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具有人类文明标识意义的珍贵遗存的萨玛节,国务院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学界的学术观点为:1.萨玛神为抵御外侮的英雄神并口顺己、佑己、助己的守护神;2.萨玛节为萨玛神祭祀仪式演变形成。基于学界关于萨玛节及萨玛神民间信仰学术研究只关注文明史后“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信息环节的表述,本调研报告定位为对史前“自然崇拜→图腾崇拜”信息元素的发掘:1.萨玛节形成的渊源性原因;2.萨玛神民间信仰的本来面貌;3.于人类文明整体视城及价值体系检视萨玛神记忆基础的原生性意义与创造性活力。调研结论认为:1.萨玛神原型带有新、旧石器时期狩猎及农耕文明“大母神”和“地母神”的记忆痕迹,是人类“圣婚”时期性活力、生命繁殖力的神圣象征;2.每年岁首农历正月、二月和岁暮九月、十月举行的祭祀仪式,从属岁时仪式,目的在于祈求神灵庇佑生命循环再生与谷物丰饶,萨玛节由此演化形成;3.由岁时仪式衍生的萨玛神民间信仰及其祭祀仪式,可在岁时仪式活动中找到源头性依据和合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2.
<正>花朝溪上有感昔游,[宋末元初]周密:枕上鸣鸠唤晓晴,绿杨门巷卖花声。探芳走马人虽老,岁岁东风二月情。花朝节,也叫花神诞,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具体日期因地而异,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或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或二月二十五。它被认为是花神的生日,也被认为是百花生日,是赏花、享受春光的好日子。至于花神,她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统领群花、司天和以长百卉的神仙。比如,女夷是神话中“主春夏长养之神”,《淮南子·天文训》云:  相似文献   

3.
田野调查材料和历史文献资料表明,汀州"百壶宴"源于客家的民间宗教祭祀仪式,体现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域文化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利用客家族群的文化资本,对地域社会的传统进行建构与再造。从象征人类学角度来分析,汀州"百壶宴"仪式具有宗教祭祀的特点,融合了多神信仰的特质。政府及商界人士联袂推出"千壶宴"的过程,反映了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共同推动客家族群传统的复兴和再造。  相似文献   

4.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只要是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何处,都把春节当成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来过。宝岛台湾的过年习俗与大陆相差无几,但更为隆重、持续时间更长。一般来说,台湾的过年习俗分为“尾牙”、守岁、新年和灯节四个时间段,前后持续一个多月。“尾牙”刚进入农历腊月,台湾过年的气氛就浓了起来。腊月十六日这天是“尾牙”。所谓“牙”,是祭拜土地神的仪式。台湾人非常敬重土地神。在他们看来,土地出产五谷,是万物的生命之源。只有祈求土地神尽心护民,才会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商人的生意才会财源茂盛、日进斗金。因此台湾民众最喜欢…  相似文献   

5.
博白县是广西的客家重镇,保持有浓郁的客家风情.游神活动就是这个地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或农历二月初二举行的较为大型的民间信仰活动.本文记述2008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广西博白县龙潭镇举行的"老爷出游"活动,通过考察活动组织到游神中设坛、会神、游神和转坛的四个过程.分析其文化功能及特征,以此了解民众的生活形态及精神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清以来的珠三角城乡中,不管是在乡民的话语体系中,还是在地方文献记载中,均没有"庙会"一词。广府"诞会"是"神诞"与"赛会"(或"出会")的结合,早在2009年就有学者以"诞会"一词来表述岭南的迎神赛会活动。由于明清以来珠三角商贸发达,因此诞会的祭祀和娱神功能明显,自身的商贸功能并不明显,这与北方庙会把商业活动作为赛会活动自身构成部分来运作的功能大异其趣。在学术及非遗保护的框架下,对属于当代基于传统的"文化再造"的珠三角各地迎神赛会的话语体系进行基于传统的传承和建构,以保持"诞会"的自身特色,避免非遗冠名的"标准化"弊端,是值得政府和学术界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二月河运用五四新学和西方学的经验,对传统历史小说从学观念、小说结构学表现手法、叙事语言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革新,使“新”“旧”学完美融合。缘此,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受到了广大读的欢迎,亦得到评论界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指出农历的历法要素与公历的历法要素的不同点.从数学角度对农历“19年7闰”的置闰方法进行详细的推演,即首先将农历平年与回归年的差值同朔望月时长的比值通过辗转相除表为连分数,逐次截取连分式,得一渐近分数序列.在渐近分数序列中选取适当的分数作为所求比值的近似值,由此就得到了农历的置闰方法.探讨农历复合置闰的可能性.指出由于传统农历的一些特殊约定,使得采用复合置闰变得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瑶族度戒,首要的是正确解读支撑和决定仪式行为及其方式背后的深层的信仰意义及度戒之功能,否则,对度戒的文化内涵会作出风马牛不相及的解读与研究。笔者与日本神奈川大学瑶族文化研究所的同仁对中国蓝山县过山瑶的"度戒"仪式,使用多方法和多手段进行了大量细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本文简述61个科仪的符合传统的信仰意义,并进一步指出度戒的功能是通神、入道;生时受神护、阴护;死后做阴官和成为最高等级的巫师。  相似文献   

