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硅钢的初生贝氏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9年观察到钢中贝氏体中脊,认为它是贝氏体的二维切变核而引起重视。1986年Okamoto对中脊做了系统研究,明确地把贝氏体转变划分为形核和长大两个阶段。同年,陈树川等用内耗法证实贝氏体预相变是一个非扩散的形核过程。但至今尚未见报道初生贝氏体的直接观察结果。本文通过研究初生贝氏体,探讨了其形核机制,指出了贝氏体相变的切变特征。  相似文献   

2.
作为完整细胞的植物精细胞人们对显花植物的雄配子是一个细胞而非裸露的核的认识已有数十年了。超微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植物中,精细胞含有除质体外的细胞器的所有组分,雄配子细胞质的存在,引出了一些好奇的问题和诱人的前景: 1)父本细胞质的哪部分能转移到卵细胞而后又被子代所遗传(如果有的话)? 2)同一花粉管中的两个精细胞在核和细胞质组分上是否均质的? 3)一对精细胞中是否有一个精细胞事先决定(预  相似文献   

3.
植物非细胞凋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军  陈浩明  姜晓芳  朱海珍  戴尧仁 《科学通报》1999,44(11):1177-1180
为了研究植物细胞的的凋亡机制,利用热激诱导凋亡的烟草细胞中的胞质溶胶,构建了植物非细胞凋亡体系,温育在此体系中的正常烟草细胞核,出现染色持固缩,形成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DNA电泳分析观察到核小体间DNA断裂所形成的梯状条带,将细胞核进行了彗星电泳观测到彗星状的核DNA片段的迁移,抑制剂研究发现pepstatinA,leupeptin及EDTA均不能抑制上述形态学变化及生化变化,而  相似文献   

4.
细胞融合与生物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锠 《科学通报》1976,21(6):259-259
早在本世纪初,细胞间核穿壁和染色质穿壁运动已先后在植物体细胞(1900年)和生殖细胞(1901年)中发现了.到1911年,有人对月见草属的植物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的穿壁运动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把染色质从一个细胞的核中穿壁转移到另一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质中的现象叫做细胞融合(Cytomixis).当时虽然提出了这个名词,但其涵义仍然局限于染色质的穿壁,并不包括细胞质在内.在国外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一直持续到现在.由于受旧框框的约束,从形而上学的外因论或被动论来看问题,始终停留在正常与不正常问题上的争论,没有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初尚未见到业已证明在一个基因工程植物上表达外源基因的报道。此后情况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带有选择性标记的质粒载体的研制成功使得在植物上进行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大量研究易于进行。在这些研究方面有的是着重于在遗传转化的烟草植株上把TMV基因序列作为核基因,研究当其表达后对病毒侵染引致的症状表达的抑制;也有的是研究萤火虫荧光酶基因在遗传转化烟草植株上的表达。尽管某些双子  相似文献   

6.
白书农  谭克辉 《科学通报》2001,46(9):788-792
根据近10多年来从事水稻光周期敏感核不育研究的经验,对该领域中研究思路和结果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了概要地回顾。并根据该领域研究中所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数据,对长期以来在植物光周期现象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开花素假说及其思维方法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发现在开花素学说及类似的对值物光周期现象的研究思路中,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对叶片信号物质所引起的开花现象是否一定应该具有专一性,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在植物光周期现象的叶片信号与茎端形态建成事件之间,叶片信号不具特异性,光周期反应中茎端形态建成主要由茎端决定。  相似文献   

7.
施晓梅 《科学通报》1993,38(9):832-832
高等植物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蛋白Q_B的编码基因psbA,是一种重要的光调控基因,其控制光效表达的DNA单元是位于5′-上游的启动子区域。该基因的启动区结构虽然同大肠杆菌的十分类似,都具有一个“-10”元件和一个“-35”元件,但最近在有些植物中也观察到,在这两个元件之间还有一个类似真核“TATA”盒的保守序列。  相似文献   

