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民国时期我国通俗讲演所事业乃学术界研究的缺失所在。通俗讲演所的特征,一是这一事业在启蒙实践中所运用的主要工具是"口语",而不是文字;二是这一事业把受众定位于下层社会的文盲、半文盲民众,实现了辐射范围的最大化;三是这一事业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促使民众心理嬗变的"隐形"层面,而不是立竿见影、直接可用以改造社会的"显形"层面。民国时期通俗讲演所事业的历史经验,在当今的社会启蒙实践中,仍不乏借鉴意义与价值。其当代启示,一是应加强基层文化教育设施建设,二是应提高基层文化教育工作者素质,三是应转变基层文化教育工作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通俗讲演所比之民众教育馆,学界的研究存在巨大不足,急需改进。民国时期通俗讲演所的研究概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专著论文方面,教育、统计类期刊方面,通俗讲演稿汇编方面。当代研究包括史料的整理、著作及论文。至于其不足之处,涉及宏观研究、微观研究、研究角度及史料的发掘与运用,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3.
通俗教育是晚清新政时期倡导开民智、立新民的产物,通俗教育不仅被时人赋予了"普及教育"的重任,还具有移风易俗、改良社会风气、开通社会文明之功效。因此,通俗教育的推行多立足于底层社会,注重与戏曲、小说、演讲等大众娱乐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润物无声之功效。这些通俗教育活动虽然没有达到最初设想之成绩,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底层民众起到了思想启蒙、普及现代社会文化知识、改良社会风气等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众教育(社会教育)是民国时期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在全国民众教育中起着引领作用,以江苏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为个案,概述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的发展脉络和组织机构,探究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的发展和实施状况,民众教育尽管有政府出于政治需要的考虑,但对民众的智慧开启、文化普及、职业培训起到了积极作用,是社会进步和教育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以其实际行动,在"文化救国"路线中有其独特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对教育的改革措施,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建设,推进了近代西北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述民国初期,随着社会教育思潮的推拥和民众对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认识的发展,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普及和提高科学文化的重要机构。图书馆社会教育呈现出制度化、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发展为图书馆开展社会阅读提供了历史机遇.通俗图书馆、流通图书馆等新式图书馆应运而生,为民众提供免费和平等的读书服务,同时图书馆对读者还实施积极的阅读指导.民国时期图书馆的社会阅读实践和理念在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事业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绝不仅仅因为它是保藏文物的机构,更因为其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不仅仅体现出社会培养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还能更好地将人类历史宝贵财富以及人类自然科学文化向民众进行深入的宣传和教育。另外,当前现代的博物馆也能体现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的特点,此社会教育场所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因此,在当前的工作中,应该结合实际,进一步深化完善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保证其和社会稳定发展相配套,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其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其在新时代所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 甘肃社会教育开始于清末民初。民国时期甘肃社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就民国时期甘肃社会教育发展的原因和特点作初步探讨。一、民国时期甘肃社会教育发展的原因1、为了提高甘肃民众的文化水平,必须提倡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的对象是民众,社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是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思想进行简单的阐释,顺着"神话--启蒙--神话"的这样一个逻辑结构,从启蒙历史的长河中看到,启蒙一方面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用科学的理论取代了宗教的信仰;另一方面它所提倡的理性使人们在坚信自由、平等、民主的同时陷入了工具理性的桎梏中。尤其在文化工业社会中,使原本的启蒙走向了神话。这就是启蒙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华大地上兴起学会热潮,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现代意义上的科技社团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构成世界科技社团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画卷之一。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回顾科技社团百年来发展历程,研究分析科技社团在中国科学文化启蒙、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探寻新时代中国科技社团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七月派"小说家路翎创作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之时,正逢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危机时刻.出于从根本上富国强民的美好愿望,他承祚发扬了鲁迅20世纪初确立的救国主张"立国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注重对民众进行人文启蒙和教育,对造成民众愚昧落后的历史文化残留,即原始蛮力或集体潜意识进行挖掘,其目的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路翎按照胡风所倡导的主观战斗精神的要求,突入人物的灵魂,对其情绪世界和精神状态作了纵深的掘进和展示.  相似文献   

13.
由近代到现代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尝试了各种启蒙的策略 :引进格致器物之学 ,着眼于增人知 ;输入各种政治模式 ,着眼于佐人治 ;引入各种思想学说 ,着眼于启人思。这三种相继而起的启蒙策略 ,显示了由外而内的演进趋势。分析这三种启蒙策略 ,启蒙主体所预设的启蒙对象是占民众少数的知识分子群体。而更大多数的民众则属于启蒙者的盲点。早年留学日本的鲁迅先生已经注意到这一启蒙运动的误区 ,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对占大多数的下层民众的启蒙上。文学是鲁迅先生所首选的启蒙手段 ,同时本着“增人感”的启蒙思路 ,鲁迅先生认为 :美术更适合于下层民众的启蒙  相似文献   

14.
<正>一、"创客"的兴起及意义创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创客"和"众创空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为大众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创客创业尤其是互联网创新创业有望迎来黄金期。  相似文献   

15.
"文翁兴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文化财富。文章先介绍了"文翁兴学"的背景和过程、内容,然后对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做了论述,最后从当代中国社会教育的现状出发,借鉴以社会教化为宗旨的"文翁兴学"的经验,对我国的社会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社会教育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伴随着中国文化及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中国乡村社会曾兴起一股"废庙兴学"之风。其最初只是一种有知之士个人在民间的自发行为;清末新政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广泛推行(实际上只是部分地区执行);民国初年,"废庙兴学"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对推进乡村教育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遇到了宗教文化和乡村传统势力等重重阻力。"废庙兴学"是一个多面体,它既有促进国民教育、提高民众教育程度的积极作用,又扩大了我国民间宗教文化自身的影响,加强了宗教文化的发展与壮大;也可能成为激化民众社会矛盾、危害国民教育的有效实施,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仰作为民众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人类社会发展与思想文化积淀的历史产物,其形态、内涵不但具有多样性,而且还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层次。黔西南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有其自身特点,民间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基础,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民间信仰变迁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民间信仰未来发展趋势指明了方向,在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对于民间信仰在民众中产生的不良影响和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消极因素及负面作用,要加以约束和进行说服教育,对其在民众中有积极教化作用的成分,要充分利用和进行正面引导,使之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是宁波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黄金期。这段发展历程可分为改革酝酿期、治理整顿期、改革深化期和全面腾飞期等四个时期。宁波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广电事业发展的缩影,又有自己独特的本土色彩,是对中国广电事业发展模式的丰富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卢作孚社会教育思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他的社会教育思想是提倡全民性的、追求终身性的、强调实际性的教育。卢作孚迫切希望通过社会教育让更多的民众享受教育,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但这种社会教育思想不仅仅只是希望民众受到教育,而是最终盼望实现中国全面的现代化,建立起现代的国家和社会。卢作孚在泸州、成都、北碚和民生公司进行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在北碚和民生公司所进行的社会教育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李楠 《科技成果纵横》2012,(6):48-49,51
一、民众美育的现实意义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世界艺术教育发展方向的特定背景下,普及民众美育体现了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从当代艺术(包括教育和艺术本身)今后的发展方向来看,除学院式的精英教育之外,艺术还应承担起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一般民众接受美育的程度因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各有不同,会呈现出国民精神面貌、文化素养方面的差异。此问题的浮现,使得当下艺术的发展正在努力面向大众,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