10.
宗教人类学研究的宗教与宗教行为密切相关,仪式过程与功能始终是宗教研究的两个重要范畴.仪式研究的是宗教的物质形式和行为模式,功能侧重于仪式的价值.仪式是表达并实践宗教信仰的行动,宗教仪式是人与神沟通的重要方式,通过仪式达到人神直接的协调与和解.本文以瑶族宗教社会举行跳挂仪式过程为研究中心,来探讨瑶族原始宗教与神学相互吸纳的文化意义.通过对跳挂仪式进行人类学解读,有助于拓宽对瑶族宗教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网络“神翻译”是翻译领域的一个新现象,对其研究日渐受到学者的关注。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经验功能、逻辑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出发,对英文诗歌“I Am Afraid”的五个汉译本——一个普通版本及四个“神翻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神翻译”版本与原诗的异同,“神翻译”更接近于一种“刻意的改写”,不符合翻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文献收集和田野调查基础上,结合仪式戏剧的理论回顾,通过简要描述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的过程,对该仪式中所蕴含的戏剧因素进行解读,即表演性与虚拟性、神圣性与象征性、群体性与参与性、程序性与情感性。从仪式戏剧的角度认识传统纳西族超度什罗仪式的文化内涵,对研究纳西族文化以及纳西文化传承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春萌 《科技信息》2009,(15):129-130
仪式音乐是奥运会仪式的重要元素,本文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颁奖仪式音乐的成功运用为出发点,剖析奥运会仪式音乐文化的特征与功能,探究奥运会仪式中音乐文化与体育的完美融合及开幕式音乐多元文化的后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为例,从人类学的学科视角,对蒙古族哈达文化进行阐释和分析。通过论述哈达在蒙古族仪式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分析得出哈达的文化角色是仪式用品、礼仪用品与礼物;进一步探讨了哈达文化的社会文化功能,总结出哈达文化具有表达性、工具性以及文化表演、文化认同与传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家西番”传统婚俗文化随着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在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家西番”的通婚范围、择偶标准以及结婚程序和仪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家西番”传统婚俗文化的变迁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以及“家西番”所处的地域环境和民族的融合有关。  相似文献   

16.
源自古代中国文化的土地神观念 ,虽经历了各种演变 ,但至今仍是华人社会传统宗教系统的主要成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大伯公、拿督公等崇拜 ,就是土地神观念的文化延续与区域性变革 ,分析这种延续和变革 ,可以把握当地华人和非华人本土传统间之宗教观念上的互动关系。而要明白现今东南亚华人的土地与圣迹的神祗之信仰 ,其分析须置于华人社会土地神观念的发展脉络之中。忽略了这个历史脉络的分析 ,可能会引致误导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中国饮食传统彪炳于世,“品味”是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文化表达和身体体验,然而,学术界从人类学角度对这一文化现象和身体经验进行的研究非常鲜见,文章以民族志范式对我国饮食的“味道一品味”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传统饮食文化遗产中的“反哺”表述,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舞以中华民族特色为底色,富含深厚民族文化基因,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育作用。当代舞以现实生活为基调,以“非限定性”为表现形式,抒发现代情感、美感,通过舞蹈带来的艺术美来培养人、感染人。从美育视域分析当代舞与古典舞的时代特色、艺术特点,把古典舞“形、神、劲、律”神韵的四大元素融入当代舞中并使之吸收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深入融合,达到实现艺术育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空间批评”是在西方思想文化“空间转向”背景下,以新的空间观念为前提,实现文学研究批判功能的一种新型批评形态。其在融合文化地理学的基础上,吸收了第三空间、文化身份认同和女权主义等后现代文化理论。空间批评强调对丈学空间的文化解读,关注现代性所造成的空间与文化政治的融合。其从后现代美学和文化角度阐述了文学批评的多维属性,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文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沧源县翁丁村佤族剽牛仪式的发生地进行实地调查,以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为背景,对佤族剽牛仪式从解放到现在形式、内容和社会文化功能的变迁进行了全面考证、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剽牛仪式是佤族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经济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教育功能正在被弱化;认同功能呈扩大的趋势;仪式是村民获取身心快乐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时期,应认真研究佤族剽牛仪式的内涵和意义,充分整合利用长期积淀的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使其为促进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