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外杰出科学家行政任职差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比较研究。在定性上,比较了中外杰出科学家的行政任职概况;在定量上,选取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分别作为中外杰出科学家的典型代表样本,对这两个杰出科学家群体的行政任职状况进行计量统计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中外杰出科学家在行政任职时间、任职规模、任职类型、任职岗位流动及其流动特征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等差是等差数列最核心的本质特征。高阶等差数列(或称n阶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普遍形式,一阶等差数列是凡阶等差数列当n=1时的特例。研究表明,高阶等差数列的差分性质在经济计量领域有明确的体现。例如,单整序列数据I(n)的差分性质即与n阶等差数列密切相关。遗憾的是,以往所见关于等差数列的讨论,大多围绕其一阶情况展开。有些常见的关于等差数列的定义也仅仅适用于一阶条件的假定,不能确切描述等差数列的高阶(二阶及以上)情况。为了适应经济计量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有必要重新研讨关于等差数列术语的定义问题。本文尝试提出高阶等差数列“隐蔽公差”的概念,同时给出n阶等差数列的形式表达以及n阶等差数列公差与其相对应一阶等差数列公差的换算关系式D=d^nn!其目的在于放宽约束条件,给出能够涵盖n阶等差数列情况、具有普适性的术语定义。 相似文献
4.
试析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三种实现方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是适应国际创新竞争的时代潮流,针对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特殊背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提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自主创新实现的三种基本方式,在创新行为主体、成果属性、管理原则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与要求,国家及其所属科研机构与重点高校、区域(地方)和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社会经济属性和基本职责及客观情况,有所侧重的选择适宜的实现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科技创业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由于风险投资相对不发达,处于发展早期的科技创业企业面临互斥决策局面和新的模式选择,科技创业家的创业环境有待优化;即使在资本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创业活动的空间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一些地区的创业者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创业资源。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科技创业家创业环境指标体系的研究,防止在科技创业环境的建设中步入误区。 相似文献
6.
全民科学素质提高要靠科普先行。借鉴发达国家科普工作的先进经验,是提高我国科普水平,迅速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途径。研究结果证明,科普工作的差距表现在观念、定义、对象、主体、功能、作用、地位等方方面面;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这些差距的形成,则由历史、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乃至传统习俗等更多的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是一种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和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的统一,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仅仅把经济看成是一种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由此建立了一种知识论的经济体系。而马克思通过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揭示出经济实践的本质,邓经济实践同时作为一种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认识和建立一种全面的经济概念,是当代经济哲学的任务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技术发展及其社会后果总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技术恐惧作为一种非主流的社会心理现象,表现为实践操作、社会文化、社会运行三个层次。西方技术恐惧文化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伴而生,发挥着其特有的透视和批判功能。中国社会却没有产生系统的技术恐惧文化,这是由东西方文化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思维方式等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构主义的直接批判对象是自主性的科学观,即认为科学知识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它以某种形而上学的存在为基础,或者是先验的理性逻辑,或者是先验的认识能力,它们使得科学世界和人类的其他领域区分开来。因此,自主性的科学观是以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区分为前提的。社会建构主义通过将科学的基础还原为历史性的存在,超出了这种形而上学的区分。 相似文献
10.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本关系及其系统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在内容,特点以及地位和作用上都有重大差别,为了正确地制定科学政策与科学战略,需要从对象,方法,成果,价值,政策诸方面对两者进行系统划分。 相似文献
11.
科学观: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儒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看来,建设性后现代科学观和儒家科学观有着一致性,但实质上这种一致性背后所隐藏的是两种科学观的理论差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到两类科学观在生态论、认识论和创造观等方面具有的通约性是有限的,不可通约性是明显的。建设性后现代科学观和儒家科学观差异性的明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过去120—140年信息科学和信息学的起源与发展的相关历史,发现术语“信息”、“信息科学”和“信息学”出现于各种传统学科的信息研究中。并通过分析这些概念的发展趋势使我们提出下面建议:信息科学就是信息学,作为一门统一信息的科学,基于自身统一的信息概念和理论,它正在发展成为一门基础科学。 相似文献
13.
从中日科技比较看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代中日两国科技发展的比较,从两国文化及历史发展进程及其各自所持有的对外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探讨了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其中,作者对“中体西用”与“和魂洋才”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爱因斯坦和老子对科学发现方法论的贡献,比较了其各自发现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及其相似与区别,指出了老子发现方法论中所潜在的优势及其现代意义,说明了建立新的、中西互补的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讨论了老子发现方法论的潜在优势转化为有效的现实意义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5.
五星盈缩差算法是中国古代行星运动理论中的一个关键算法,五星地心真黄经和五星定合、定见、定伏时刻的推算都与这个算法密切相关.由于科学史家通常认为五星盈缩差就是行星中心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中国传统行星理论的客观评价.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重新构建了五星盈缩差算法的理论模型,指出五星盈缩差是为修正行星中心差而设计的,但它既不等同于行星中心差,也与太阳中心差无关.通过对《纪元历》盈缩差算法精度的考察,可以较好地解释中国古代行星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介绍了几位分析哲学家对隐喻的意义定位及隐喻的工作机制的分析,总结出两条识别隐喻的进路,并基于这两条进路对隐喻和类比等概念的区别做出了澄清。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性的伦理话语中,表面上将自然与环境作为同一个概念来使用,而实际上暗含着根本性的转折:从自然向环境的重心转移,反映了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并预示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恶化的趋向。由是观之,环境伦理不过就是现代社会伦理的延展,尚未改变保护自然的伦理次序:把原有的基本社会道德规范加以推广,把生态平衡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价值加以重视,以为就此达到了环境伦理的目的。与此不同,生态伦理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最终会对人的社会现实生活产生影响,触及人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道教的"阴阳"范畴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道家"阴阳互动"的真正内涵.道家的"阴阳互动"是各守其位、互施互变、相谐相和;是有限而无限,无限归返有限;是有限涵摄无限,无限生化有限;是由"中节"到达"中和",通过"守中"以致"太和";阴阳是生生不息、绵延不绝,象征着天、地、人永恒的圆融完满.通过与西方黑格尔辩证法"对立统一"范畴的比较研究,挖掘我国道家"和文化"的优秀精神文化遗产,以便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新发现的1951-1952年任鸿隽、竺可桢相关中国科学社往来信函六通,聚焦于《科学》停刊、中国科学社改组两个问题.信函内容不仅解决了末期中国科学社的一些谜团,更反映了国家科学政策探索时期科学家之间的复杂面相:《科学》停刊的矛盾背后是民国时期科学家代际冲突在新形势的新表现;任鸿隽、竺可桢对《科学》停刊特别是中国科学社改组... 相似文献
20.
奥雷斯姆关于质的强度的图示法是自然数学化的关键一步,奥雷斯姆本人也因此被看作解析几何的先驱。本文简要介绍了奥雷斯姆为数学做出的这项重要贡献,讨论了质的强度的图示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