见同时利用理化指标和生物毒性试验来监测工业废水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硝基芳烃化合物对大型蚤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别测定了2,4-二硝基甲苯(2,4-DNT)与5种硝基芳烃化合物对大型蚤的单一毒性及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采用毒性单位法评价了硝基芳烃化合物对大型蚤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5种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以相加作用为主,说明此类化合物可能是以相似的方式作用于大型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预测硝基芳烃化合物毒性数据的预测方程。方法:以大型蚤(Daphniamagna)为实验材料,求取18种硝基化合物的急性毒性数据48h-IC50,化观察了中毒症状。应用五种理化参数-EHOMO、ELUMO、ELUMO、logP、VX和QNO2对所得的毒性数据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得到预测方程。结果:得到硝基芳烃对大型蚤的QSAR表达式:-logIC50=0.21+0.664(-EHOMO)+0.0302VXn=18r=0.8221,P<0.001,应用上述方程对18种化合物进行了毒性预测,结果实测值和预测值拟合较好,残差较小。结论:可以利用上述得到的QSAR表达式对硝基芳烃毒性进行预测,推测化合物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5.
氯氰菊酯对大型溞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农药氯氰菊酯对大型 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大型 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24h-LC50为4.81mg/L,实验毒性为中级,同时也研究了国际标准毒物重铬酸钾对大型 的毒性为24h-LC50为0.38mg/L,表明该大型 对毒性较为敏感,最后讨论了实验条件对大型 24h-LC50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物毒性测试法与生化毒理测试法,分别探讨了4种杀虫药剂(7504、敌百虫、西维因、溴氰菊酯)对大型蚤幼蚤的毒性。其中溴氰菊酯的毒性最大,24h LC50为0.385μg/L;敌百虫次之,2.748μg/L;西维因为18.6μg/L;7504为303.7μg/L。在生物毒性测试的基础上选择不同浓度的杀虫药剂对大型蚤幼蚤进行培养,测其重要的酶系(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等)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杀虫药剂对不同酶的酶活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证明了生化毒理测试法较灵敏、精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两种枝角类的头胸甲及孵育囊上皮的构造。经文献检索,是首次报道。上皮呈多角形,上皮以突起的角相接,构成了很多孔隙,这些孔隙就是血淋巴腔。背缘及腹缘的血腔都很宽大。上皮细胞的外侧是角质膜,外角质膜很厚,有多层,内角质膜极薄,且有很多微孔。透射电镜观察到成体内侧上皮有微毛及褶突,有输送血淋巴内营养物质及排除废物的功能。外侧上皮未发现特殊的构造。上皮内具特殊的胞器,线粒体能分生小线粒体、分层的球状体,还有具鳞片的分泌细胞,它们都产自外侧上皮。血腔内发现一种有核的变形细胞。内外上皮细胞间有纵横肌纤维,它们的伸缩可能与血淋巴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8.
污泥放置时间对其浸提液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接纳工业废水的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水浸提液对Daphnia magna的24h急性毒性为指标,研究了该厂在不同季节运行时的污泥,放置时间对其浸提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春季还是冬季,污泥浸提液对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随放置时间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污泥放置1-2个月后毒性趋于稳定。利用毒性鉴别评价程序,对不同放置时间(1d、8d和64d)的污泥的浸提液,进行了毒性原因鉴别。结果表明,污泥放置时间越长,有毒重金属含量越高。GC/MS分析表明,放置1d和8d的污泥的浸提液中,有机毒物主要是含苯环的化合物,如各种取代苯胺、芳香酸生成的盐或酯以及甲基酚等,放置64d的污泥的浸提液中,有机毒物主要是含氮氧的杂环物质和小分子脂肪酸。另外,对污泥浸提毒性随放置时间变化的原因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温度、光照和磷质量浓度对生物操纵效果的影响,选用小环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的代表种,建立不同磷质量浓度(0.05、0.1、0.5、2mg/L)的水生微宇宙模型,研究不同温度梯度(15、20、25、30℃)、不同光照强度(1000、2600、4200、5800lx)及不同光暗比(10∶14、12∶12、14∶10、16∶8)条件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控藻效果.结果表明: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温度在20~25℃时,大型溞和金鱼藻生长较好,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磷质量浓度为0.05~0.5 mg/L、光照强度在1000~4200lx时,大型溞和金鱼藻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强光(5800lx)有利于小环藻、金鱼藻的生长,但对大型溞有抑制;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1,光暗比为14h∶10h时,大型溞和金鱼藻生长最好,可以达到很好的抑藻效果;当磷质量浓度相同时,温度30℃、光照5800lx时,培养液中氮磷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学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孤雌卵(夏卵)胚胎发育的全过程.隆线溞夏卵为中黄卵,室温24℃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45h左右.根据隆线溞胚胎内部结构特征及外部形态学变化,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期和准备孵化期7个时期.卵排至孵育囊约40min后开始表面卵裂.卵裂至256细胞时,胚胎发育进入囊胚阶段,在卵表形成一薄层细胞层,囊胚腔则全被卵黄颗粒所充塞.囊胚后期,囊胚层细胞分裂加快,相互挤压向囊胚腔中移入形成原肠胚.随后,胚胎外部形态开始出现变化.首先在胚胎前端出现头部的三对附肢原基(两对触角原基及一对大颚原基),胚胎发育进入前无节幼体期;随后胸节分化,胚胎发育进入后无节幼体期,并形成胸肢、壳瓣和肠道等结构.复眼在复眼色素期的基础上,逐渐发育形成完整的复眼结构,同时其他各组织器官也不断发育完善.至准备孵化期的胚胎结构与幼体已基本相同.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枝角类胚胎发育的机理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