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石油中间产品为原料合成了烃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AS- 4,AS- 5,AS- 6。实验表明 ,AS水溶液 /碱 /原油体系具有 1 0 -2 m N/m以下的最小界面张力。讨论了异构体组分相对含量 ,合成的起始原料 ,平均分子量对 AS产物水溶液与原油的界面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石油中间产品为原料合成了烃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AS-4,AS-5,AS-6。实验表明,AS水溶液/碱/原油体系具有10^-2mN/m以下的最小界面张力,讨论了异构体组分相对含量,合成的超始原料,平均分子量对AS产物水溶液与原油的界面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力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6):7812-7815
针对五里湾油田长6油藏地层水和脱水原油特征,双子表面活性剂A2可以实现超低界面张力。为了探索双子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组分间的构效关系,采用原油柱色谱分离方法对原油各组分进行了分离,获知了原油的基本组成;并对双子表面活性剂A2与原油各组分之间的界面张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表活剂在0.5~0.02%的浓度范围内均具有高的界面活性,可以令原油实现超低界面张力,证实了原油中非烃组分对超低界面张力的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双子表活剂与非烃组分之间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榛子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乙醚提取、三氟化硼—甲醇衍生、气相色谱(GC)法分析,对几种榛子油中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共鉴别出6种组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不同榛子油中脂肪酸含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几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原料的用途及国内外产能和消耗情况,通过供需情况分析了各原料今后的市场前景,同时为表面活性剂原料生产企业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CS2作为溶剂,对神府和胜利煤液化残渣进行了常温萃取,利用GC/MS对萃取物进行分析,考察产物中各族组分的分布规律,进而比较两种煤液化残渣的分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神府和胜利煤液化残渣的萃取物中分别检测到33和22种化合物,主要由大分子的芳烃、脂肪烃和含杂原子有机化合物组成.芳烃包括4-7环的稠环芳烃及其烷基取代衍生物,其中6环的苯并[ghi]苝含量最高,脂肪烃主要为正构烷烃和取代烷烃,含杂原子有机化合物主要以含氧和含硫元素的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HPLC法,通过对流动相组成,流速、柱温、梯度洗脱等色谱条件的选择,完成了对该种类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分的分离。并对其中某些主要组分进行了鉴定,得到满意的分析结果。实验条件的选择,符合理论推断。  相似文献   

8.
油藏润湿性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石表面润湿性是影响油、水在岩石孔隙中分布、流动的一个主要因素。岩石润湿性直接制约着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毛细管力以及石油采收率。从岩石表面矿物组成、原油的组分、地层水、注入水的离子含量和离子组成、pH以及温度等方面讨论了油藏岩石的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NaCl为无机盐助剂,正己烷、环己烷、甲苯和正辛烷中的两组分为有机物,配制Winsor Ⅲ型微乳液。用气相色谱分析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过剩油相中的分配情况;考察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和有机混合物组成及种类对有机物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盐度(质量分数)条件下,以正己烷、环己烷、正辛烷和甲苯中的两组分作为有机物配制的WinsorⅢ型微乳液,在不同的有机物配比时过剩油相的组成和增溶前油相的组成均存在差异,增溶出现了选择性;微乳液更倾向于增溶弱极性的小分子及摩尔增溶比大的分子;对甲苯-正辛烷微乳体系,盐度的增加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降低均可提高微乳液对甲苯增溶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剂萃取对催化裂化油浆进行了芳烃富集,并分别以油浆和富芳烃组分为原料合成了沥青树脂.利用族组成分析和FT-IR、1H-NMR、13C-NMR测试对比了催化裂化油浆芳烃富集前后的原料组成差别,通过合成B阶沥青树脂的反应差异考察了催化裂化油浆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油浆中饱和分的含量较高,均匀性差;而溶剂萃取后的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组分芳烃含量较高,均匀性较好.溶剂富集芳烃提高了催化裂化油浆的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1.
石蜡微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作为乳化剂,对上海炼油厂生产的58号石蜡进行乳化研究,制备石蜡微乳液。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组成及含量影响微乳液的制备,分散相的粒径分布对石蜡微乳液的外观特征和稳定性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几种含硼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油、三乙醇胺、硼酸、蓖麻油酸为主要原料,以甲苯为带水剂,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几种含硼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水溶性能,防锈性能,润滑性能和表面张力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了影响含硼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长碳链的含硼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硼氮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筛选方法复杂等问题,建立了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模型。在原油组成的分析、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原油特征基团、烃类分子结构与表面活性剂结构间的内在关系,开展表面活性剂筛选方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原油与适用的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一定构效关系,可根据不同油藏原油结构特征优选出适用的不同结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4.
以甘油、三乙醇胺、硼酸、蓖麻油酸为主要原料,以甲苯为带水剂,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几种合硼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水溶性能,防锈性能,润滑性能和表面张力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了影响含硼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长碳链的含硼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硼氮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二苯乙烷和长碳链脂肪酰氯为原料合成出Gemini磺酸表面活性剂,通过核磁氢谱和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得出其表面张力曲线,进而算出其他相关参数.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随烷基疏水碳链的增长而降低.与线性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相比,Gemini表面活性剂G12-2-12的C20值降低94.4%,CMC值降低91.3%.G12-2-12的饱和吸附面积(Amin)比对应单基表面活性剂的2倍降低27%,且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排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再与十二胺、氯乙酸钠反应,合成了一种丙三醇型三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用原料无毒无害。讨论了合成条件,并对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三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有效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其临界胶柬浓度达10^-6mol/L的数量级,有很好的发泡稳定性和较低的Kraft点。  相似文献   

17.
改性土壤对地下水中苯系污染物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的土壤对模拟地下水中的苯系污物苯、甲苯、二甲苯的吸附.获得了两种改性土壤对苯系污染物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用长链季胺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改性后的土壤,吸附水中苯系污染物的能力明显高于未改性土壤.其改性后土壤的吸附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和有机阳离子的性质,同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聚合溶剂油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和以前所使用的抽余油组分对比,讨论了聚合溶剂油使用后对生产的影响,事实说明目前的溶剂油组分少、纯度高、易于回收,对节能降耗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氟表面活性剂FC-XF、Ⅱ型润湿性改变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APS复配制备了一种新型高界面活性助排剂,研究了体系组分含量对表/界面张力、接触角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并与常规助排剂的助排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组成为0.1%APS、0.2%Ⅱ型润湿性改变剂和0.02%FCXF的混合体系具有21.7 m N/m和0.046 3 m N/m的低表/界面张力,并且与岩石达到接近中性润湿的接触角83°。这种新型高界面活性助排剂由于具有降低表/界面张力和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的双重作用,表现出优于在用常规助排剂的界面性能和助排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菌株协同降解石油的能力与机制,获得更高效的石油降解菌群,从长期被石油污染的油泥样中筛选获得十株具备石油降解能力的细菌命名为X-SY 1~10,并构建了一个更优的降解石油降解菌群。研究了各菌株的石油降解能力,生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并鉴定了各菌株种属以及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了菌株降解前后的石油组分。结果表明,菌株X-SY 1的石油降解能力最高,达到了49.9%±1.9%,且能够高效降解短碳链烃组分,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X-SY 6的降解谱最广,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X-SY 4产表面活性剂能力最强,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根据以上结果搭配菌群并测定菌群的石油降解率,得X-SY 1、X-SY 4、X-SY 6组成的菌群降解率最高,达到了58.6%±2.1%。说明合理搭配产表面活性剂菌株与降解谱互补的菌株这一策略能有效提升总石油降解率,为石油降解菌群搭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