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以肺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间质性肺炎。在临床易感于慢性肺部炎症病人,基于此原因本研究使用烟熏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方法建立慢性肺部炎症合并肺炎支原体肺炎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Realtime PCR、HE和Masson染色方法观察小鼠感染前后肺部肺炎支原体浓度、肺组织病变状况和肺组织胶原纤维生成情况。结果烟熏并感染组小鼠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达到93%,肺泡腔塌陷,肺组织呈片状致密结构,内充斥大量红细胞,胶原纤维增多呈片状蓝染。结论通过实验可知烟熏并感染组小鼠肺内支原体浓度增高、肺组织病变情况严重,胶原纤维生成增多,预示慢性肺部炎症合并肺炎支原体间质性肺炎模型建立成功。  相似文献   

2.
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小儿肺炎患者112例,并将其划分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另选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并记录各组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小儿肺炎患者各组阳性检出率。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小儿肺炎患者各组间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与支原体肺炎组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病毒性肺炎组(P0.05)。在小儿肺炎的鉴别诊断中,C-反应蛋白作为反映小儿肺炎疾病的敏感指标,便于早期对小儿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犊牛支原体肺炎其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胸和胸膜发生浆液性和纤维素性肺炎,急性或慢性经过,病死率很高。2007年12月在垦区一个奶牛集约化奶牛场饲养的犊牛群中发生以咳嗽、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诊断为犊牛支原体肺炎,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发病特点以及生物学检查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之间就诊于该院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2例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发病类型可分为大叶性肺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大叶性肺炎组有患儿55例,支气管肺炎组有患儿47例。按照发病年龄将所有患儿分为4组:a组13例,年龄不足1岁;b组20例,年龄1~3岁;c组47例,年龄3~5岁;d组22例,年龄5~12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患儿入院时以及出院时的血清。当抗体滴度≥1∶80时记为阳性。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微生物学检查特征。结果 42.16%患儿出院时与入院时抗体滴度均为阳性;57.84%患儿抗体滴度升高达4倍以上。3~5岁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期,患儿常伴有CRP升高、ESR加快,在1岁以内,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升高明显,5~12岁患儿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5~12岁患儿多为大叶性肺炎。伴有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RP升高以及血沉加快。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3~5岁患儿。单一进行抗体滴度测定并不能作为诊断标准,仍需辅以其他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根据公开发表的绵羊肺炎支原体16SrR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CR诊断方法。通过对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临床分离株、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及临床病羊鼻拭子的检测。发现应用该检测方法能够对标准株、分离株和临床病羊鼻拭子扩增出特异性产物,而对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则扩增小出。证实所建方法在绵羊支原体性肺炎的诊断上具有特异性、相对快速、简便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3,(5)
非典型肺炎:相对于典型的大叶性肺炎而言,早年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时,因其表现不够典型而称“非典型肺炎”,也曾泛指通常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肺炎。  相似文献   

7.
候红洲  李助南 《科技信息》2009,(34):354-354
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又称为猪支原体肺炎、猪地方性肺炎。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和气喘,剖检病变以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贺志莉  李依萍  张进 《甘肃科技》2011,27(15):114-115
支原体肺炎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关于支原体感染的报道日益增加,且有局部流行的趋势,它不但是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而且可引起全身器官的病变,故有关支原体菌在人类的致病地位已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现将解放军第一医院近2年收治的154例患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血常规指标NLR、LMR、MPV、RDWD对发热门诊患者初步诊断的价值。将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在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108例患者分为新冠肺炎确诊组、新冠肺炎疑似组、甲型流感或副流感病毒感染的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及细菌性肺炎组。回顾分析各组患者血常规初筛数据,统计分析主要炎症相关指标。新冠肺炎确诊组与其它病毒性肺炎组及细菌性肺炎组的MPV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较好的鉴别价值(AUC0.8)。NLR在新冠肺炎确诊组与支原体肺炎组间,新冠肺炎确诊组与细菌性肺炎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鉴别价值较大(AUC0.8)。MLR在新冠肺炎确诊组与其它病毒性肺炎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RDW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血常规参数MPV、NLR与MLR在新冠肺炎与其它感染原因肺炎的初步鉴别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联合作为发热门诊患者快速筛查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认识SARS     
《今日科技》2003,(Z1):20-21
非典型肺炎的由来 非典型性肺炎过去被泛指为除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肺炎.具体点说,包括由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  相似文献   

