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转变——即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在这两次转变的关键时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再从危机中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给全党和各族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开辟了适合中国特点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自从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六十多年来,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性的转变,其中两次是在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期间发生的,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另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第三次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生的,就是一九七六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  相似文献   

3.
由北伐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发生的一次历史性的转变。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1933年桂北瑶族人民的起义,也正是在此形势影响之下爆发的。这次起义的中心在灌阳、全州、兴安三县毗连的瑶族聚居区。后来,又发展到龙胜、灵川以及湖南南部的道县、江华。同时,还得到义宁、永福、榴江、荔蒲、蒙山、阳朔、修仁、平乐、百寿等县瑶族人民的响应。对于这次起义,一般都视为旧式的农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是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主要代表”,“并且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这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贡献。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无论在中国和外国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变。因此,对这一时期中共党史研究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国内土地革命时期研究成果较多,本文拟定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土地革命道路的形成和发展,采取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研究方法对土地革命时期资料重新解读,了解与掌握研究动向,并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1937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用“革命转变论”来概括他自己关于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策略。他说:“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不是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者。我们主张经过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7.
1.历史性的决策。在中国革命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个理论成果。而这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取决于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党的代表大会所作出的两次历史性的决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1945年初党的“七大”“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将之分为民主革命时期和执政时期,其间经历了五次重大历史性变化。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关系,以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把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历史功绩永载史册.列宁赞誉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旧式的骚动”终于“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毛泽东则指出,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表明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但就辛亥革命所担负的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而言,它又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究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象征派诗人中的代表人物,姚蓬子首先是一个具有“浪漫性”气质的诗人,他的“浪漫性”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人生道路的选择,第一次转变是在1929年他的《银铃》发表前后,他宣布“把青春撕成碎粉”;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34年,以他发表《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为主要标志。两次转变都促使了姚蓬子文学创作的转变,更为主要的是在这两次的抉择面前他总是以一种“徘徊者”的面貌出现,这体现了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和他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波兰局势,波澜迭起。近日又卷起一股险恶巨浪,两个月来略见平静的局面,顿时再趋紧张。这一次,问题不在波兰内部,不在“团结”工会与政府之间的纠纷。挑起事端、掀起巨浪的,是苏联霸权主义。6月5日,在波兰党第九次特别代表大会预定开幕之日前仅五周,苏共中央突然写信给波党中央,全面指责波党路线,指名攻击波党主要领导人,呼吁波兰的“健康力量”“反击阶级敌人,同反革命势力展开斗争”。信中还特别指责波党九大的筹备工作,要波党在九大前“力挽事态的进程”,把局势引上所谓“正轨”。尤其露骨的是,信中再三强调,波兰局势已经“威胁”到“整个大家庭的利益”和“大家庭的边界安全”,声称苏联不会置波兰于不顾。波党不得不紧急召开十一中全会,讨论此信。经过气氛紧张的激烈争论,全会最后表示要继续执行现行的路线,如期召开九大,对卡尼亚和雅鲁泽尔斯基等党的领导人表示信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纠正照抄照搬外国经验与模式的“左”、右倾错误思想,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衣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这一光辉理论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革命道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建设道路同样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唯一的出路仍然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影响下,从“教育救国”逐步走上人民民主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周恩来在他逝世时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说:“十年来,陶先生一直跟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路线走,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人民教育事业,为探求中国教育发展的新路,为建立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教育事业,含辛茹苦,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政权口号,曾经历了由“工农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再到“民主共和国”的发展过程。而从工农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的转变是不及时的。这种转变的不及时,曾给我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其原因何在呢,本文拟对此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26年9月至1927年1月,正当北伐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在国民党中央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迁都之争”,挑起这场斗争的是蒋介石。“迁都之争”是国民党左派与蒋介石及其右派集团矛盾公开化的重要标志,是蒋介石分裂国民党准备反革命政变的一次失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回顾历史,启迪良多。但如果集中到一点,那就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继续发扬党的三大作风的问题。党的三大作风是在民主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中成功经验的总结。有关三大作风的思想,早在四十年代初延安整风中就提出来了。在一九四五年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明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文选》是党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光辉记录,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在推动和指导全党实现历史性转变,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伟大斗争中发挥的决策作用和作出的卓越贡献。在这些不平凡的岁月里,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气魄和卓越才能,高瞻远瞩,提出并阐明了党和国家的许多重大原则问题,为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和进一步完善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及各方面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18.
经过激烈竞争,社会党和社工党失败,社会党转变为在野的反对党。民主论坛上台执政,安道尔将出任总理。 3月25日和4月8日,匈牙利分两轮举行实行多党制以后的第一次全国“自由大选”,选举新的国会。国际舆论称匈牙利这次大选是“改换社会制度”的选举。16个国家的代表前往观察、监督,其中有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为首的60人代表团、赫尔辛基联  相似文献   

19.
台湾问题是50年代初中国内外矛盾交叠的产物。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的最严峻的历史课题之一。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对此课题的思索与实践已发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即由“和平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略的提出。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台湾问题近30年的思考与实践,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成功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略,从思想与思维、宏观战略等方面作了根本性的全面铺垫。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以后,一九二四年一月召开的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使国民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国民党“一大”结束后,共产党人于方舟、江浩、李锡九等根据中共“三大”的决议和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具体办法,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底在天津建立了国民党直隶省党部和天津市党部,天津的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资格加入了国民党,许多党、团员并担任了国民党省、市党部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