8.
MinD蛋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ATP酶, 在真细菌、古细菌以及植物叶绿体的分裂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已研究过的4种绿藻(Mesostigma viride, Nephroselmis olivacea, Chlorella vulgaris, Prototheca wicker-hamii)中, MinD基因均由叶绿体基因组编码. 但在拟南芥中, MinD基因由核基因组编码, 其蛋白定位于叶绿体并参与叶绿体分裂的调控, 说明在高等陆生植物中, MinD基因已经转移到核基因组. 然而, 对于在质体进化过程中MinD基因从叶绿体转移至核的机制还不清楚. 我们从单细胞绿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衣藻)中鉴定了一个核编码的MinD同源物CrMinD, 其在野生型大肠杆菌(E. coli)中的过表达会抑制细胞的分裂并导致丝状细胞的形成, 表明植物MinD蛋白在进化上的保守性. CrMinD-egfp在烟草和拟南芥中的瞬时表达确认了CrMinD蛋白在调节叶绿体分裂中的作用. 在已公布的所有陆生植物质体基因组序列中, 没有发现MinD的同源物, 说明MinD基因从质体转移至核这一事件在进化出陆生植物以前就已经发生了.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胚乳培养获得三倍体植株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贞光 《科学通报》1982,27(4):247-247
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胚乳是胚囊的两个极核和一个精子融合的产物,是三倍体组织。自从植物细胞全能性得到证实之后,人们自然希望从胚乳培养出无籽的大果型的瓜果,胚乳组织培养与植物其他组织培养相比,难以分化,迄今,自养植物只有很少几种培养出胚乳植  相似文献   

10.
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与调控作用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6  
刘强  张贵友  陈受宜 《科学通报》2000,45(14):1465-1474
植物各种诱导型基因的表达主要受特定转录因子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典型的转录因子含有DNA结合区、转录调控区、寡聚化位点及核定位信号区等功能区域。这些功能域决定转录因子的功能、特性、核定位及调控作用等,转录因子通过这些功能域与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结合或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来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表达。植物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功能成为近年来植物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烟草胚珠提取物诱导爪蟾去膜精子实现非细胞体系核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萍  任民  翟中和 《科学通报》2001,46(18):1554-1559
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去膜精子在茄科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cum)胚珠提取物中实现非细胞体系核重建,爪蟾去膜精子在烟草胚珠提取中温育15min左右即开始膨大;继续温育,精子染色质去凝集,爪蟾粗子在形状由细长形经由长形、半月形、椭圆形等逐渐变圆,在去凝集的染色质周围有膜状结构出现,这种膜状结构由双层膜和单层膜组成,重建核经微球菌核酸酶酶切,DNA电泳结果表明爪蟾精子染色体质在烟草胚珠提取物中装配形成核小体结构,植物烟草胚珠提取物用于非细胞体系核重建,为离体核重建研究提供了又一模式和实验体系,可促进细胞分裂机制和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许多研究表明,刺激或损毁小脑某些部位可引起一些内脏和情感活动的变化,提示小脑除具有躯体性运动调节功能之外,还参与了机体非躯体活动的调节.但是,小脑实现其非躯体功能的神经通路至今还不明了.近年来的神经解剖学研究揭示,小脑与下丘脑之间存在着双向的纤维联系.其中的小脑-下丘脑投射纤维由所有三个小脑核团(顶核、间位核和齿核)发出,终止于对测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LHA)、后区和背区及背内侧核(?)推测小脑-下丘脑通路可能是小脑实现其非躯体功能的一个途径.本研究观察刺激小脑间位核(interpositus nucleus,IN)对LHA神经元活动的影响,以探讨小脑在参与机体某些非躯体功能调节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植物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一种由动物细胞凋亡ISEL技术衍生的,并与原生质体染色体制片技术相结合的植物细胞凋亡原位检测方法,此方法简单,直观,灵敏度高,避免了假阳性和非特异性信号的出现;可同时从染色体,核以及DNA不同层次对植物细胞凋亡的的特征进行原位检测,并可观察它们在凋亡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征及动态变化。用此方法检测了盐胁迫诱导的玉米根尖细胞凋良,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的植物细胞确实具有动物细胞凋亡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钟国庆 《科学通报》1994,39(1):73-73
植物的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简称SC)铺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技术,由于具有光镜检查快和电镜高分辨率的双重优点,又能观察偶线期核的染色体配对状态,不仅在交换的机理研究中得到大量应用,同时成为染色体结构变异研究中的强有力的手段.目前主要的作物如玉米、小麦、大麦等有关的研究均已有报道,但是在水稻细胞遗传学研究中,至今未见有关铺展SC的研究.我们在水稻的花粉母细胞中,应用铺展技术观察晚偶线期一早粗线期的联会复合体.  相似文献   

