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雎》作为《国风》之始,它随着《诗》的政教化,从民间歌诗上升为儒家进行政治教化的典范篇章.但是这一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政教化与它自身的阐释空间以及现实政治的需要密切关联.它的政教化有一个颇为清晰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晚明大儒黄道周的《缁衣集传》,对儒家政治教化思想中工具与目的的关系有详细的论述。在黄道周看来,礼乐制度是使“民有孙心”的正确工具,政治刑赏须在礼乐制度下运行。而礼乐之所以能运行,背后需有美德教化作为支撑,因为君主的德行是众善所归,众善归于君子之德正是民有孙心的体现。黄道周认为这是民众的一种政治需求,即君主须具有德行才能获得民众的信任。“民有孙心”既是黄道周政教思想的教化目的,同时也是通往终极目的——达到易简之政的工具。易简的道理运用于政治运作中,就是达到上下易事易知、明朗通透,不需求助于烦难的政治手段,反映了黄道周在面临晚明时期君民上下隔绝的问题时所作出的思考与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解释学的视域来看,汉代《诗经》政教意义的生成,是儒家知识分子与《诗经》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产物.儒家思想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语境,深刻影响了汉儒的《诗经》阐释立场.怀抱经世以致用的立场,汉儒运用挖掘诗作者之"志"与诗"本事"的阐释策略,完成了《诗经》的政教经典化.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学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政治伦理思想。它具有实践理性的精神。作为当时的“显学”,它对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对先秦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人为地对原始神话进行了割裂和改造,使之伦理化,政治化和历史化;二、对《诗经》也进行政治伦理化的阐释,使之负载儒学家们政治教化的使命。屈原的作品虽因产生较晚缺少先秦儒学的阐释和评论,但后儒还是从“发乎情,止乎礼”等原则出发,对其人及作品进行了评点。  相似文献   

5.
汉代音乐赋蕴含历代先贤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感,可以教化民众,促进身心和谐。《文选》将赋分为十五个类别,音乐类目共收汉代三篇赋文。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方针影响了汉及以后历朝历代的文学创作。音乐赋可以陶冶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它的感化和教化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统治者和儒学家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明代讲会,除了学术性较强的讲学聚会,还有颇显庶民性、宗族性特征的所谓"乡会"。当时乡会的社会管理功能已超过了讲学教化,其学术性、精英性也已逐渐让位于庶民性、宗族性。如果说随举之"会"的特征在于它的群众性,那么书院之"讲"的特征便在于它的精英性,而无论群众式的随举之会还是精英式的书院之讲,其目的都是为了崇德教化、净化社会。阳明学在中晚明的突出面向是从精英到草根的转向与变异。这一转化过程主要发生在远离政治中心的江右地区和其它边缘地区。尽管在阳明学的草根化的转化过程中,还同时存在着政治精英化的倾向,但就中国思想史的主体而言,阳明学的草根化要明显强于它的知识精英化,而且较之其政治精英化,其草根化的趋势或许更具颠覆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音乐赋是一种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文学作品。汉晋音乐赋在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同时,也担负着政治教化与娱乐两大社会功用。汉晋音乐赋的政治教化功用常与"移风易俗"的伦理说教联系在一起,并试图通过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描写,来净化人心,从而有助于立身、立国。同时,汉晋音乐赋也注重追求音乐的娱乐功用,描写乐舞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在汉晋阶段,音乐赋的这两种功用常常交织在一起。到了六朝,音乐赋的娱乐功用渐渐取代了政教功用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是一种严肃的文化,作为“大道之源”的“易”便奠定了这种严肃文化的基础。《易经》虽以占卜之书存留下来,但它起初就是对宇宙对人生的严肃思考,到了《易传》十篇,更使其转向了对伦理道德、政治教化独钟的大方向。诸子百家,书史文传,也都是以严肃的人生思考、对道的探究和政治教化为宗旨。中国古代文学中娱乐性本来应当较强的小说,如“三言”、“二拍”,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也都把对伦理道德的思考放在第一位。也许因为中国是个礼义之邦的缘故吧,人们一直把道德看得至高无上,而把个人的娱乐看得至轻至次,似乎不值一提。“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固然使诗文不得不雍容大度、一本正经,但小说也总在努力向诗文靠拢,“缘情而绮靡”的曲子词本来是娱乐性较强的,然而,正因如此,它才长期受到冷落,难登大雅之堂,直到苏轼、辛弃疾,提高了词的品位才使之得以与诗文平起平坐,这种品位的提高,实质上是在形式上向诗文靠拢、内容上向诗文看齐的结果,这样一来,词的娱乐性大为减弱,严肃性大大加强了。散曲、杂剧、南戏、传奇,最终也无不走上严肃文学政治教化、道德思考的“康庄大道”,产生了《五伦全备记》之类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查理曼时代政教合作的特点,一是以武力和王权的力量为基督教的传播开避道路,树立基督教的精神权威;二是以强权和专制干预和支配教会事务,保证其始终为他的政治服务。政教合作的成因,是基督教神学理论为查理曼的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教会的封建化及其经济实力的雄厚也迫使查理曼谨慎对待,而东西教会的分裂及意大利半岛局势的变化迫使教会寻求新兴封建统治阶级作它的保护伞,政教合作促使西欧半封建制度在查理曼统治时期正式确立,也确立了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基督教会在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0.
书讯     
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李子猷、青海师范大学政教系王毅武、安徽师范大学政治系宋宁和我校政教系彭金荣共同编著的《政治经济学史答要》一书于1986年底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为高等院校经济系、政教系学生学习政治经济学史的辅助教材。全书用一百个答题概述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不能忽视其实践教学环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针对不同课程特点确定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采取课堂、校内、校外三结合的方式进行,不仅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走向规范化的轨道,而且还能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共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2.
刘京雷 《科技信息》2012,(17):277-278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重要性认识不足、定位过窄、考评机制缺失、经费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处理好实践教学难度较大,结合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阐述了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对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发挥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但教与学是相互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度不高,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按专业招生、按专业学习;学生对课程性质不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规模过大;课程评估方式过于机械和教师教学理念的差异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度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研究性学习与"问题教学法"无疑是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问题教学法"是研究性学习的有益探索,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刘艳群  张秀丽 《科技咨询导报》2011,(33):131-132,134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是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长效机制不可缺失的部分,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教学和实践特点,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应当遵循科学性、灵活性、系统性、开放性的原则,进而对构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进行路径探析。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一些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方式方法传统、单一,教师教学水平还需不断提高等问题。通过对思政课存在问题的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等教育中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读图时代的到来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问题。与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相比,读图时代的思政课教学更加依赖图片等形象介质,其教材更加强调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读图时代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思政课教学应进一步更新观念,高度重视读图时代为思政课教学、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带来的新情况和新趋势,从“时”“度”“效”的角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以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不仅可行,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三条比较有效的实践路径;只有坚持三个结合,才能促进基于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核心。实践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任务。CECL实践教学模式是目前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完善,教学资源和资金不足等问题的主要方法。CDIO教学模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由专家主导型向基层主导型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构建全课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途径,而课程思政资源又是实现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主阵地地位的重要支撑。《素描与色彩》课程思政建设,基础是思政资源的挖掘与整合,重点是思政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衔接,难点是思政资源与专业知识点的化合。应对课程教学素材与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与政治文化背景,凝练典型个案,对接专业知识内容,通过系统化整合,达到教学案例蕴含思政背景,教学过程贯穿思政内容,教学评价植入思政主题的全过程课程思政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