11.
绵羊肺炎支原体两分离株的药物敏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绵羊支原体性肺炎(Mycoplasma ovipneumoniae pneumonia)又称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近几年,新疆从内地引进了大批湖羊,然而,引进后先后在几个种羊场爆发了本病。因没有有效的疫苗,药物的使用仍比较盲目,而且治疗效果较差。鉴于此,我们从市场上选择了10种常见抗菌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X线诊断的水平。方法:对2005年—2007年80例确诊支原肺炎患儿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较轻,与X线征象不相符,病程一周左右支原体—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90%,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X线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浸润性改变45例(56%),小叶实质和节段肺实质浸润性病变25例(31%),弥漫混合性浸润性病变10例(13%),伴有胸膜炎15例(19%)。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轻微,而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易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相混淆,临床工作中需认真分析X线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刚 《安徽科技》2003,(5):47-48
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特点和传播途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原来叫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指最近发生的,目前病原还没最后确定的一种传染性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称其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s),简称SARS.典型性肺炎通常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症状比较典型,如发烧、胸痛、咳嗽、咳脓痰等,血常规化验白细胞通常会增高.非典型肺炎,是指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军团菌等引起的肺炎.其临床表现多为干咳,相对典型性肺炎来说症状不典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X线诊断的水平.方法:对2005年-2007年80例确诊支原肺炎患儿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较轻,与X线征象不相符,病程一周左右支原体--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90%,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X线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浸润性改变45例(56%),小叶实质和节段肺实质浸润性病变25例(31%),弥漫混合性浸润性病变10例(13%),伴有胸膜炎15例(19%).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轻微,而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易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相混淆,临床工作中需认真分析X线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问:什么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指最近发生的、目前病原还不能最后确定的一种传染性肺炎。典型性肺炎通常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症状比较典型,如发烧、胸痛、咳嗽、咳脓痰等,血常规化验白细胞通常会增高。非典型肺炎,是指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军团菌等引起的肺炎。其临床症状多为干咳,症状相对典型性肺炎来说不典型。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这种肺炎是历年非典型肺炎中传染性最强、病情较重的一种。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与其他肺炎的鉴别.方法:回顾性总结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的60名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全组年龄处于18~35岁占75%,表现为高热占55%.实验室检查:8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6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98%C反应蛋白(CRP)增高.CT影像表现:病变累及单个肺叶占73%,累及右肺下叶占47%;小叶中心分布占90%;呈团片状占62%,呈磨玻璃影占80%,肺实变占38%;病灶边缘欠清占68%,75%见树芽征,85%支气管壁增厚,38%见支气管气象;2%见胸腔积液,未见合并空洞.结论:成人支原体肺炎大多数见于青年人,临床表现以高热常见;常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增高且不伴有WBC增高.CT以右肺下叶受累为主,常见小叶中心分布的团片状、边缘欠清的磨玻璃样影,伴或不伴肺实变,罕见胸腔积液及肺空洞,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多见,支气管气象相对少见;不同于常见细菌性肺炎的以实变为主并伴支气管气象;虽然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同样多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但支原体肺炎以小叶中心分布为主,伴有支气管壁增厚及树芽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2、IL-6、IL-18、TNF-A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儿科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正常儿童血清的IL-2、IL-6、IL-18、TNF-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2水平显著降低,而IL-6、IL-18、TNF-A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IL-2、IL-6、IL-18、TNF-A参与了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发展,检测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判定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01年3月~2007年3月间12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X线特点及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的疗效.结果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不规则发热,顽固性剧烈咳嗽为主,伴喘憋,肺部体征少.X线表现多为单侧病变,病变右下肺多于左肺.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发生肺外脏器受损.应用阿奇霉索序贯治疗可获痊愈.肺外疾病需要对症处理,有时需应用激素.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较重,但体征较轻微,X线胸片阴影明显,是本病的特点.对有上述表现的肺炎患儿应及时寻找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证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是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且副作用少,可做为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2001年3月-2007年3月间12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X线特点及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的疗效。结果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以不规则发热,顽固性剧烈咳嗽为主,伴喘憋,肺部体征少。X线表现多为单侧病变,病变右下肺多于左肺。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发生肺外脏器受损。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获痊愈。肺外疾病需要对症处理,有时需应用激素。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较重,但体征较轻微,X线胸片阴影明显,是本病的特点。对有上述表现的肺炎患儿应及时寻找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证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是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且副作用少,可做为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20.
儿童支原体感染是由肺炎支原体 (Mycopla- sm a pneu-moniae)引起的一类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它是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 ,引起散发和小流行的呼吸道感染 ,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秋冬季较多。如治疗不彻底 ,则潜伏于体内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再次引起感染症状。临床表现有头痛、乏力、肌痛、鼻咽部病变、咳嗽、胸痛、脓痰和血痰 ,肺部 X线检查有改变时多为间质性肺炎的表现 ,化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正常或减少 ,少数可超过 10 0 0 0~ 15 0 0 0 / m m3,分类有轻度淋巴细胞增多是其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