15.
顾沨 《科学通报》1984,29(19):1207-1207
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刺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能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新生期大鼠腹腔注射谷氨酸一钠(monosodium glutamate, MSG)选择性地破坏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后,吗啡镇痛、针刺镇痛和应激镇痛效应均明显降低,下丘脑弓状核是脑内β-内啡肽能神经元胞体集中的一个核团,本实验用行为测痛结合生化测定的方法,观察纳洛酮对刺激弓状核镇痛效应的影响,以进一步挥讨刺激弓状核镇痛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油菜素甾醇类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俏梅  马力耕 《科学通报》2003,48(14):1499-1505
动物体系中的甾醇类激素在动物细胞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其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是通过核受体直接调控基因表达. 近年来, 人们研究发现植物细胞中也存在甾醇类激素, 并发现了膜受体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BRI1和通过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使得油菜素甾醇类信号从膜上被感知一直到在核内诱导特异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途径有了一个基本的轮廓. 本文简要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作人 《科学通报》1965,10(4):358-358
近十年来,原生动物细胞学家常用变形虫做研究核质关系的材料。我们这次用棘尾虫原因如下:(1)棘尾虫不仅属于原生动物最高等的纤毛虫纲,而且属于该纲中最高等的腹毛虫目。(2)不仅细胞质的小器官有高度的分化,细胞核也有大核小核之分,而大核又有前核后核之分,所以对于核质间错综关系的试验、观察、分析、显然比其他动物是更好的材料(图1)。(3)前人研究棘尾虫嗜银系的困难,我们已经解决,因此对小器官的演化也有了明晰的观察。作者早在1931年就研究过同属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2021,66(27):3517-3526
质量是原子核最基本的性质之一,核质量数据被广泛应用于核结构及核天体物理等多个研究领域.短寿命原子核质量的高精度测量是核物理研究的前沿课题.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RFL-CSR(cooler storage ring of heavy ion research facility in Lanzhou),我们建设了先进的等时性质谱术,精确测量了一批短寿命原子核的质量,研究了核结构及核天体物理中的前沿科学问题.本文介绍了国际研究现状,回顾了冷却储存实验环(experimental cooler storage ring, CSRe)质量测量发展过程,综述了近期取得的一些代表性成果,并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许卫东 《科学通报》1991,36(22):1741-1741
近年来光合作用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许多重要的编码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蛋白质及酶的基因,已在多种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及核基因组上定位并测定了其碱基序列,杉浦昌弘等先后完成了烟草、水稻等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但是C_4植物除玉米外,叶绿体基因的研究较少,高粱是主要的C_4植物,其叶绿体光系统基因的研究国内外均  相似文献   

20.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林伟宏  张福锁  白克智 《科学通报》1999,44(16):1690-1696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针对地上部分如植物光合作用,生物量以及作物产量等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和细致,相对而言,CO2浓度升高对地下部分包括植物 系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还鲜为人知。植物的根际微生态系统是土壤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